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2022-09-30苏照洋
苏照洋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99
在市场经济繁荣、产业格局升级改造的背景之下,我国迎来现代化建设新契机,新兴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居民生活品质也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许多领域缓慢步入了改革深水期,潜在的隐患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作为维稳前线的公安队伍压力倍增,如何提升公安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有效性,筑牢其法制信仰及思维,成了诸多政法类、公安类高校的重点研究对象,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一、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涵探析
职业素质是先天生理基础与后天教育熏陶的统一体,具有鲜明的相对稳定性、内隐性特征,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完成特定职业任务,践行职业准则等。从麦克利兰胜任力理论角度讲,公安专业职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个体能够满足警察职业需求的能力,包含了技能、知识以及兴趣等诸多要素,斯潘塞还就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发展和研究,并绘制出了相应的胜任力冰山模型(见图1)。
图1 胜任力冰山模型
该模型中胜任力被分为水上冰山、水下冰山两个部分,前者处于表象层面,是相对可见和浅层的,主要包含知识技能、经验等;后者处于潜在层面,相对来说隐匿性更强,包含了自我概念、价值观等要素。综合起来讲,大致可以将公安职业素养定义为制止、预防、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处理社会紧急事件、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能力结构对公安专业学生的发展成长提出了较高要求,日常教学训练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协同作战意识、应变处置技能、公安技术运用技能等,要能够从知识、技能、伦理等层面给予学生充分发展支持,为其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坚实基础。
二、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面临困境
(一)课程结构失衡严重且教学手段滞后
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是众多非警察类院校的通病,从公安专业课程内容来看,陈旧、滞后的问题数不胜数,很多技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难以与公安实战建立紧密联系,课程开发环节也缺少层次性和阶段性思考,简单粗暴复制其他院校的成功课程,造成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的方式方法也较为单一,经常以单向灌输作为主要手段,学生在枯燥氛围中昏昏欲睡,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洞察力、思维力得不到锻炼和运用,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参与热情,损伤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硬件基础较为落后且实用性能不佳
公安专业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用性特征,对大学生的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课程传授时必须重点把握理论、实训连接点,确保知识得到吸收和迁移。但从当前政法类院校公安教学实践来看,基础设施落后、场地环境狭小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射击训练时靶道、枪支配备不足,搏击训练时防护不当。部分院校虽然建设了多个内训基地,但布局规划上略显粗放,重美观性而忽视实用性,外训环节也没有相应的跟踪监督机制,训练松散敷衍,很难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保障。
(三)评价指标单一片面且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高校办学运行过程中,评价指标单一片面的问题还较为常见,很多院校采用“分数+学分”的方式衡量学生阶段性发展情况,参与评分的项目基本上包含了通识类必修、选修课程、公安基础类必修、选修课程、日常考勤等,考核方式多以卷面答题为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技巧运用能力关注不足,再加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持续性匮乏等,得出的结果很难客观反映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情况,也不利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优化。
三、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路径与方法
(一)立足职业能力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依据,具有导向性、宏观性特征,实践中要立足职业素质培育目标与方向,通过深入分析把握不同警察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对应完善人才培育方案。要考虑到警察职业素养的特殊要求,以警种业务为出发点,综合公安机关政策更新要点、“大练兵”运作要点等,搭建起完整、系统的核心能力模型,绘制出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素质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拆分阶段性、学年性教学目标,争取将细分方案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同时,还应关注警察通用职业技能的训练,改变过去片面化、刻板化的教育思维,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统筹协调、沟通交互能力,帮助其化解群众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升其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此外,还应重视办案文书制作、办案流程步骤等的培养训练,着力提升书写编制规范性、技术检验准确性等,加快实用性课程研发步伐,使教学更好地对接警务实战,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培育计划编制环节,推荐采用阶段化构建方式,可以学年为依据明确教学安排。例如部分院校选择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之间,组织公安见习和模拟实训,第六学期时则开展专业实习,所有计划均要符合学生阶段认知水平,体现出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特征。
