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潜意识对人物性格与剧情表现的催化作用
2022-10-09费飞
费 飞
电影中经典的角色和情节能够被观众长期记忆的原因很多,其中角色和情节的特殊性是首要原因。但是,这些特殊的角色和情节经常会被多个演员饰演,不同演员在人物性格表现上各不相同,这就会在同一角色上产生不同的形象特征。而造成形象风格各异的原因之一是有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融入潜意识行为,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便可把人物性格生动自然地表现出来。潜意识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真实的内心情感状态,对于每个人而言他都是既熟悉又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潜意识行为会被观众较容易地捕捉到,在观众的头脑中留下印象。以这种方式留存的印象不仅深刻,而且耐人寻味,因为演员表现出的潜意识行为在情理之中,非常符合现实生活的情况,甚至在看完电影的很长时间里,这些细节时而会浮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因此,潜意识行为在观众认识影视剧中的人物和理解情节中起到催化作用。
一、潜意识与潜意识行为
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提出人的潜意识是由暂时很难理解的思想、含糊不清的意象、朦胧模糊的意象所组成,虽然它们尚未被我们意识到,但它们会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心理。人的大脑会存储大量的信息,但这并不能说明大脑有无限制地存储信息的能力。当人们对一些思想失去兴趣或者减少情感后,它们不再获得注意力,人们会遗忘并将它们搁置在意识之下的层面。当遇到某些气味、声音、影像等的刺激时这种“遗忘”就会被唤醒。这些被唤醒的阈限下的信息包括童年的回忆,一段特殊的生活阶段以及压抑住的欲望、冲动、疑惑。这些意识阈限下的材料往往反映着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即真正的自我。由于现实世界的种种原因,我们进行了自我约束,将真正的自我在不同程度上压制起来。但这并不能说明真正的自我就没有一点机会得到释放,因为意识阈限下的材料影响着意识心理,引导我们做些什么,通常表现在面部表情、一些细微的肢体动作、声音等方面,这些行为都是由潜意识影响的。
某些特殊情感和情绪来源于潜意识材料,主要通过面部表情传达出来。眼睛是传达非语言信息的重要器官。更为重要的是,眼睛的动作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最为明确的,而且人们很难控制它。眨眼动作是一种不自主的生理现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一般2至6秒眨眼一次,每次大概0.2至0.6秒钟。人的状态不同,眨眼的动作也会有所不同。人在精神集中或兴高采烈时,目光坚定,眨眼的动作较正常状态间隔时间稍长,眨眼次数越少,说明专注力越强。说谎者的眨眼频率先是比正常状态下降,随后眨眼频率显著上升,这一变化反映了说谎者由思考编造谎言到讲出谎言的过程。有些情况下,眨眼是由潜意识驱动的,人在精神压抑或对某人某事产生厌烦情绪时,眨眼的时间就会增长。注视时间也是眼睛表达情绪的重要参数,人对感兴趣事物的注视时间要长于不感兴趣事物的注视时间。
俗话说眉目传情,眉毛与眼睛组合在一起能够传达出更为丰富的微弱表情。当人对某事物表现出好奇、惊讶的时候,眉毛会上扬。愤怒的时候,眉毛有明显的下压态势。表现对某事物感兴趣时,眉毛会微微翘起一下。而故作镇定或是暗起疑心之前的一刹那间,眉头会轻微快速地皱一下,这是开启后续心理活动的信号。
在沉默状态下,嘴巴通过形态和动作同样能够传达出身体语言信息。嘴巴在自信满满、心情愉悦的时候呈现嘴角上扬的形态,在失落、沉思时,嘴角通常是下拉的状态。当愤怒、悲伤、恐惧达到一定程度时,嘴巴会张开并伴有微微颤动。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海报
