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2022-10-07昌忠泽
刘 薇 昌忠泽 张 溪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既给我国国际贸易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也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改善人民生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依据。随着世界供应链结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面对新环境、新格局,是否要延续之前的贸易模式?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化是否会影响收入不平等?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贸易出口的微观经济影响,并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实践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比较优势呈动态变化。国际贸易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最终产品贸易,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的供应链贸易,以及在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等阶段。国际贸易发展史表明,技术革新是推动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造成贸易产品、贸易方式的改变,重塑国家的比较优势,推动各国贸易结构的演变。因此,通过模仿与创新,不同质量的贸易出口产品所蕴含的技术密度不同,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对产品的投入不同,工资水平也不同,最终可能导致不同群体间收入不平等。在不同的贸易开放和市场竞争条件下,在相同技术水平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是否充分流动也是影响不同群体间收入的重要因素。对于上述问题,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既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贸易出口产业产品竞争优势、促进产品质量升级,也能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机制和经验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经济大变局下,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模式变化对社会分配的影响,检验出口产品质量是否有效地缓解了收入不平等,并解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相对于既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①传统的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研究收入分配对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不同的异质性因素探索收入分配对生产贸易产品的选择,很少研究贸易产品质量升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②本文以经济服务社会发展为主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出口产品质量对一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机制,认为出口产品质量可能通过模仿与创新机制以及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机制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③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核心经济机制在于要素质量升级和创新,这需要以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前提。本文基于国际贸易发展新阶段,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从长远看,可以促进知识中产群体扩大再生产,提升就业能力,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市场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纽带,增进社会福利,促进共同富裕。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对外出口一直比较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出口的经济增长影响。近年来,随着微观层面国际贸易数据的广泛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成为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首先,在出口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角度,已有文献从政府补贴、技术研发、市场竞争、空间分布等多角度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施炳展和邵文波,2014;张杰和翟福昕等,2015)。也有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贸易开放、企业管理(Fan和 Li等,2015;Bloom和 Manova等,2018)、研发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李怀建和沈坤荣,2015)、最低工资标准(许和连和王海成,2016)、贸易摩擦(张先锋和陈永安等,2018)、异质性贸易成本(黄先海和卿陶,2020)、管理质量和技术复杂度(祝树金和汤超,2020)等方面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或者经济效应进行研究。其次,在收入不平等影响的角度,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发展(许明和刘长庚,2015)、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刘穷志和罗秦,2015)、流动性约束与家庭储蓄率(甘犁和赵乃宝等,2018)、环境污染的影响(周安华,2020)等方面。再次,在收入分配与出口产品质量关系角度,Falm和Helpman(1987)最早将收入分配问题引入国际贸易理论;Adam和Katsimi等(2012)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从产品垂直差异探讨收入分配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文洋(2012)以我国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收入分配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赵锦春和谢建国(2013)拓展了收入分配不均衡对进口需求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周卓见(2015)探讨了不同收入国家收入分配恶化对出口的影响。尽管大量的研究从多种角度对出口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但是少有对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分配的研究,本文开创性地从模仿与创新、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机制入手探讨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丰富了研究视角。
二、出口贸易产品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分析
