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研究
—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网络首发为例
2022-10-08卫晓婧
卫晓婧
(武汉大学《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编辑部,武汉,430072)
为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打造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学术期刊等高质量水平交流平台”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推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2019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策划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为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集中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特征,同时,作为科技成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科技期刊必须承担起引领、传播科技创新成果的重任,不断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科技期刊影响力受多重因素影响,如学术质量,传播质量和学科关注度等,在学术内容相同的条件下,期刊与期刊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竞争。期刊传播质量的提升对吸引优质稿源、扩大发行量、提高期刊评价指标等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和手段,其传播功能在广泛性、时效性、精准性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合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传播,对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缩短出版周期或加快发表周期是重要的优化途径,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如斯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等于20世纪90年代末起便率先采用了优先出版平台,一些世界著名期刊每年发表优先数字出版文献的数量占其总文献数的 90% 以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对于科研成果的首发性、时效性尚存在较大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知网于2017年推出“网络首发”工程,为学术期刊及时在线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这一举措有效缩短了传统期刊正式出版时所面临的出版周期长、论文出版时效性低等问题,为学术期刊的成果发布和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术期刊可借助该平台,实现期刊传播效果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截至2022年4月12日,与中国知网达成网络首发合作的学术期刊已达2263种。《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于2020年3月起正式与中国知网开展网络首发合作,2021年6月起,全面实施网络首发,所有论文一经待用,将第一时间在知网网络首发平台进行发布。
本文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为例,探讨网络首发出版方式对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效果。通过分析期刊采用网络首发与正式出版协同传播模式的文献在不同时期下载分布规律,旨在寻找出网络出版与正式出版之间的最优时滞期,以达到网络出版与正式出版协同传播效益的最大化,以期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进一步助力国家科技创新。
1 研究方法
1.1 协同传播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产品形态包括学术文献数据库、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等。相较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在即时性、远程性及形式多样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伴随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应清醒地认识到,数字传播是对传统传播模式的延伸与拓展,如能利用好数字传播平台,将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效果。鉴于此,越来越多科技期刊选择顺应数字出版潮流,出版传播模式逐渐向数字化出版方向转型。
协同传播是指兼顾考量不同传播方式的特性与相互间的互补作用,通过不同内容及形式的传播模式之间互补协同的传播作用对同一内容的数字资源进行传播,从而达到出版最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协同传播策略分为同步传播和延迟传播,同步传播指所有传播渠道同步出版,具有规模效应,可在短期内提高传播密度;延迟传播则采用某一媒体先行出版(如网络出版),待出现市场反响后,再进行其他渠道的传播行为。期刊在制定传播策略时应着重考虑两种方式的传播特点,充分发挥协同出版的优势。
中国知网作为向国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等各类资料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面对海量的文献,如何让期刊内容脱颖而出,更多地被作者发现,是提高期刊传播力的关键。依据中国知网的检索规则,推荐的论文排序优先级依次为:相关度、发表时间、被引量、下载量,对于科技期刊而言,每篇论文在待用后其内容已确定,相关度已无法改变。因此,论文的发表时间即成为影响论文被检索概率的最重要因素。代艳玲等将期刊传播质量分为传播范围、传播深度和传播精度三个维度。
就传播范围而言,对于同一出版平台(文中特指中国知网服务平台),同步传播达到的传播效果显然不如延迟传播,这是因为同一时期内作者检索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同步传播不能提高检索概率,而当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经过网络首发传播及正式发表两轮发表行为,可两次使论文成为最新发表成果,可延长出版成果的时效性,从而传播效果更好。因此,科技期刊论文在选择协同传播策略时,选择延迟发表策略更具优势。
