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对行放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10-02朱相清贾春林徐丹华和劲光
朱相清 贾春林 徐丹华 张 静 和劲光
(菏泽市立医院肿瘤放疗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胃癌作为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是由于饮食方式的变化、工作的压力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所导致。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转变,胃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患病人群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药物、放疗、化疗等。放疗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其进行治疗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给予行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较好的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1]。人文关怀近年来的研究较多,在较多的病症之中均有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对于放疗的胃癌患者干预较少[2]。焦点式心理干预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对心理进行干预的方法之一,其能够通过辅导患者的心理来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3]。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进行放疗的胃癌患者,然后给予患者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干预,分析二者联合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1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38~62岁,平均(50.1±9.5)岁,病程1~5年,平均(3.1±1.5)年;研究组包括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39~61岁,平均(50.1±8.7)岁,病程1~6年,平均(3.5±1.8)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胃癌放疗指南(2020版)》中对胃癌的诊断标准以及放疗方法[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通过菏泽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行为,不配合者;合并严重的心、肝等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进行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应当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预后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焦点式心理干预:焦点式心理干预主要分为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协调式。①开放式:通过对患者进行交谈,对患者的问题认真分析并且解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启发式: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启发患者自身的问题,并且对患者的疑惑与不解进行解答,增强患者参与治疗意识以及依从性。③讨论式:患者在放疗期间定期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病情以及治疗方案讨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由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节,提升患者的心态,使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治疗。④协调式:对患者进行调查之后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让患者适当的进行娱乐活动。
1.2.2 指标分析 使用艾森克人文问卷[5]对患者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包括4个维度,共88个项目。使用SF-36健康量表[6]中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使用简易疲乏量表[7]对患者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价,总分6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癌因性疲乏越严重。使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8]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9-10]:2种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Levene法检测具备方差齐性,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读测量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人格特征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人格特征相关指标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人格特征相关指标评分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神经质相关评分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人格特征分析(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人格特征分析(分,)
2.2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相关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分析(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分析(分,)
2.3 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相关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有所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有所上升,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癌因性疲乏评分较低,生存质量评分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分析(分,)
表3 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分析(分,)
2.4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A、HAMD评分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分,)
2.5 干预满意度分析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51%,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7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分析[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胃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医学者们对其研究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显示,放疗能够延长胃癌患者的寿命,尤其与手术进行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疾病根治率。但是放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正常细胞,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11-12]。因此,给予患者关怀以及良好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人文关怀干预方法中护士应当尊重患者的物质以及精神利益,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各个方面的需求[13]。人文关怀护理主要强调患者的地位,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使患者获得充足的尊重,能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干预方法。焦点式心理干预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及协调式来对患者进行干预[14-15]。人格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以及情绪反应的特征,其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在临床心理学之中,经常使用“个性”来表达人格的概念。人格特征主要分为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以及功能性。当人格结构在各个方面彼此和谐和统一时,证明一个人的人格较为健康,当各个人格结构出现错乱时,则表明人体出现异常,进而引发疾病[16-17]。当癌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机体内的各项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其生活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机体功能[18-19]。本文研究中发现,给予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干预,患者人格特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提升,此结果说明二者联合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人格特征,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临床亦可称之为癌症相关性疲乏,其是肿瘤疾病患者专有的症状之一,当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时,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是疼痛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展。当癌症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时,应当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干预,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还发现,给予患者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干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得到好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二者联合干预充分的尊重患者的人格以及权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性。
心理状态作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其既有暂时性,亦有稳定性,是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链接的中介环节[20-21]。当患者出现疾病时,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情况,当患者出现负性情绪时,患者会出现坐立不安、惶惶不安的症状,该症状的发生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显示,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应对方式,而当负性情绪加重时,患者消极应对方式程度越严重[22]。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焦点式心理干预能够通过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干预,其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之外,还能够从精神以及心理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呵护以及宽慰。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以及生活上的照顾,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顾虑以及悲观的想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克服患者的自卑感,进而起到较好的心理干预效果[23-24]。临床研究发现,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有着一定的心理障碍,给予其一定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治疗的效果[25]。本文研究中发现,给予患者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说明二者联合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焦点式心理干预联合人文关怀干预对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癌因性疲乏,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