根据出口产品质量的宏观和微观效应理论,提出出口贸易品可能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即高质量出口贸易品需要高技能劳动力。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基础上,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提高高技能人员的收入。反之,低技能出口贸易品需要低技能劳动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降低低技能人员的收入,进而出口产品质量暗含的技术水平高低对技术人员的工资产生影响,最终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因此,出口产品质量高低与技术人员技能的高低息息相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对我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两个角度总结了出口贸易品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其一,通过模仿与创新机制产生影响。将高质量出口产品定位为高研发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雇佣高技能劳动力负责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生产高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品,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占据市场优势;将较低质量出口产品定位为低研发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雇佣低技能劳动力负责模仿转化利用,生产低技术含量出口贸易品,有可能会凭借低成本的优势打破市场垄断,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不同的劳动群体掌握的技术水平高低不同,生产不同技术含量出口贸易品所得收益不同,因而工资水平高低不同,最终可能随着工资差距拉大,加剧收入不平等。但是,随着模仿能力增强,有可能缩小产品技术差距,减少收入不平等。其二,通过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机制产生影响。在考虑贸易出口产品质量与世界前沿水平差距的条件下,高层次的创新带来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与较高生产成本,低层次的创新带来低技术含量产品质量与较低生产成本,而贸易开放可以通过改变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影响劳动力要素流动,从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差距产生影响。高技术含量出口产品定价较高,低技术含量出口产品定价较低。在充分的贸易开放和市场竞争条件下,劳动力要素充分流动,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力部门可以通过制定高价格获得高收益,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部门可以利用低成本优势扩大产量与销售规模获得高收益,因而无论是技术型还是非技术型劳动力要素部门,其劳动力要素丰富的部门工人的境况都会变得更好,部门间劳动力收益差距会缩小。但是如果劳动力要素不能充分流动,则不同出口产品质量因技术含量不同会吸引不同技术水平劳动者到相应部门,低技术型部门劳动者无法通过扩大产量和销售规模获得更多收益,部门间不同劳动群体收益差距将扩大,收入不平等将加剧。
三、数据来源、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被认为是造成近几十年各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国家受益于贸易自由化,经济快速发展,有的国家却未抓住机会,陷入贫困。出口产品质量对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劳动群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从行业部门角度,出口产品质量对服务业部门的收入影响更大;从劳动群体角度,出口产品质量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受教育群体、不同城镇化水平群体的影响不同。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异质性意味着产品出口会影响居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导致收入不平等。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获取2000—2018年“企业-产品-国家”层面的进出口记录,因为贸易品出口数量和单价是计算出口产品质量的关键。其他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
(二)变量定义
1.出口产品质量(quality)。主要参考Khandelwal和 Schott等(2013)和 Fan和 Li等(2015)的研究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早期文献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一般基于产品单位价值量的测算,这种测算方式的结果不够准确,一方面忽略了出口产品单位价值量还受到成本因素制约,具体哪方面的影响更大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出口产品竞争,基于投入要素价格扭曲作用,单位产品价值无法完全反映产品质量情况。基于需求端测算出口产品质量,则提高了估计的准确性。该方法的出发点是,出口产品质量和价格共同决定出口销量,出口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因素数据都可以观测,因而可以根据出口产品销量和价格共同推算出产品质量。具体而言,利用出口产品数量对价格进行回归,剔除价格因素,得到的残差因素就是出口产品质量。价格相同的条件下,销量越高的产品,质量也越高。本文的测算方法通过设置价格替代弹性避免了内生性问题,避免了估计偏误,保证了需求残差估计质量的准确性。本文构造的质量测算方程为:
其中,xijtc和pijtc分别表示地区i在t年出口到目的国j的商品c的数量和价格,φc表示出口产品固定效应,φjt表示时间层面的固定效应,εijtc表示出口产品质量的残差。对(1)式进行OLS估计得到残差估计值,进一步可得到“企业-产品-国家”时间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
这种估计方法比起传统的单位价值测量更加简洁精确,可操作性强,使用HS8位码产品替代弹性估计,使出口产品质量估计更加准确。
2.基尼系数(gn)。本文通过基尼系数表示收入不平等,需要采取统一的标准或者口径表示基尼系数,这样得到的数据才更有意义。本文采用的基尼系数是根据标准化的世界不平等数据库测度的,按照可支配收入标准测度的基尼系数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剔除税收、转移支付和政府管制措施的影响。
3.其他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对数形式。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并且按照美元这一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更具客观性,计算更加方便。选用国内生产总值也避免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人均收入、产品质量与基尼系数都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能主要控制市场规模(size)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他变量包括女性就业人数占比(female)、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员占比即技能熟练度(skill)、城市化水平(urban)、政府财政支出占比(gover)、人均 GDP(pgdp)、人均耕地面积(land)。
(三)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基本统计信息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基本统计信息
(四)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
在面板回归中,出口产品质量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方面因为出口产品质量本身所含技术水平不同,与一般贸易品存在技术差异,会通过劳动技能高低影响居民收入,导致收入不平等,另一方面收入水平较高居民所在地区,技术型贸易出口品更加活跃。
1.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收入不平等基准回归
为了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设计如下基本回归方程:
式中,qualityijtc表示企业i在t年出口到目的国j的商品c的出口产品质量,gnit代表基尼系数,Xit为所有的控制变量,δijc为产品固定效应,γ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jtc为误差项。
用OLS法估计基准方程,其中基尼系数(gn)为国家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表2显示了基准回归结果。第1列为出口产品质量(quality)与基尼系数(gn)单独进行的回归;第2列加入了市场规模(size);第3列加入了女性就业人数占比(female)和技能熟练度(skill);第4列加入了其他的特征变量城市化水平(urban)、政府财政支出占比(gover)、人均GDP(pgdp)、人均耕地面积(land)。通过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第(1)—(4)列中回归结果显示,出口产品质量系数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加了收入不平等。技能熟练度代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同,用专科及以上学历就业人数与高中及以下学历就业人数之比来表示。该回归结果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对基尼系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系数的大小基本稳定。在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前,出口产品质量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加剧基尼系数上升0.1434个百分点,加入所有变量后则上升0.1237个百分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对技术水平要求提高,更多的生产和出口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技能水平要求提高,因而市场对技能熟练劳动力需求更大,技能水平更高的人工资收入增加,拉大了不同技能水平劳动者收入差距,表现为基尼系数增大,收入不平等加重。第(4)列加入所有变量后的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女性就业人数占比、技能熟练度、政府财政支出占比对不平等的影响显著。
