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航司签下逾2800亿元飞机订单 “补偿性”购机同时押注市场回暖

2022-10-08秦佳丽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38期
关键词:航司民航业补偿性

秦佳丽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民航企业掀起“购机潮”似乎预示着行业正迎来新的起点。据了解,南航、国航和东航三大航司对新签飞机订单的解释是,对民航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红周刊》结合企业近期经营数据,8月份多家航司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超过50%,传递行业回暖迹象。同时,“十一黄金周”机票订单也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有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各航司这一轮大手笔采购主要是“补偿性”购机,而且当前的价格也较为划算。从民航业回暖的方向而言,各种回暖信号都很积极,但回暖的持续性仍取决于相关政策。

与此前国有三大航司“团购”的飞机型号一致,南方航空旗下子公司近日追加的订单同样为欧洲空客公司制造的A320NEO系列飞机。公开资料显示,该款飞机是空客公司最新一代窄体机机型,总长度37.57米,机身宽度3.95米,客舱标准150座(两级客舱),最大180座。通过装配新型高效发动机和鲨鳍小翼,较上一代的小时油耗可降低15%,发动机噪音水平降低50%。

民航资源网资深专家綦琦向《红周刊》表示,航司之所以集体选购A320系列飞机,与专注于国内市场、节能环保需求及波音MAX系列飞机复飞节奏等因素有关。“A320系列机型是窄体机,洲际飞行难度比较大,从这个角度看,国内航司还是更专注于国内和中国周边市场;另外,该系列飞机是环保节能型,与民航业脱碳降碳的路线一脉相承。”他补充说,“目前市场上和A320系列飞机形成对比的是波音737MAX系列,不过目前还没有看到MAX系列飞机在国内航司复飞。从‘二选一’的角度看,采购对象只剩空客系列。”

据三大航司公告披露,对存量机型置换更新、补充长期运力、在飞机引进谈判窗口期下争取更佳购置条件等,是近期购置飞机的重要原因。相关交易符合公司“十四五”规划发展和市场需求,基于对于民航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需提前对机队运力进行规划和储备。此外,因空客公司给予价格优惠,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前述公开的基本价格。

在綦琦看来,选择在当前节点采购,其实离不开订单排队周期及“补偿性”采购等因素。据介绍,近期三大航司共计发起的332架飞机订单需要经历较长的排队周期:“空客公司的生产力其实是一个‘确数’,工位及生产线都是明确的,手持订单的客户都在追赶。不过这款飞机的交付地点其实是在中国天津,所以空客会把核心部件供应向中国生产线倾斜,这对空客中国的产能增长和变现有很大帮助。”另外,这轮采购可以弥补航司近三年来采购飞机的缺口。“直到这批采购清单发布前,2020年以来中国民航企业其实没有大批量采购飞机,然而每年老旧飞机的迭代、新型飞机的增长需求是稳定的。把这轮采购的300多架飞机分摊到近三年来看其实数量并不多。”

《红周刊》通过梳理统计,近年国内民航机队的引进速度整体落后于疫情前。比如,2020年以来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机队规模的年度净增区间为1%~3%,截至2022年年中,两家航司机队规模分别为880架、755架,较去年同期净增1.27%、0.80%;对比各自2019年中期8.02%、9.93%的机队规模净增率差距较大。

航司平均机龄方面也较疫情前相对“老化”。截至2022年年中,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机队的平均机龄分别为8.4年、8.39年、8.1年;而2019年同期前述航司的平均机龄分别为6.5年、6.81年、6.1年。

从市场增长潜力看,未来民航运力需求还需要持续迭代和满足。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显示,预计至2025年,我国居民人均年乘机次数将从2019年的0.47次提升到0.67次;另据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年)》显示,预计2021年~2040年,我国需补充民用客机7646架。其中,宽体客机1561架,窄体客机5276架,支线客机809架。

作为接下来的运力储备,三大航司采购的A320NEO飞机将分批次交付并分期支付。企业公告显示,前述300余架机型大多计划于2024年至2027年分批交付;航司将通过自有资金、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其他融资工具提供资金。《红周刊》了解到,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各航司纷纷推出大额定增,中国东航、中国国航各自于今年5月份和8月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150亿元用于引进飞机及补充流动资金。

綦琦介绍说,航司在当前节点集中采购也涉及价格因素,“大批量采购的话,单机价格更低;而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如果以团购的形式提前锁定了价格,对于行业成本控制是有利的。另外,最终支付方式比较灵活,比如南航最近成立了租赁公司,最终费用由谁买单还是有弹性的。”