1.2 论文下载量时间规律与下载量贡献比
对下载量的统计研究可以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下载量是指用户通过网络把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内容保存到本地电脑上的文件数量。学术文献下载是学术检索的后续环节,是传播深度和精度的重要体现。沈洁通过比较不同中文期刊下载量与被引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各期刊所刊的论文下载量与被引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下载量不仅是被引频次的重要预测指标,还弥补了论文引用指标滞后的缺陷和被引频次无法反映的文献隐形学术价值。因此,本研究采用下载量作为衡量期刊传播质量(传播深度和精度)的度量指标。
论文在发表后,下载量及引用频次会随着时间增加而累积增高。谢豪等认为,“发表时间”反映了文献内容的新颖程度。实验数据表明当发表时间距离当前查询日期较近时用户浏览后下载的比例更高;当发表时间距离当前查询日期较远时用户浏览后未下载的比例更高。王超等通过对2006年刊载的11类期刊的下载趋势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下载量的增多,数量比例较快地增大,增大到某一最大值后再缓慢减小直至最小。本文研究对象依据上述成果所揭示的下载分布规律,有效利用论文两次发表的时间窗口,增加刊载学术文献的下载频次,从而提升期刊的传播力。
为对不同传播模式获得的下载量在期刊传播中的贡献进行定量描述,本文提出下载量贡献比的概念,指某种传播模式造成的下载量占总下载量的比值。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获得的关注程度不同,为消除各文献间的学科差异性,该指标是对每篇论文分别进行的统计。
2 研究实例
2.1 研究对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系武汉大学主办的面向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类的专业技术类期刊,期刊2021年度复合影响因子为1.029,期刊连续9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来源期刊,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自2020年3月开展全文网络首发,并采用延迟传播策略,所有的录用论文首先在中国知网首发平台进行网络首发发表,此时论文在中国知网的标识为“网络首发”,同时进入编辑部的待用稿件库,依次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发表于纸质媒介,并同步在知网上线,正式版论文上网后,将作为最终版替代网络首发版。
研究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开展网络首发以来的184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篇论文的网络首发版及正式印刷版的下载量进行统计,并对其下载量时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提出的下载量贡献比指标对不同传播模式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网络首发与正式发表协同传播的最优时滞长度,期刊工作者可根据该规律合理安排文章网络首发与正式发表的时间节点,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2.2 网络首发效果评价
研究数据通过中国知网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源获得。截至2022年4月28日,184篇论文的网络首发版下载量共计28953次,网络首发版上线时长均值为4.86个月,篇均下载量为157.4次。正式印刷版下载量总计为42925次,平均上线时长3.99个月,篇均下载量为233.3篇。由网络首发增加的下载量约占下载总量的40%,增加有效被引频次44次。进行网络首发的论文篇均下载量为390.7次,《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同年度(2021年)论文篇均下载量为219.3次,下载频次提升幅度高达78%。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实施全面网络首发工作,可显著提升文献的传播效果。
2.3 最优协同传播时滞
2.3.1 时滞分布
作为研究对象的184篇论文均采用延迟传播方式,网络首发时间与正式发表时间之间的时滞介于20天—8个月的区间,平均时滞为4.86个月,中位数为5个月,该批次论文的时滞情况的统计量以月为单位对每个时滞区间的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布见表1。
表1 不同时滞区间对应文献数量表
绝大部分论文的网络首发与正式发表的时滞区间位于3—7个月之间,这与编辑部出版流程和效率高度相关。一般认为,学术论文发表时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呈现出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特征。未实行网络首发前,《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稿件经由严格的三审三校流程正式录用后,便进入库中等待正式发表。实施网络首发后,录用的稿件直接进行网络发表,后再进入编辑部稿件库进行排队等待正式发表,稿件实际录用刊发周期与统计结果一致,不存在编辑部对时滞周期的人为干预。
2.3.2 最优时滞
论文的下载量随时间呈累积增长,网络首发版的论文亦遵循该规律。论文正式发表时间与网络首发时间之间的时滞越长,首发版论文可获得的累积下载量越多。然而,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推荐程度,随着论文上架时间的增加,论文被检索到的概率呈下降趋势截尾分布。侯善慈对《自然》() 《科学》()和《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的发表时间与成为高被引论文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论文发表时间与成为高被引论文概率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即发表时间越短的论文,成为高被引论文概率越大;以《科学》中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论文的出版时滞为例,出版时滞为20天的论文高被引率达75%,而出版时滞为180天的论文的高被引率不足40%。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论文正式发表时间与网络首发时间之间的时滞并非越长越优。因此,找到正式发表时间与网络首发时间的最优时滞,既可以使网络首发论产生足够多的下载量,又可以不延误论文的出版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依据本文提出的下载量贡献比指标,对不同时滞期网络首发论文产生的传播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的统计结果如下。
