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恋爱现状及恋爱观的调查研究

2022-09-29

关键词:双亲单亲家庭关联

杜 艳

(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 云南普洱 665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然类型不同但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要求各地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至2019年,全国中职院校学生招生600.3万人,占中高阶段教育的41.7%。因此,中职学生这一庞大人群,作为我国未来生产、服务一线的主力军,他们持有怎样的择偶观、恋爱观和婚姻观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事业的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成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职学生的恋爱现象禁而不绝,校园内情侣不雅行为、女孩早孕堕胎、失恋极端报复等事件频频爆出;在一些地区中职学生恋爱趋势呈现低龄化和普遍化,恋爱甚至成为他们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的重要获得方式。种种现象都已为中职教育敲醒了警钟,对待学生恋爱问题,一味的镇压已不是良策,只有走进他们,深入了解其身心成长的需求,采用适当的教育途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才能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根据调查需求自编《青少年恋爱观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和卫生学校的在校学生展开匿名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2400份。其中被试年龄14~22岁,平均(17.8±1.5)岁;女生1583人(65.9%),男生817人(34.1%);996人(41.5%)来自双亲家庭,1404人(58.5%)来自单亲家庭。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中职学生恋爱现状

1.中职学生的恋爱经历

在本次调查中,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有1695人(71.6%),至今没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有705人(29.4%),从表1中可见两者在不同性别和家庭情况的具体分布。中职学生第一次恋爱发生时间与性别存在显著关联(p<0.01),具体表现为男生在小学和中职期间第一次恋爱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初中发生第一次恋爱的比例高于男生;中职学生第一次恋爱发生率与不同家庭情况不存在显著关联,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不同性别和家庭情况中,初中发生第一次恋爱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见表1)。

表1 中职学生第一次恋爱发生时间情况[n(%)]

2.中职学生的恋爱状态

中职学生恋爱状态与性别、年级和家庭情况均存在显著关联(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恋爱比率高于女生,中职学生恋爱比率随年级升高而增高,单亲家庭的学生恋爱比例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见表2)。

表2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恋爱情况[n(%)]

3.中职学生的恋爱动机

中职学生的恋爱动机表现出与性别和家庭情况的显著关联(p<0.01),具体表现为女生因“互相喜欢”“好奇心”“打发时间”原因恋爱的比例高于男生,而男生因“孤独”“不好拒绝”和“其他人在谈”原因恋爱的比例高于女生;单亲家庭学生因“好奇心”和“其他人也在谈”原因恋爱比例高于双亲家庭学生,其余方面双亲家庭学生比例均高于单亲家庭学生(见表3)。

表3 中职学生恋爱动机情况[ n(%)]

4.中职学生的择偶条件

中职学生的择偶观与性别和家庭情况存在显著的关联(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看重对方的感觉、才华和外貌,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对方的性格和经济能力;在不同家庭环境里,单亲家庭的学生比双亲家庭的学生更看重对方的性格、经济能力和外貌,而双亲家庭的孩子则更看重对方的感觉和才华(见表4)。

表4 中职学生择偶条件[ n(%)]

5.中职学生的恋爱态度

中职学生恋爱态度表现与性别存在显著关联(p<0.01),具体表现为男生在对待恋爱的态度中表现出“努力坚持”“打发时间”和“有更好的就换”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对待爱情“顺其自然”的态度高于男生。不同家庭情况与中职学生恋爱态度不存在显著关联(见表5)。

表5 中职学生恋爱态度[ n(%)]

同时,在中职学生对恋爱态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性别和家庭情况与其对校园恋爱的看法呈高度关联性,具体表现为在对待中职校园恋爱的看法中,男生比女生更积极(x2=27.05,p<0.01),单亲家庭学生比双亲家庭的学生消极(x2=38.90,p<0.01)。

6.中职学生对待失恋的行为和态度

中职学生对待失恋的方式与性别存在显著关联(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在失恋时更倾向于采用“借酒消愁颓废”和“快速进入下一段恋情”应对方式,而女生在采用“坦然接受”“报复对方”和“其他”处理行为上高于男生。不同家庭情况与中职学生对待失恋的方式无显著关联(见表6)。

表6 中职学生对待失恋的方式[ n(%)]

另外,在中职学生失恋后对恋爱的看法中,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x2=20.09,p<0.01),双亲家庭的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失恋后对恋爱抱有期待的比例更高。

三、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占70.6%,其中第一次恋爱经历发生在小学的有14%,发生在初中的高达71%,中职生占15%,说明青少年恋爱现象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已有的一项调查中也指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43岁,女生月经初潮期平均年龄为13.8岁,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的男、女生提前了1-2年,性生理发育提前导致青少年青春期提前[1],而青春期又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既渴望又好奇,对自我统一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但由于现在社会高科技化和复杂化的发展,青少年的教育年限延长,使青少年距法定结婚年龄前出现一段长时间的延迟满足期,因此容易导致青少年校园恋爱的产生。

在研究中中职学生恋爱比例仅占19%,并随年级降低呈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近两年国家对新冠疫情的防控管理有关。由于疫情的影响,新生刚入校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更多的异性朋友,而三年级的学生虽然相对更加成熟,但由于临近毕业期,可能因为情感不愿留遗憾或未来就业的压力等造成恋爱的高发期。同时,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恋爱比例显著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说明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由于情感不和睦、关系破裂、矛盾纠纷等原因自顾不暇,造成孩子缺乏足够的关爱,出现情感饥渴[2],在进入青春期后更倾向于与异性朋友建立亲密关系,寻找安慰和归属感。

在恋爱动机和恋爱态度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在恋爱时更注重自我内心体验而较少受外界的影响。无论在恋爱选择还是在恋爱的态度上,他们都更倾向于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表现出青春期阶段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因此对异性的好奇心和排解自身的孤独感而选择恋爱的学生比例较大,这与邱两庆、江剑平[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性格特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女生更看重对方的经济能力,而男生更看重对方的才华,这可能与男女生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对其性别角色的期待有关,如女生依赖性更强、男生则更独立。同时,在调查中因无聊打发时间和同伴影响选择恋爱的学生较少,外貌也是择偶条件中选择率最低的选项,这在一定程度生也说明中职生的恋爱观受外界影响较小,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也更注重对方的内涵和能力的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中职学生还是对校园恋爱持有积极的态度,表示在恋爱中愿意努力坚持的占26.8%,即使面对失恋也有81.1%的学生选择坦然接受,同时有3/5的学生表示还会对恋爱抱有美好的期待。这说明中职学生即使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禁止”和“压制”的情况下,还是表现出对恋爱较高的认可,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并期待会有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情感需求确实是中职学生群体现阶段心理发展的客观诉求,他们在恋爱体验中尝试建立价值观和自我同一性,但是恋爱动机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恋爱更多的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孤独的排解,而不是真正地追求爱情。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正视和了解这一现象,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中职学生恋爱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并做出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4],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猜你喜欢

双亲单亲家庭关联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奇趣搭配
智趣
举世无双
让老人重新动起来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