事实上,民航业业绩依然承压。据《红周刊》统计,华夏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南方航空、ST海航、中国东航、中国国航7家A股民航企业上半年合计亏损683亿元,亏损额度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除了疫情反复、国际线放开进程低于预期、汇率波动不确定性因素,燃油成本作为航司营业成本的支出大头,其价格上涨也令航司遭受冲击。比如,2022年上半年,南方航空、中国国航的航油成本分别达143.95亿元、103.48亿元,在集团营业总成本分别占比29.12%、27.02%,分别同比上涨16.69%、4.37%。

民航企业业绩构成中的惟一亮点是货运,据了解,多数民航企业货运业务录得营收增长,通过客货联动等手段扩充增收渠道。《红周刊》统计,今年上半年,南方航空、中国国航、ST海航、吉祥航空的货运及邮运业务录得较大增长,分别为111.43亿元、68.80亿元、16.34亿元、3.27亿元,同比增加25.68%、50.37%、21.85%、186.84%;在各集團总营收贡献占比中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1.35个百分点、16.57个百分点、7.44个百分点、7.7个百分点。

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明确表示,以“客改货”或“客装货”等手段挖掘增收潜力,两家公司上半年各执行“客改货”类航班5478班、7200班。其中,东方航空明确披露执行该类非常规机航班取得收入33.12亿元,同比增长2.32%。

不过,在綦琦看来,依赖货运及邮运实现业绩大增在今年第三季度可能难以持续。“‘客改货’自去年以来是一种可行策略,但现在航空货运的价格其实有所下降,存在中长期需求降低的可能。”他解释说,“货运往往就是要跟欧美等地的远距离运输的需求有关,现在这类目的地面临通胀、消费降低等问题,业务拓展有难度。”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到来以及第四季度稳经济大盘的推进,民航业业绩走向备受关注。据了解,“十一黄金周”机票订单呈现量价齐升趋势。同程旅行最新发布的《2022“十一”假期旅行趋势报告》显示,近一周国庆节假期出行的机票、酒店搜索热度上涨136%,其中,机票订单截至9月15日的平均价格超过700元,比中秋假期上涨近四成。

《红周刊》查询相关票务平台了解到,9月下旬以来热门航线机票价格持续上升,比如北京-桂林、上海—泉州、广州—烟台等热门航线的机票预定价格已由节前最低2.5折升至接近全价;国际航线方面,北京—伦敦、上海—温哥华、广州—吉隆坡等国际航班报价则是淡季的2~3倍。

各大航司披露的运营数据也传递出回暖信息。近期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ST海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6家公司披露8月份主要运营数据,《红周刊》了解到,其间6家航司合计完成旅客运输量约2437万人次,同比增长52.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0.2%。其中,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三大航”合计旅客运输量在目前披露经营数据的上市航司中占比超过七成。

从客运运力投入(按可利用座公里计)看,8月份同比涨幅居于前三的是吉祥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分别同比上升50.06%、46.91%、34.8%。

国际航线的供需结构也迎来变化,各大航司開始积极恢复国际航线。比如,8月份中国国航陆续恢复上海往返伦敦、北京往返法兰克福、北京往返东京等航线;南方航空恢复广州—伦敦航线、沈阳—香港航线;另有多家航司近期宣布恢复中英直飞航班。据民航资源网信息,8月份六大航司的国际航线旅客人数总计约为16.2万人次,环比7月份同期上涨19.1%。

不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4个省市、84个地区发布“就地过节”倡议,部分地区倡导减少跨省市出行并叠加“三天两检”,倡导市民采用短程游、市内游、周边游等出游方式。这是否对民航业客运需求形成压制尚未可知。

从民航业回暖的趋势而言,綦琦表示,“民航业的真正利好还是取决于政策调控方向。”据介绍,作为一个周期性行业,民航出行板块目前处于市场底部,近期在二级市场上有所拉升更多基于大家对未来行业的提前布局,后续需要关注相关政策的明朗程度。(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航司民航业补偿性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NOAA联合航司推出温室气体追踪新技术 可测量飞机飞行途中温室气体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更正说明
黑票代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中对“音”的重视——补偿性阅读探索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补偿性体能”的探索——以水平五“跨栏跑”教学为例
转型发展时期中国民航业管制政策
技能教学:实施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