表2 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回归结果
市场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市场需求规模扩大会增加对高质量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且对不同地区和收入阶层的影响不同。从地区差异讲,劳动力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创造更高的价值,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从而拉大了地区间劳动收入差距,加剧地区收入不平等;从收入阶层差异讲,高收入阶层掌握更高级的劳动技能,不同收入阶层技能水平差异导致不平等问题加剧。女性就业人数占比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提高女性就业率有助于缓解男女性别收入差距,缓解收入不平等。技能熟练度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对技能的提高无法缓解收入不平等。城市化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该指数为城镇就业人数与农村就业人数之比,回归结果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城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且高质量出口产品对劳动者技能要求较高,农村地区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熟练度较差,因而城乡收入不平等加剧,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深入,低技能劳动力水平提高,城乡收入不平等问题得以改善。政府财政支出占比显著为负,说明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收入不平等。人均GDP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不显著。
2.稳健性检验
(1)以出口产品价格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表3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加剧了收入不平等。
表3 出口产品价格对收入不平等的回归结果
(2)以不同收入分位数比值对数作为因变量。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正,第(1)列显示出口产品质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90/10分位数收入比值上升8.7%,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效果小幅下降到7.2%。75/25分位数收入比值以及60/40分位数收入比值分别为7.6%和5.7%,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效果小幅下降到5.9%和5.1%。表4结果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加剧收入不平等这一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表4 出口产品质量对不同收入分位数影响的回归结果
四、影响机制检验
前文研究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会加剧收入不平等,基于此理论分析,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内在机制进行检验。这里通过分样本研究模仿与创新机制、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机制两种影响渠道。
(一)模仿与创新机制
出口产品质量通过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对收入产生不平等的影响。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下产品质量不同所获得的收益不同,采用技术追赶来考察地区模仿与创新最终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模型中引入技术追赶的虚拟变量,技术未追赶上取值为1,技术追赶上取值为0。技术水平(techit)用两个指标表示并取对数,一是工业总产值与平均就业人数之比(tech1it),二是专利授权数(tech2it)。
表5为模型回归结果,由第(1)列和第(3)列表明,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表明技术差异会拉开收入差距,加剧不平等。第(2)列和第(4)列表明,随着技术模仿追赶能力增强,部门间技术差距缩小,可以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
表5 模仿与创新机制模型回归结果
(二)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机制
在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机制下,不同技术水平含量的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同,劳动力要素丰富流动的部门工人境况会变得更好,部门间劳动力收益差异缩小,但是劳动力要素如果没有流动,收入不平等会加剧。本文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代表贸易开放与竞争机制,用以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溢出对劳动力要素流动的作用最终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果。表6为模型回归结果,将外商直接投资分为高低比例组,FDI高比例组主要投资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贸易出口产品,FDI低比例组主要投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贸易出口产品。在FDI高比例组中,回归系数一直显著为正,在FDI低比例组中,第(1)列和第(2)列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第(3)列和第(4)列为负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外商直接投资高技术出口产品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而投资较低技术出口产品使收入不平等缓解,原因可能在于劳动力要素流动丰富、技术水平低的部门主要获得规模效益,部门间劳动力收入差异缩小,不平等得以缓解,但是在劳动力要素不充分流动时,仍存在不平等加剧现象。
表6 贸易开放与竞争机制模型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出口贸易角度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分析了模仿与创新、贸易开放与市场竞争两种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出口产品质量因产品技术含量不同而对劳动力技能熟练度需求不同,出口产品对劳动技能水平要求高时,技能水平熟练度高的劳动者收入更高,拉大了与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其次,劳动者技能水平高低影响收入差距,加剧收入不平等,但是从长期看,通过技术模仿与创新,会缩小技术差距,最终缓解收入不平等。最后,贸易开放和市场竞争会影响出口贸易品生产成本,不同产品定价不同,在劳动力要素不充分流动情况下,会拉大部门收入差距,加剧不平等,劳动力要素充分流动则可以提高低技能劳动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收入不平等。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减小收入不平等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优化商品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其次,加大政策支持,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技能,增加技术支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素质。最后,促进地区、部门劳动力流动,建立劳动力要素流动机制,从根本上缓解收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