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及治疗的监测价值
2022-10-08闫翠娇刘爱宁魏华滨丛力宁
闫翠娇,刘爱宁,魏华滨,丛力宁
1河北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放射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指由垂体病变导致生长激素缺乏而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1-2],生长激素缺乏症大部分是特发性的,不能明确发病原因[3]。临床证据表明生长激素缺乏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4]。因此,早期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和及时补充生长激素可维持患儿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缺乏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也各具特征,占矮小儿童的3.0%~30%,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大多数为特发性。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的垂体常存在一些影像学上的改变,如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垂体后叶异位、垂体柄发育不良或中断及垂体柄阻断综合症等。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出现,临床对精细结构病变的了解逐渐明了。垂体MRI是有效且具有高分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小儿垂体病变的筛查和诊断[5-6],但均是采用MRI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研究,而对治疗后的研究较少[7-9]。本研究拟探究MRI对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的监测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完整。纳入标准: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经患者和家属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无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排除标准:不愿参加本研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或者合并其他肿瘤;患者有精神意识障碍等不配合情况。
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标准:身高低于健康儿童的第3 百分位或2 个标准差;年生长速度<7 cm/年(3 岁以下)、<5 cm/年(3岁至青春期)、<6 cm/年(青春期);娃娃脸,矮小匀称;智力正常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两次生长激素药理学刺激试验中,生长激素的峰值为<10 μg/L;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低于正常水平。100例患者的年龄为3~21(8.1±1.2)岁。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试验操作均按照伦理委员会的要求进行。
1.2 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3.0 T MRI 扫描仪(GE Healthcare)。采用8通道颅脑线圈,对所有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平面扫描。MRI 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1 和冠状位T2 层厚2 mm,间距0.3 mm,共9层,矩阵256×256。T1序列:TR 1950 ms,TE 25 ms;T2脂肪抑制序列:TR 3000 ms和TE 110 ms。静脉注射Gd-DTPA 的剂量为0.05~0.1 mmol/kg。
1.3 观察指标
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放射专业医生对影片进行分析和解读。检查垂体的形态、高度、直径、垂体柄的形状和厚度和鞍区其他异常。在增强扫描图像的情况下,密切观察垂体病变的程度。健康儿童的垂体解剖参数见参考文献[7-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性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学结果
在10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中,45例患者生长激素峰值低于5~10 μg/L 以及55 例生长激素峰值在5 μg/L以下。
2.2 MRI检查结果
2.2.1 垂体病变类型 10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者垂体病变以垂体前叶发育不良为主,共42例(42%),男女各21例;其次是垂体柄中断综合征25例(25%),其中男12例、女13例;空蝶鞍综合征14例(14%),男4例、女10例;郎格汉斯细胞组织增多症侵袭垂体12例(12%),男9例、女3例;颅咽管瘤7例(7%),男3例、女4例。
2.2.2 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影像学特征 垂体前叶发育不良表现为垂体扁平,低于正常高度,位置正常。垂体后叶信号正常,垂体柄无中断、缩小或异常信号(图1)。
2.2.3 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垂体大小比较 生长激素缺乏症主要依靠补充生长激素治疗。本研究将纳入的患者按照年龄大小进行分组,结果显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垂体的矢状高径、矢状后径等指标大于正常儿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后,各个年龄的垂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小,其中3~10岁和11~16岁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表1)。
表1 生长激素治疗前后垂体大小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pituitary size before and after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Mean±SD)
3 讨论
垂体的大小和形状受性别、年龄和内部环境的影响,其大小和形状的任何改变都可以直接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9]。生长激素缺乏症引起的生长激素水平低下是儿童身高缺陷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对儿童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0]。早期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帮助大多数儿童正常成长[11],采用垂体MRI图像方法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进行尽早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10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发现其以垂体前叶发育不良为主,共42例(42%),与文献报道的比例一致[12];而从MRI图像来看,垂体前叶发育不良表现为垂体前叶小、高度低,垂体后叶高信号、无移位、中断和垂体柄异常信号等。其次,垂体柄中断综合征25例(25%),其典型MRI表现为:垂体柄极小,垂体窝及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前叶发育不良等。垂体柄中断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垂体异常,是垂体前叶缺陷的原因[13]。患者的典型的特点是垂体柄中断、垂体后叶缺失或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全或发育不全。虽然垂体柄中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有文献表明其可能与围产期异常或颅脑损伤有关[14]。此外,空蝶鞍综合征14例(14%),鞍区结构复杂,位于颅底中部,空间位置狭窄,周围结构不规则。MRI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价值已得到确认[15],郎格汉斯细胞组织增多症侵袭垂体12例(12%)以及颅咽管瘤7例(7%)。
MRI已被证明是观察垂体结构及病变的最佳成像方法[16]。3.0T MR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组织对比度,可以优化微观解剖结构的显示,提高空间图像分辨率,适合用于儿童垂体病变的研究[17]。本研究采用高场强MRI,层厚设置为2 mm,层间距0.3 mm,超薄的扫描清晰地显示了垂体、垂体柄和鞍区微观结构。本研究发现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垂体的矢状高径、矢状后径等指标显著差异于正常儿童,与文献报道一致[18]。经生长激素治疗后,各个年龄的垂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小,其中以3~10岁和11~16岁的变化更加显著,既往文献中同样有类似的结论[19-20]。本研究结果肯定了MRI应用生长激素缺乏患儿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垂体病变导致生长激素缺乏症提供科学的指导。
综上所述,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垂体微结构,易于诊断和检测生长激素缺乏症,为垂体病变的诊断较高的临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