肢体是表达非词语性信息的重要部分,肢体语言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与延伸。肢体活动中一些细微的动作是由潜意识支配的,很难受意识控制。因此,从肢体语言中可以探知到人内心中很多真实思想。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到心头瞌睡多。”当人的心情舒畅时,动作轻盈,举止洒脱,人是很自然地将身体里的这股力量散发出来。相反,当人处于心情郁闷的时候,身体是萎缩的,没有张力感,动作沉重,而且速度要比正常状态下缓慢一些。这些行为往往受到潜意识影响,不受人的意识控制。通过这些行为规律也可以大致判断出人的性格特征。外向型性格的人多显扩张的身体姿势,走起路来步幅较大,步频较快,活泼轻盈、行事干练。某些细微动作的力度比较大,例如关车门、放水杯、键盘打字等,透露出处事果断,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内向型性格的人行动速度较外向型性格的人缓慢一些,动作力度轻缓,蜷缩的身体姿势较多,尤其是在与人交谈时,经常出现将手握着手臂,这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可以产生安全感的心理暗示。
在特定环境下,肢体动作亦可制造心理暗示,激发出潜意识,从而对情绪产生影响。当面对困难任务时,人们为了克服或减小紧张等负面情绪,会挺直后背,做向上抬头的动作以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从而提升自信心。采用这种形式提高自信心是由内至外的,有别于由外至内地通过激励话语来灌输积极情绪内容,在思想意识层面达到自信。前者依托行为进行心理暗示,再由潜意识来影响情绪的方式,几乎每个人都会采取这种本能的方法。而后者凭借语言对思想的影响的方式,会受到主体人的性格、文化程度、外界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增加预想效果的不确定性。
二、潜意识行为对人物性格表现的催化作用
表演过程中加入潜意识行为,能够为生动地表现人物性格起到催化作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潜意识行为原因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演员即兴发挥,是无心之作;第二种是演员有意发挥出潜意识行为;第三种是演员自身的行为特征与角色性格相契合。潜意识行为无论属于哪一种,都会为人物性格增添灵性,增强人物和剧情的真实感。第一种情况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较为常见,青年演员还是表演艺术家在拍摄过程中有即兴发挥的情况,或者有些偶然的动作、表情被导演捕捉到并保留了下来。《围城》的表演时导演主张直觉、即兴,在轻松的环境下激发演员的灵感。当演员处在自如阶段时,演员把握角色会更为自如,在表演过程中会琢磨很多细节,通过细微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即第二种情况。《雍正王朝》中饰演康熙皇帝的焦晃老师,将一代大帝暮年之时忧国忧民的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这其中不乏将一些潜意识动作融入表演之中。比如在打猎比赛并赢得如意的片段中,当胤禛说出如意谁都不能赐,应该还给太子这句话之后,康熙表现出比较放松的表情:看着弘历,瞬间耷拉双眉、撇了一下嘴,做出一副近似失望,还有一点点委屈。虽然表情的时间很短,但可以读出康熙此时的内心想法。其实康熙已经决定如意该送给谁了,当听到还给太子的时候,首先是表现出对这个人选提议的失望,因为康熙此时已经对太子的品德和才能产生了质疑。但同时受器重的胤禛表达出维护太子的想法,且他并没有觊觎皇位之心,康熙心里宽慰了许多。然后很快看着弘历,又把自己另一个身份,也就是作为爷爷的心态生动地表现出来,自己想为孙子争取到如意,但儿子建议把如意给别人,所以爷爷在替孙子感到委屈。焦晃老师的这一微表情不仅表现出康熙洞察和掌控诸子夺嫡的局势,而且将一位仁君慈父的形象表现得饱满自然。
在太子胤礽第二次犯错时,康熙与大臣张廷玉谋定给太子最后一个自行请罪的机会。这时的康熙脑子是正在分析太子再次被废的影响,这关乎后世如何评价他的是非以及国家和朝廷的稳定。为了表现出康熙处乱不惊,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焦晃表现出来的是康熙一边与张廷玉交谈,手指头一边在琴弦上拨弄,随手而为,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气概。拨弦的动作是康熙的潜意识行为,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焦晃老师有意之作。用这样接地气的小动作表现康熙的帝王心术,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位身经百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老皇帝。
