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学习科学 巧构线上课堂
——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教学为例

2022-10-08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谭春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倒数环节笔者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 谭春兰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春季学期开学延期,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的印发,线上教学走入大众视野。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部分地区的教师不得不再次面对线上教学。但经过两年的沉淀,这一次,教师不再慌于应对,而是更为沉着冷静地思考、研究如何让线上教学更加高质高效。笔者所在的深圳市福田区,自线上教学以来,每周开展一次面向全区的线上教学展示课,最高在线观摩人数超过7000人,由此可见,一线教师对如何更好地设计与实施线上教学有着强烈的需求。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对线上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作为本校线上教学巡课小组成员,笔者有大量机会观摩线上教学课例,从而梳理、归纳、总结出线上教学的得与失。本文正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学习科学与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设计与实施线上教学。

一、峰值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习科学是研究教与学的跨学科领域,它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它包括但不限于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将学习科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以“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为例,这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大脑在经历过某个事件之后,能记住的只有“峰”(高潮)和“终”(结束)时的体验,过程的体验其实是可以被忽略的。如游乐场里比较有名的游玩项目都要排很久的队,真正的游玩时间也就几分钟,但人们记住的往往不是排队等待的漫长过程,而是有趣、刺激的游玩时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峰终定律”被证实在多个领域有着积极的应用。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意识到“峰终定律”的价值,同样可以巧妙运用这条定律,创设好的峰终事件,为课堂教学带来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笔者尝试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教学时,应用“峰终效应”。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将“峰值”体验设置在了倒数概念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材给出了6道乘积为1的分数乘法计算题,其目的一是巩固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二是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归纳出这6道算式“乘积为1”“分子分母颠倒”这两个显著特点,并总结出倒数概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坐屏幕两端,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环境”与线下教学完全不同,如果习惯性按线下教学的思路,一次性给出6道计算题,让学生先算,再思和议,教学环节相对冗长,学生容易游离于课堂之外。同时,受制于网络和设备,大多数授课工具的互动效果都比较有限,小学生难以游刃有余地掌握并使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对此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将重要又相对枯燥的概念引入该环节并将其设计成一个小游戏,静态的文本动起来了,6道计算题在动感的音乐中依次呈现,学生在聊天区激烈互动,在抢答、计时、探秘等游戏元素的刺激下,“让学生计算”的枯燥练习变成了激动人心的在线互动游戏,掀起了一个课堂小高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该设计达到了预期,学生从课堂伊始就得到了峰值体验,开始了一场奇妙的学习之旅。随着动感的音乐和实时变化的计时条,学生开始了闯关游戏,利用在线教学人人有一台终端的优势,学生参与度提高到极值,每个学生都进入全身心学习的状态,概念的引入变得更有趣味性和探究性。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既能留意到互为倒数的两个乘数的“外貌特征”,还能把握倒数概念的本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切块呈现,分散难点聚焦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理查德·E.梅耶在《应用学习科学》一书中,提出学习科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双重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主动加工原理。他认为,“任何一个有效的学习理论都包含这三大基本原理。”在书中,他给了教师若干教学建议,其中一条为“将艰涩难懂的内容分割成学生可以掌握的若干小段”即“切块呈现”,其目标是调节基础认知加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上述案例中,教材第二、三板块的目标为“借助长方形的面积来进一步认识倒数并学习如何求解倒数”,即“倒数的进一步理解及再应用”。考虑到这两个板块的内容相关度较高,且线上教学时间比线下教学缩短了10分钟,笔者在设计时有意将这两个板块进行整合,但如此一来,难点又比较集中,学生学习难度大且不容易聚焦重点。在充分理解了教材编写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基于学习科学切块呈现的原理并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再创造。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关于倒数的经验,观察、思考、分析教师给出的下图,谈谈自己的发现,实现“借助长方形面积来进一步认识倒数”的小目标。其次,通过完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思考怎么根据“面积是1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互为倒数”这一发现求宽。最后,分类分步给出长或宽为分数、整数、小数、1这四种情况,带领学生逐一求解。在此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将求解重点放在“如何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学生自拍求解过程上传到班级群,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求解思路并选择合适的探究素材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切块呈现,分散了教学难点、聚焦了教学重点,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经过教师巧妙构思、精心设计,一个个知识点被一条隐形的线牵引着来到学生面前,学生在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让学生不断地拥有成功的体验,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此时,若再借助班级优化大师等教学评价小软件,即时给予学生评价,特别是借助软件中的评价成长体系,就能督促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也能产生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突出结构,有目标有关联地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就像木头、石墨、钻石的基本构成元素都是碳原子,却因为结构的不同而发生了千差万别的变化。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本学科的本质,以有结构地教,促进有目标、有结构、有关联地学,学生的学习也会如同“木头、石墨、钻石”,形成巨大的差异。

在《倒数》一课的学习中,教材的四个环节看似独立,仔细分析却自成体系、自带结构。第一个环节引入倒数概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三环节在进一步理解倒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倒数知识的应用,解决“有什么用”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表面上看是学习“0没有倒数”,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倒数概念,但仔细思考,它是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体现,展示了数学之美。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放慢节奏,不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0有倒数”或“0没有倒数”,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从多维度分析解释“0为什么没有倒数”,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关联了“倒数概念”“度量本质”“乘除互逆”等学科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养成系统、整体、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结构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要以整体、系统的视角统筹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如,“同学们,利用刚才学习倒数的经验,请你们认真观察表格,说说你们的发现”,这有利于勾连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概念学习与应用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游戏时,教师激励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分析数学游戏的内涵,看到游戏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过渡语言的小小变化,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帮助学生“边学边串”,学生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思维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倒数环节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