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实践
2022-09-29文|乔任
文|乔 任
“审美语用”,主张学习“如何让语言文字的表达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阅读想象能力是指学生借助阅读文本的表达,在脑中创造具体形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能力。关注阅读想象能力的提升,融合体验文字美与画面美,是“审美语用”的教学取向。
一、教材编写特点
1.量:贯串始终
阅读想象能力的培养贯串整个小学,它作为语文要素多次明确提出,三至六年级共有7个单元涉及,编写体量大,出现频率高。一、二年级虽未明确提出单元语文要素,但以课后习题的形式渗透着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质:侧重呈现
细看教材编排,同样是阅读想象,三到六年级语文要素有不同要求。(见表1)
表1
3.形:逻辑序列
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呈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稳步提升”的特点。(1)想象的依据:从词句到段篇。低段处于阅读想象初步阶段,从词句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尝试想象训练。中高段则以段篇为主,从段落或全篇放眼去看,学生阅读想象的依据更为丰富,选择的角度更为自由。(2)想象的思维:从具象到抽象。如从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字词句运用”感受春天的具体事物,到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之美”,再到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体会艺术之美”。(3)想象的内容:从单一到综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本以状物为主,围绕一个事物展开想象;到了高段写景散文想象的内容丰富了,想象画面可以自由选择主体的视角。
二、阅读想象教学实践
阅读想象能力的培养,各学段间彼此关联,要求逐步上升。教师厘清教材编排的序列特点,准确把握各学段教学重点,才能助学生习得良好的阅读想象能力。
1.低段阅读想象策略
低段学生处于习得阅读想象能力的初级阶段,适合从词句出发,画面主题相对单一,重在引导学生发掘文字与生活体验的紧密联结。
(1)感官启发。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让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可知可感,需要借助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从感官启发入手,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与内心的感觉加以体会。
【案例一】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字词句运用”教学片段。①导入:读春天代表性的事物——天空、阳光、田野、微风、柳条、草坪。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 )的( )。②学生反馈。如:蓝蓝的天空、细长的柳条……(使用的词语较简单,且重复率高)③教师点拨:每个人心中的春天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感受……捕捉五彩斑斓的春天。④小组合作:借助导图,尝试想象。
(2)聚焦主体。低段大多是从句子出发,开启阅读想象。这些句子有以下特征:一是描绘主体单一;二是画面感较强。准确地把握想象的主体与想象的方向,能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可感的画面。
【案例二】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片段。示范例句:“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①抓关键词,铺垫环境:课件出示“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②借助插图,想象雷锋。③基于课文,丰满人物,分维度还原当时画面。什么样——他身上的军装湿漉漉,脚上的鞋子沾满了泥土。做什么——他一手抱着孩子,一手遮在孩子头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说什么——他带着笑容安慰怀里的孩子:“别怕,别怕,叔叔带你去找妈妈。”想什么——他心里默念着:雨啊,快点停吧。千万别把孩子冻着了。④写画结合,统整画面。
(3)随文调整。二年级出现“边读边想象”的要求,具体如何做低段学生是模糊的。教师示范分解具体的步骤,经常给予实践机会,学生方能熟练掌握。
【案例三】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片段。示范例句:“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①读到“河水”——我家旁边小河的水面。②读到“碧绿碧绿的”——把河水的颜色调整为“碧绿碧绿的”。③读到“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碧绿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波纹荡漾。④小结:读着文字,根据信息随时调整脑中画面,想象会与文字更贴切。
2.中段阅读想象策略
中段继续实践“边读边想象”,范围由句过渡到段;想象对象更多元,内容也更丰富,对于想象画面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应重视想象在丰富性和层次性上的提升。
(1)合理布局。中段阅读想象不再局限于单一对象,文字所展现的画面内容往往是多元的。这就需要学生尝试在脑海中合理安排多种事物,使画面饱满和谐。
【案例四】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绝句》的教学片段。借助表格(见表2),将画面想象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小组讨论,丰富画面想象。
表2
(2)化静为动。中段阅读想象不再停留在静止的画面上,借助图片、视频、配乐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将想象画面连动起来。
【案例五】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第4自然段教学片段。①导入语:稻田上的小燕子是“斜飞”,那湖面上的呢?②演一演,理解“横掠”。请把手化作飞翔的“燕子”,它是怎么飞过湖面的呢?请你来试一试。除了“横掠”,哪些词也让画面动起来了?(沾、荡)③课件播放“燕子横掠湖面”的视频,再读第4自然段,提问:你仿佛看到了_____。④学生交流。
(3)具化补白。中段学生无论是阅读理解能力还是生活体验,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更应关注想象的个性化和独特化,鼓励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补白式想象。
3.高段阅读想象策略
高段阅读想象依凭的文字理解难度加大,趋于抽象,趋于艺术化的表达,趋于内心情感的抒发,强调的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置自身于情境之中。
(1)艺术铺垫。无论是以“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体会自然景色之美,还是以“想象”感知艺术之美,想象文章以散文为主,多出现“情景交融”与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如六年级上册《草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再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想象这两幅画面,了解中国画与印象派画的作画技法,帮助学生体悟生活中的艺术美感,从而形成与文字契合并极具感染力的想象画面。
(2)融会贯通。高段要突破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藩篱,融会贯通来感知画面很关键。
【案例六】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片段。①默读第9自然段,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句子。②导语:这是皮鞋匠的“联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月亮初升,洒向海面——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③聆听三段《月光曲》片段,为三个画面选择朗诵配乐。④正确排序后,整体聆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完成选词填空:先是(轻柔舒缓),再是(逐渐增强),然后是(高昂激越)。⑤小组合作,组员分别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其中一个画面。⑥小组汇报。
提升阅读想象能力,如同为“审美语用”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生长“阅读”的力量,拥抱“想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