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初探
2022-10-09杨陆飞
葛 蔚,杨陆飞*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00)
1 前言
水产种业属于大农业范畴,是现代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全国水产品物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作者团队以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为例,初步探索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更优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2 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现状
烟台市地处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北部,管辖海域面积1.23万km,滩涂面积341km,海岸线1071.19km,大小岛礁230个,沿海有莱州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7个主要海湾。烟台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周边分布有莱州湾渔场、烟威渔场和连青石渔场,近海渔业生物品种有200多种,有捕捞价值的100余种,主要养殖品种包括海参、鲍鱼、扇贝、对虾、名优海水鱼类、海带,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也是海水苗种的重要交易市场、我国北方水产苗种供用与输出核心。
近年来,烟台市充分发挥水产种业传统优势,按照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要求,坚持优良品种选育和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渔业种业产业化,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健康苗种供应基地。2020年,全市年产各类苗种3700亿单位,约占全国水产苗种产量1/9,产值近25亿元;2021年,全市年产各类苗种3800亿单位,产值近25.6亿元,继续保持山东省内领先,基本形成“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苗产业化发展格局。
2.1 水产原良种体系初步建立
全市建成大菱鲆、海带、半滑舌鳎、黑鲪、刺参、黄盖鲽、虾夷扇贝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7处,建成鱼(鲆鲽鱼、绿鳍马面鲀、大泷六线鱼、黄姑鱼、褐牙鲆、石斑鱼、真鲷、许氏平鮋)、蟹(三疣梭子蟹)、贝(扇贝、牡蛎、皱纹盘鲍)、藻(海带)、刺参、单环刺螠、海蜇等22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建成分布各区市的各类水产苗种繁育场近千家,相继建立国家海藻与刺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海藻遗传育种中心,农业农村部评定的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4家(占全国20%、全省57%),初步建立起以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为龙头、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为骨干、近千家苗种繁育场为基础的水产种业研发和生产体系,全市水产种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2 水产原良种培育能力显著增强
2021年,全市水产育苗单位近千家,总育苗水体近100万m,主要养殖种类全部实现苗种人工繁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其中,海水贝类年产量达到3000多亿单位,约占全国19%。成功培育安源系列刺参、丹法鲆、牙鲆“鲆优1号”“鲆优2号”、东方系列海带、中科红系扇贝、牡蛎“海大3号”、云龙石斑鱼、青农金贝等国家级水产新品种10余个。在国内率先突破牙鲆、大菱鲆、漠斑牙鲆、半滑舌鳎和杂交鲍人工育苗技术,开展扇贝杂交育种、刺参新品种选育、牡蛎多倍体育种、海带克隆育种等,全市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达到40余个。烟台成为全国唯一斑石鲷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石斑鱼繁育基地,种质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2.3 重要种质资源保护水平持续提升
积极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拥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9处,保护区面积41785公顷,涵盖许氏平鲉、刺参、皱纹盘鲍等13个品种,有效保护了水生物种及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繁衍栖息水域,丰富了烟台市水产遗传育种材料,为水产种质创新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种质保障。
3 烟台市水产种业存在问题
烟台市水产种业虽然底子厚、领先优势明显,但依然存在发展空间受限、育种技术不高、种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水产良种增产贡献率和覆盖率低,良种良苗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1 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现有养殖区功能性质单一,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存在资源浪费、功能浪费现象。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港口、旅游等产业用海、用地不断挤压水产种业发展空间。近5年来,全市水产苗种育苗水体减少约80万m,降幅近50%。
3.2 育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育种方法多为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和诱变育种等,以群体选育、杂交育种为主要技术,育种骨干苗种企业占比不高,且大多育苗方式仍为模仿育种,育种科学、精准、效率有待提高,总体来说育种效率较低,耗时耗力。同时,水产育种仍个别引进种受制于人,凡纳滨对虾30%以上依赖进口、三倍体虹鳟发眼卵90%以上依赖进口。另外,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几乎完全依靠青岛的几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和大学,缺乏本土现代化分子育种技术平台,不能满足烟台市现代水产种业研发需要。
3.3 水产种质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市中小水产种业企业和养殖户较多,受技术、资金和人员等因素影响,部分养殖品种亲本品质不高,存在亲本种质退化现象。
3.4 水产种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础性研究工作薄弱。烟台市水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研发起步较晚,全市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于2020年才开始实施,目前尚处于推进阶段。资金支持作用不强。烟台市对水产种业扶持项目少、额度小,水产种业创新团队地位不够突出,且缺乏相应激励政策。示范效应不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种业龙头企业较少,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名优高效新品种数量不多。烟台市贝类、虾蟹类等主要养殖种类的新品种较少,重点水产优良品种研发创新及推广能力亟待提高。
4 烟台市水产种业发展对策建议
202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建好国家作物种质库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启动建设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
根据国家关于发展种业的总体指示和要求,结合当前实际,建议烟台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水产种业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五化”为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建设我国水产种业北繁基地的历史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水产种业技术创新,加强优质、多抗、安全、高效水产新品种选育,科学规划种业发展区域布局,打造中国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重点建设中国北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国家级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水产种业科创基地、全球水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五大水产种业集聚区,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
4.1 加强顶层设计
落实《烟台市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现代水产种业发展的意见》,细化烟台市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全市水产种业发展,统筹全市水产种业发展,加大对水产种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建设:一是依托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打造中国北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夯实水产养殖物种重要遗传物质供应保障;二是依托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打造国家级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完善水产原良种保障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充足原良种供应;三是依托开发区资源禀赋、科创能力和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中国北方水产种业科创基地和全球水产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重点攻关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全球水产种业交流与合作。
4.2 提升育种技术
科学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建立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库,开展水产种业发展现状调研,发掘利用优异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重要水产养殖生物优异种质资源,开发重要水产养殖生物新养殖对象,探索建设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烟台分中心。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水产品种收集与保护工作,探索联合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开发区烟台八角湾海头科创中心共建水产种业基因、细胞和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藻类细胞种质资源库、与28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共建活体种质资源库。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的同时,设立水产种业提升行动专项资金,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综合运用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集中力量针对鱼、虾、藻等有市场前景的潜力品种进行科技攻关,突破苗种繁育关键技术。聚焦鱼类适养品种,探索适合深远海网箱或近海围网养殖新模式,引导重点水产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展水产优良品种和新品种联合技术攻关,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力争鱼、虾、贝、藻、参等重点物种培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3 创新发展机制
着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业龙头企业,促进种业龙头企业同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如:中国海洋大学、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深度合作,打造水产联合育种基地。支持优势水产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引导水产种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及品牌推介力度,着力打造烟台水产种业品牌。
4.4 强化发展保障
一是加大水产种业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品种试验示范、水产原良种场及繁育基地建设、种质检测鉴定、潜力水产品种储备等工作。二是强化水产种业服务保障,提升水产苗种许可、水产苗种进出口审批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水产种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推动全市水产种业发展政策研究、人才培养与交流、技术与产品推广及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三是加强水产种业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水产种业全程可追溯和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和日常执法,有效提高水产苗种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