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2022-09-30宋清伟
宋清伟 汤 伟
1.陕西开放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1+X”证书制度试点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X”证书制度试点是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的新型制度设计。作为“1”的学历证书,能全面反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类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为“X”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构架资历框架、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有助于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中真正构建起与职教体系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纵向直通车+横向立交桥+培训旋转门+环境生态圈”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推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发展到新的历史起点。
二、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整体构想
(一)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秉承“质量提升、学科引领、科技创新、队伍培育、开放合作、环境建设”的办学与教学理念,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诚信文化建设为品牌,以学生成才为根本,以培新“信、济、敏、能”四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数字化人才为培养目标,着力塑造“诚信、济世、敏学、尚能”的特色财经文化;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实践教育基地形成“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建教材、共建课程”双主体育人培训机制,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
(二)遵循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的设计思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题培训体系
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形成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负责人应在认真研究相关规范标准、行业项目应用技术体系及知识,充分吸收企业、单位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将业务流程、财会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与数据库、管理软件等有机融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育训一体化”原则,设置“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培训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具备业财一体、财务数字化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技能,成为能胜任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综合型智慧人才,让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及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应用课程、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构成,分别如下列表格所示:见表1、表2、表3。
表1 理论课程体系
表2 应用课程体系
表3 实践课程体系
(三)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引领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高质量的技能培训着眼于当下,高质量的专业教育着眼于未来,二者融合并举,兼顾未来和当下。“1+X”证书制度试点凸显了“X”的职业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及时准确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成果,实现学分与学历的融合、专业与职业衔接、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结合、技能等级与国家资格对接,从而推动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教育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模式、评价制度等核心要素的改革和创新,推动课程体系、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健全和完善。
“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中始终将“知识、能力、素质”充分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养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性作用、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地位、强化素质教育的渗透性。只有这“三架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落实“1+X”制度试点的对策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要充分抓住学校学历教育需求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共同指向性,既要服务于学校和学生,又要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要将学校教育标准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只有将学校评价和校外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是落实“1+X”证书的关键要点所在。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落实配套政策支持
落实“1+X”证书,要多方联动,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学校的积极参与、行业的融入、企业等多主体的参与,协同行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共建适应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加快体制创新改革,落实相应配套政策,是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当务之急;否则,各相关主体的职能和职责的确定与落实、培训经费的分担和保障、各相关主体的权益界定和维护就会落空。如果政策不明晰、不配套,只是采取“秋后算账,事后追责”的方式,那么各方必定心存后顾之忧,也难以真正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加强资源建设,保障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资源是保障“1+X”证书制度落实的物质基础。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需要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有实践教学基地也需要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长期合作机制。从校内资源供给来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需要引进具有高职称专业教师和“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力度;通过柔性聘用、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模式,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适的专兼职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支持专业教师到实践教育基地所在的其他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加强与优秀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也需要学校支持实习实训室的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搭建职业技能实训平台,更新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软件;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奖学金或助学金。
(三)深入进行教学体系改革,构建育训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业财一体信息化运用、财务数字化运用”“1+X”证书的实施,必须以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在内的教学体系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业务支撑。“1+X”既要展示专业教育、学历教育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也要兼顾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既要凸显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又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引导性、创新性,重点聚焦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强化和新技术的有效补充。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必须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育训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的确立,便成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学院应抓住重新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契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切入点,重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进而有效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综合性改革。
(四)精准定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坚持将专业调研活动形成常态化的机制,通过走访和调研会计企业、兄弟院校、“1+X”证书牵头单位、会计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等,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发展背景与本校办学定位,精准定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与专家论证,形成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应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重新定位与分析专业建设的服务对象,要在市场需求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市场急需的岗位、人才技能、职业资格准入标准,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所需要的岗位指明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服务区域发展、企业、产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五)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要充分强调社会的适应性,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秉承将理论与专业实践操作相结合、岗位技能要求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观念,从而建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实习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