在《我的野蛮女友》中,牵牛为报复宋明熙去搭讪路上女孩,女孩碰巧就是宋明熙,惊慌的牵牛掉头就跑。牵牛逃脱后,宋明熙给牵牛打电话询问在哪里无果后气愤地直接用脑袋关合手机盖挂掉电话,看上去是那么生气,但又散发出潇洒和干练的气质。如果此时关合翻盖手机是用一只手或两只手完成,则更多地表现出循规蹈矩的气质,拘束感很强,与野蛮和古灵精怪的人物特征相悖。这一小动作不仅仅是在表现她的愤怒,而是要向观众透露出宋明熙其实是一个聪明、开朗、强势的女孩。因为这一动作受潜意识影响,是性格驱动出来的行为,平日里能选择简单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绝不使用多余的动作。由于男友的意外身亡,自己内心倍感悔恨和自责,因此她选择蛮横、出格等行为来发泄她内心的压抑。从这一点看,剧中她的荒诞规举动是符合这类性格人所选择的发泄方式。
情景喜剧《摩登家庭》(第一季)海报
三、潜意识行为对剧情表现的催化作用
剧情是影视剧的灵魂,即便有著名演员、炫酷的特效、紧凑的情节,没有感人的剧情也无法获得高水平的奖项和观众的好评。感人的剧情还需要突出的表现力去强化。潜意识行为不仅能让人物更加生动,而且可以催化剧情的表现力,催化作用主要是激起并放大观众对剧情的直觉反应,在内心深处对剧情产生共鸣和认可。
改编自真实人物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一位推销员在落魄窘境中依靠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坚韧信念,不断奋斗最终成为了金融投资家。在影片最后部分,当克里斯被通知录用为正式股票经纪人时,他并不是表现出立刻欢呼雀跃,而是抑制眼泪,下巴稍微翘地走出会议室,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势。在他走下大厦台阶时,手在有节奏地摆动,这一手部动作是在对自己过去所做一切努力的肯定和鼓励。克里斯走在人群之中,身体是处于收缩状态,使观众感觉到他心中的压抑是慢慢散发出来,而不是振臂高呼迸发出来,这种克制的宣泄压力的表现力更强,因为观众受到身体收缩的影响,激动之情也是处于克制状态,剧情的感染力持续性更久,感人至深,久久不能释怀。
情景喜剧《摩登家庭》第一季第四集家庭聚会中,迪兰的一番真挚朴实的话语打动了一家人,他在海莉父母心目中的形象有了一个大反转,海莉的父亲菲尔甚至评价他是完美的。海莉的母亲克莱尔趁机在全家人面前介绍迪兰还是一位创作型歌手,并请迪兰当众唱一首歌,迪兰也是自信满满、理所当然地弹着吉他唱了起来。歌曲曲调轻快而有活力,一大家子人都沉浸在歌曲声中,带有过度情感意味的歌词让剧情又来了一个反转,海莉的父母再次对迪兰产生排斥感,其他成员也都很尴尬。如果该集在这里结束,其笑点也是比较充分的。但是,最后的情景是这一家子大人和小孩日后都在情不自禁地在嘴里哼哼那首歌曲,引爆出一个大笑点。这个大笑点就是利用人的潜意识行为造成的。这首歌是由一位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创作的,所以歌词都是他心中的真实情感,且表露直白。其实大人们深知歌词之意,这首歌也唤醒了他们的青春懵懂,如果抛开海莉与兰迪的关系,只是纯粹地聆听这首歌曲,相信这些成人们会深深地陶醉其中。因为片尾展现的是大人们都在一边做着日常事务,一边哼唱那首歌,这就足以证明他们是在内心深处接受了这首歌。海莉的小弟弟米其尔哼唱也是符合潜意识行为规律的,虽然他不知歌词之意,但是曲调朗朗上口,边打游戏边哼着小曲非常符合行为规律,抵消了大人都在哼唱造成的做作感。总体来说,这一情节约三分钟,通过潜意识行为造成的笑料能让观众感到极其自然,在嬉笑中感受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也可以效仿剧中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家庭矛盾。
结语
潜意识行为是内心真实状态的表现形式,往往表现在一些细微动作和表情上,这些动作无时无刻地不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当人们看到了这些动作,并没有做过多的琢磨,但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留下了印象,这与气味、声音、嗅觉刺激人们留下的印象一样,可以长时间保留在大脑中,当有相应的刺激出现时,潜藏的印象再次被唤醒,从而带动相关的记忆。电影中的个体是群体的典型体现,反射出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正是因为如此,演员的某些动作或表情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勾起自己以往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情境。观众会将自己与电影中的角色人物联系在一起,能够积极地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充分地把握剧情的发展脉络。潜意识行为在影视表演中看似是一种较容易运用的表演技巧,但需要对生活进行长期地观察与琢磨,才能够将人物的典型性和真实性有效地融合,让剧情在现实的基础上更加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