(二)把握课程建设要点,广泛挖掘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是公安专业素养培育的主要渠道,课程内容完整性、体系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改进过程中要精准把握警务机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从全局性角度出发充实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着重关注以下几个要点:一是通识课程建设,包含《思想道德》课程、《法律基础》课程等,要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政治觉悟和素养,锻炼其职业敏锐力和洞察力,筑牢忠于党、忠于国家的价值信念;二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包含《警察体能》《警务战术》《犯罪现场勘查》《治安案件查处》《犯罪心理学》等系列科目,要着力完善课程进度安排、课程教授手段等,为公安技术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三是专业特色类课程建设,要着重体现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特征,例如《公安情报与大数据挖掘》《电子数据勘验技术》《刑事摄影与视频侦查》等。注意协调好三类课程之间的占比关系,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在协调统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现代化科技持续进步,网络普及范围明显扩张,政法类院校也要积极转变观念,尽快开放线上公安课程建设渠道,鼓励电子多媒体教材同步编撰、网络教研活动同步开展,可以采用阶段性开放思路,减轻前期建设负担,提升综合发展效能(示例见表1)。
表1 某政法院校公安专业线上课程开放计划节选
(三)革新教育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是课程内容传递和渗透的重要载体,其新颖性、科学性均会影响学生参与热情及课程教授质量,实践环节要积极转变思维,摒弃传统模式中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案,引进多元化教学活动激活学生主体性,为职业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助力。可以从课程内容角度出发,推行案例教学、情境创设等方式方法,引进典型的刑事、民事案件,为其营造身临其境的虚拟氛围,从公安专业角度帮助学生梳理办案流程、要点,找到公安技术切入点等,提升课程生动性和直观性。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互动研讨等方式,从环境、材料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支持,让学生在开放化的课堂中畅所欲言,锻炼能力。注意小组探究过程中要协调好学科能力搭配、组内分工等问题,推动小组合作效能的发挥。现代科技发展还为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新思路,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层出不穷,公安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同样可以采用该类方式,于课前精心制作短小精悍、内容精简的视频内容,帮助学生预习自学、攻克重难点,课上着重解答疑难问题、解决实际任务,保障其主体性的同时锻炼公安职业推理、思维能力。
(四)转变学业评价方法,彰显实践应用思维
学业评价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能够起到导向和指引的作用,公安职业素养培育环节要着力改变评价指标单一、片面的现状,以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为依据,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搭建对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学业评价的长效性和客观性。要从差异化角度出发,对警察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入分析,配套开设文书制作、现场勘查等课程,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现场抽题、情景录像判别,以及模拟鉴别、模拟操作等方式,向学生提出考核试题,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和创新思维解决模拟问题,体现评价考核实用化、动态化的特征,对操作合格的学生发放合格证,不同考核项目赋予不同权重占比,最终折算计入学分,结合日常考勤、表现等形成最终分数,保障定量评估的科学性。此外,警察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扎实的作风、高尚的觉悟。评价体系革新环节,也要适当关注定性评价重要性,适当融入政治素养评估,避免政治教育形式化的误区,推动公安专业教学成效的优化。
(五)积极改善设施条件,提供基础硬件保障
公安实践训练对场地、环境的要求较高,改进环节要着手优化基地建设,逐步打造出仿真化的模拟训练场所,为科研、教学、办案一体化提供保障。从实验教学角度看,要转变传统实验项目及内容,在验证型、示范型公安实验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设计型、探索型实验,为学生提供开放化的实验场地,配备齐全检验仪器和设备,鼓励其自主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争取在不断验证中锻炼其坚韧意志力、旺盛探索欲以及实践断案、处理能力等。从实战教学角度看,要着力完善靶场、靶道设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防护装备,保障其训练安全。除内训基地外,院校也要积极挖掘自身优势,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密切联系,在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前提下,构建起共享、联通的警学合作机制,开放特定校外训练基地,完善相应的检验、巡查设施,邀请专业业务骨干参与基地建设与指导。针对硬件设施完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问题,要从多元角度出发融资筹资,院校可以结合教学、科研安排情况等,在预算编制中划分出专项资金,也可以争取各级公安机关的财政支持,还可以寻求社会力量的资助,多种渠道盘活基地建设基金,消除理论、实践相割裂、脱离的弊端隐患。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密切警学联系
教师是执行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的重要主体,其专业素养及能力直接影响授课有效性,师资队伍建设环节同样要以警学联系为依托,强化基层锻炼和实践调研,为课程体系的转型、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方向。正式推行过程中主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思路,可以聘请公安业务骨干、专家等来校讲学、授课,为学生传递公安技术前沿信息,剖析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也可以将校内网络平台作为交互渠道,创建多层次教官授课制度,选聘岗位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担任教官一职,借助“双师教研活动”平台,提升教官教育教学能力,保障授课活动的有效性。还可以提请基层公安部门开放挂职锻炼窗口,定期输送教学骨干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明确公安工作发展现状及趋势,挖掘公安人才深层次需求,总结公安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境,鼓励教师带着任务课题去,带着成果回,必要时还应号召教师积极参与联合申报研究课题,密切警学联系的同时,为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的革新提供思路。
综上所述,非警察类院校现阶段面临的教育教学阻力还相对较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形成了较大制约,各院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正视该类问题,积极分析和把握警察职业所需能力结构,推动培育方案、课程体系等的完善,在此基础上革新教学手段、转变评价方式、提升教师素养能力,充分消除各项阻力问题,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