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2-10-09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活动度骨密度康复训练

王 琅

( 辽宁省本溪市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康复理疗科 , 辽宁 本溪 117000 )

下肢骨折属临床多发、常见骨折类型,具高患病率等特征,多因运动损伤亦或是交通事故所致。另外,下肢是人体承担、负重的主要部位,一旦发生骨折,极易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必须予以有效治疗。手术是当下临床常见治疗手段,旨在修复解剖关系,加速骨折部位愈合。研究指出,于治疗期间配以康复功能训练可进行手术效果的进一步保证,亦能促进疾病转归[1]。既往康复护理注重卧床休养,不仅对骨折无促进效果,且易诱发相关并发症,总体效果欠佳,故找寻更为安全且可靠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诊的患者实施研究,以常规康复、早期康复训练分组,详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区间为2018年1月-2020年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院接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共计64例。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发病指征;患者知情研究;无精神、意识障碍。排除标准:遵医行为较差;并发恶性肿瘤;肝肾肺严重病变;伴肺栓塞及下肢DVT。按分别抽样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男性人数为18例,女性为14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62岁、28岁,均龄为(45.63±7.05)岁;14例股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0例髌骨骨折。观察组男性人数为19例,女性为13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60岁、30岁,均龄为(46.13±6.85)岁;15例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11例髌骨骨折。2组相关性资料比对,P>0.05,存在比较价值。

2 方法:(1)常规康复治疗。术后1-2周采取等长、等张肌肉收缩训练,且结合肌力大小,采取抗阻力肌力训练,同步实施膝关节主被动练习,渐进式加大屈曲角度;术后2-3周指导患者自觉锻炼,且嘱家属就患者关节被动屈伸练习加以监督;术后8-12周,结合骨折恢复状况进行无负重亦或是轻微负重训练的开展。(2)早期康复训练。骨折术后3天基于医生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①主动运动训练。如若患者关节、肢体处于固定状态,需先于其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实施拉伸训练,对无固定下肢者,依据其肌肉耐受性采取抗阻力训练。②关节活动训练。以平衡牵引法对下肢关节展开训练,每个关节练习20次。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训练时锻炼强度及频率需以机体承受力为准,以免加重关节损伤。③坐立训练。强化患者健康宣教效果,以防其长期卧床,诱发压疮。指导患者开展坐立训练,于康复过程中做好全面保护工作,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纠正。④负重训练。立足于患者肢体耐受力下开展负重训练,首先,可让患者下肢微微抬升,做伸直、抬高练习,而后缓慢过渡到患者自行行走,时间15分钟;对患者患处周边组织实施按摩及针灸护理,使其肢体有效运动,加速血液循环,确保身体早日康复。

3 观察指标:(1)关节活动度、骨密度数值及下床行走时间[2]。(2)并发症。对2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展开评价,且将数据详细记录。

5 结果

5.1 2组关节活动度、骨密度数值及下床行走时间对比:临床统计数据可得,观察组关节活动度、骨密度数值及下床行走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具显著优势,比较成立,于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关节活动度、骨密度数值及下床行走时间对比

5.2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13%,与对照组的18.75%比明显下降,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对比(n,%)

讨 论

近些年,下肢骨折患病率正以逐年升高趋势呈现,已成为威胁人们安全、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患病后,患者生活及工作均会遭受严重约束,需尽早治疗。且研究表示,理想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是人体下肢站立的基本条件。因下肢而引发的损伤,亦可致邻近组织受损。临床对此常采取手术予以治疗,以改善症状,修复关节功能,然而长期受内固定钢板压迫,不仅加重骨折断面受损程度,且使下肢关节丧失基本的活动能力[3]。

调查发现,以往的康复护理偏重于患者卧床静养,但后期实践指出,长期卧床除诱发骨质疏松外,且会加剧身体不适感,使骨内矿物质迅速流失,临床推广受阻。早期康复训练不同,其在防治骨质疏松及改善症状方面具重大意义,因而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一项随机研究表示,抽选下肢骨折患者(85例),使其卧床休养1个月,而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结果证实,仅有6例出现骨质疏松,未采取早期康复训练组,骨质疏松人数为28例,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骨密度,加强骨内矿物质的吸收,降低其流失风险[4]。另外,早期康复训练亦能对下肢肌肉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使肌肉对骨的牵引力愈加加强,进而促使骨良好生长、发育,减少再次骨折风险。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关节活动度、骨密度数值及下床行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切口感染、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显著降低,P<0.05,提示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理想,可降低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本研究中,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计划的有效制定,从主动运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坐立训练及负重训练等出发,遵从渐进式训练原则,不断强化骨内矿物质的吸收速率,促进骨折恢复,应用可行性高[5]。

综上,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理想,可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运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活动度骨密度康复训练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