表2 不同时滞下载量贡献比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当时滞期为8个月或6个月时,网络首发论文所产生的贡献比最高。考虑到出版周期对文献的引用及下载关系呈负相关关系,时滞期应尽量缩短,而过短的时滞期无法使网络首发论文累积的下载量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不能充分发挥网络首发版论文的先行积累阅读量/下载量的优势。因此,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就《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而言,选取6个月作为文献协同传播的最优时滞。该时滞期既可使网络首发论文获得较多的关注,又不会延误论文正式出版的流程,从而使得两种传播方式协同发力,使文献在长达1年左右的时期都有较高的概率被检索到,从而提高期刊传播效果,最终达到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目的。
3 启发与思考
提高科技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及时将最新的创新成果进行优先发表,提升期刊信息传播效率,不仅可实现期刊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且有利于期刊吸纳更多优秀稿件,最终达到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目的。
实行网络首发工作可有效提高期刊的下载量与被引量,对期刊传播效果具有正向提升作用,通过对《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刊发的184篇论文网络首发与正式出版传播手段的定量分析,得出了文献网络首发与正式出版的两次上线之间时滞为6个月时,文献可在一年内保持较高的被检索概率,从而增加下载量和被引量。
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可根据该规律,找到适宜所办期刊的时滞规律,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平台,通过人为干预文献协同传播的方式提高期刊传播效率,强化时效意识,合理制定相应的审稿出版流程,从而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注 释
[1]林佩.出版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分野:基于专业学术期刊体现和影响学科发展的视角[J].出版科学,2022,30(2):13-23
[2]翟晓玲,张玉霞,周颖.材料科学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22,30(1):51-58
[3]高燕,黄成,杜志银.基于 PubMed 的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研究 [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3):389-393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EB/OL].[2018-10-11].http://kexie.hust.edu.cn/info/1071/1818.htm
[5]国家新闻出版署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EB/OL].[2021-04-29].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68504.shtml
[6] 初景利,盛怡瑾.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态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6): 531-540
[7]占莉娟,胡小洋.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愿景·瓶颈·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8,30(3):298-301
[8]刘清海.全媒体出版协同传播立体化营销对科技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59-862
[9]代艳玲,朱拴成,杨正凯,等.科技期刊传播质量和影响力提升途径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7,29(3):222-225
[10]曹艺,王曰芬,丁洁.面向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科技文献引用与下载的相关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56-64
[11][18]沈洁.基于论文下载与被引分区的中文学术期刊统计分析及主题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22:17-21
[12][19]马云彤.科技期刊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相关性分析:基于中国知网以《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3(4):124-128
[13]谢豪,吴雪华,陈茜,等.融合多维特征的学术文献下载行为预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112-121
[14]王超,李书宁,李晓娟.期刊论文下载分布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2):59-63
[15]Brockmann D,Hufnagel L,Geisel T.The scaling laws of human travel[J].,2006,439(7075): 462-465
[16] González M C,Hidalgo C A,Albert -László B.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human mobility patterns[J].,2008,453(7196):779-782
[17]侯善慈.学术论文发表时间与引用关系统计特性及分析[D].温州: 温州大学,20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