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的临床观察
2022-10-09陈文哲
陈文哲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院区 , 广东 广州 510280 )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治疗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髋关节疾病最有效和最终的方法,但是在术中需要剥离显露软组织、扩锉髋臼、截骨,术后常会有较重的肿胀疼痛,为此需要加强术后疼痛控制[1]。并且目前疾病的治疗模式已从“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需要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做个性化的、以小组为基础的计划,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2]。局部冰敷可通过刺激皮温感受器,使局部皮肤、皮下、肌肉组织的温度下降,减少外周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有助于减少渗血出血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或抑制肿胀[3]。但是冰敷的持续效果不佳,很难取得长期疗效。中医认为“诸痛皆由气血郁滞不通而致”,病机为“诸痛属心”,“不通”、“不荣”则痛[4-5]。针灸疗法也为常见的镇痛方法,能够促进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减少疼痛刺激的传入,增加对炎症的渗出吸收,可激活神经元性活动,有利于内啡肽、脑啡肽等阿片类物质的释放[6-7]。本文观察了针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以明确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2020年2月选择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择期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符合髋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年龄45-70岁,性别不限;单侧发病与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排除标准: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者;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晚期恶性肿瘤及恶病质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无法配合,依从性不佳的患者;临床资料缺乏者;已采用其他方法镇痛的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其中男48例,女70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为(62.98±3.0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94±2.41)kg/m2;发病位置:左侧60例,右侧5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9.48±7.1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44.22±26.39)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249.88±20.41)ml。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2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术后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包括维持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稳定;冰敷疼痛部位,30 min/次,每隔6小时更换1次冰袋,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护理,采用规格为0.25×25mm的华佗牌针灸针,常规消毒,针尖朝髋关节方向,与皮肤呈15°进针,将针体放平,沿皮肤向前推进,进针约20mm,留针时间为2小时,要求针下无肿、痛、酸、麻之感,用胶布固定,1次/d。2组护理观察10天。
3 观察指标:(1)疼痛评估。所有患者在术后5天、术后7天、术后10天采用视觉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极重度疼痛,当天测定2次,取平均值。(2)所有患者在术后1天与术后3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
5 结果
5.1 2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5天、术后7天、术后10天的疼痛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对比(分,
5.2 2组Harris评分变化对比:2组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都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分,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包括改善髋关节功能以及矫正关节畸形,虽然长期效益显著,但是术后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肿胀疼痛症状。肿胀疼痛减少了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可带来多种术后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8]。冷敷是应用冷水或冰块刺激机体而达到止痛、止血、降温等作用,也可减轻炎性肿胀及渗出,促进伤口愈合[9]。冷刺激也可影响运动神经元活动,下降抑制细胞活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从而降低牵张力反射,缓解痉挛所致的疼痛,抑制和消除修复区域内炎症组织的产生[10]。针灸治疗能够抑制或延缓了痛觉的传导,可启动机体的痛觉调制系统,调控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达到高效、快捷的镇痛目的[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5天、术后7天、术后10天的疼痛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的应用能促进缓解患者的术后肿胀疼痛状况。并且针灸具有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可减轻局部组织疼痛和出血,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充血肿胀,抑制炎症扩散[12]。
疼痛已被列为第5大生命体征,持续疼痛可引起患者焦虑、血压升高或血糖代谢异常等临床表现,可导致内环境紊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3]。本研究显示,2组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都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冰敷可推迟和减少局部组织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可使局部肌肉组织、皮肤、皮下的温度下降,使毛细血管收缩与血流减慢[14]。针灸对局部炎症的蔓延及渗出性病变的发展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减少疼痛刺激的传入,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从而有利于髋关节的恢复[15-16]。不过本研究收集病历少,缺乏大样本统计数据,且长期随访资料不足,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针灸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的发生,促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