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视域下师范生师德养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9-29张凌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志愿

张凌志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师范生作为教师岗位的预备军,他们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好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着千千万万学生的培养。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范生师德养成,志愿服务作为师范生师德养成重要的实践形式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志愿服务与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既符合当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需要,又对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1]。

一、志愿服务之于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情况,因此师范生师德养成理应作为重中之重,但目前的师范生师德教育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考核主要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所以,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践形式,与师范生师德养成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研究志愿服务之于师范生师德养成,既有助于为师范生构建专门的志愿服务实践平台,推动高校自身志愿服务组织结构的完善,又可以提高师范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树立师范生理想信念、端正价值取向、强化社会责任,从而进一步推动师范生师德的养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服务之于师范生师德养成的研究,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提高师范生自身价值观养成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走向更深层次的实践。

二、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形式的丰富

长期以来,师德养成的主要形式是课堂学习,传统的课堂育德重在理论灌输,强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与学,教师对教学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很难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而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区别在于,师德是社会发展情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传统的课堂育德并不能满足于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的要求。

志愿服务主要是围绕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来开展,这与师范生师德养成在观念上和行动上有着很强的内在一致性,充分丰富了新时代师范生志愿服务养成的形式。通过志愿服务,师范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找准专业定位,并在利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从中寻找兴趣点,在实践中促进自身师德养成,从而加深对于师德的实践认知,弥补传统课堂育德的短板。

三、充分把握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现象都有各自的互不相同的规律。因此,充分把握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的规律是提升师范生素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课堂育德作为师范生师德养成最主要的平台之一,是师范生师德养成的主阵地、主战场,必须牢牢掌握。但是目前在课堂上师德教育的地位却逐步弱化,甚至成了师范生专业课程的“附属品”而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这一规律要求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变呆板的“说教”为灵活的“体验”,可多采取案例、情景、问答等形式,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师范生师德共鸣,并且要充分结合时下所流行的形式,如流媒体等,借助学生常用的一些网络平台,将师德教育带出课堂,带进生活,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更易于接受的师德教育项目。

其次,实践育德作为强化师德认知的重要形式,不可缺位。目前,以理论为基础,考试为导向的师德教育占据主流地位,但是这样的形式面临着脱离实际,有“关起门来学师德”的危险,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强调实践性的心灵工程,因此,实践育德理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贯穿于师范生师德教育,推动其师德养成,这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充分领会师德内涵,更有利于储备教师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在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下,应该更加注重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师范生师德养成的特殊规律研究,根据新时代对于教师的新要求来想办法,找对策。志愿服务具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有着很强的内在关联性,而且通过调查发现,新时代的师范生更加青睐于参与性强的活动,更加注重情景体验和情感共鸣,因此,将志愿服务引入师范生师德培养当中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还可以让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种子在实践的大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传统师范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师范生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发展环境欠佳

虽然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在制度建设上逐步成熟,而在师范生志愿服务这一方面依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一方面,部分高校直接将普通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嫁接到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中,忽略了其本身特点,无法有效凝聚师范生志愿者,也达不到推动师德养成这一深层次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使得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其他上级组织无法高效管理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无法充分把握其发展规律,对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的组织建设、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团队特色、活动创新等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不利于释放团队创造力,也不利于师范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深化师范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于师德的认识和实践。

2.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服务目的不明确,志愿者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造血”功能不足

大部分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内部管理缺乏明确的服务目的,例如:提升师范技能、师德养成、教育实践等,极易造成志愿服务流于形式。一部分师范生志愿者更是将志愿服务当成综测加分的手段,不仅不能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培养师德,更是严重背离了志愿服务“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对于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而言,志愿者培训是十分的重要环节。调查显示,有55.98%的同学参加过社交沟通能力培训,有52.45%的同学参加过思想道德品质培训,有28.53%的师范生志愿者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从此可知:师范生参加的志愿服务培训总体上符合志愿者活动的特征,但与师范生志愿服务的特点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此外,依然有28.53%的同学没有参加培训,这说明一些志愿服务团队仍然缺乏必要的培训。

目前,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大多数都停留在运营阶段,缺乏战略规划、项目意识、品牌意识,在志愿服务活动运作和宣传推广能力上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争取到优质资源。参加公益创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活动积极性不足,成果少,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3.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程度低,形式方法单一,活动类型覆盖面窄

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其活动形式早已不再是“陪孩子玩、打扫学校卫生”,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学科优势提升专业化程度。但调查显示,74%的师范生志愿者依然认为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单一。这既使得师范生志愿者丧失对服务本身的热情,导致志愿者大量流失,又难以激发服务对象的兴趣,不利于提升服务的满意度。

传统的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聚焦于成长辅导类型,如陪伴留守儿童,但此类活动专业化程度低,且覆盖范围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师范生优势。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调查数据显示:87.5%的师范生志愿者选择了教育教学类;73.64%的师范生志愿者选择了成长辅导类;68.48%的师范生志愿者选择了知识科普类,由此可见,师范生志愿者广泛的志愿服务类型需求与目前在志愿服务团队中较为单一、死板的活动类型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亟待解决。图2

图2

4.师范生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不匹配,综合服务设施利用不充分

由于师范生志愿服务在服务对象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供其提供服务的平台少,大都局限于乡村小学、城乡接合部的中小学、社区幼儿园、以及相关特殊教育机构。部分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甚至一度出现志愿者数量严重多余服务对象的两到三倍,场面十分混乱不利于现场秩序管理,又严重降低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各个社区、街道等都有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平台的空缺,但由于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信任危机,社区、街道等并不愿意将团队引入,加之可提供同类服务的团队数量多,而师范生志愿服务并无绝对的亮点优势,竞争力不足,因此无法充分利用好相关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

五、提升志愿服务之于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对策研究

1.完善师范生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基本保障力度

首先,应当由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其他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组织牵头,在充分借鉴学校已有的志愿服务制度的基础之上,召集各个含有师范生的二级院系,群策群力,广泛听取已经建立的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师范生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特殊、服务覆盖范围小、对于志愿者本身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等特点,补充完善形成师范生志愿服务制度,加强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师范生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对于师德的养成;其次,应当派出在师范生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带队,一方面,有利于辅助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上级组织高效管理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充分把握其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对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的资源整合、信息发布、经费提供有较强的指导,有利于提升师范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深化师范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于师德的认识和实践,保障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走得正,走得快、走得远。

2.继续改善团队培育,加强师范类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首先,应当是明确好服务目标,回答好“为什么服务”“该怎么服务”“拿什么服务”的关键问题,扫清团队内部的思想障碍,充分调动师范生志愿者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提升志愿者招募的门槛,争取“少而精”不要“大而杂”,加强对于师范生志愿者的培训,请院系、学校的老师定期为团队宣讲,提高服务团队的战斗力,强化师德在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在前两步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之后应当是增强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的造血功能,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交流会、志愿服务大赛,深化项目意识、加强品牌建设,争取各方优势资源,提高师范类志愿服务团队的影响力。

3.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专业化发展,形式多样化发展,类型全面化发展

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要把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服务类型由片面化向全面化发展。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结合不同师范生专业的活动。体育教育的师范生可以组织一些专业性强、危险性小的体育活动,如足球教学等;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可以做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活动,如文学知识竞赛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范生可以做结合时事的活动,如形势与政策的宣讲等。将不同专业的特殊性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的普遍性相结合,既增添了师范生志愿服务的丰富程度和趣味性,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又提升师范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树立师范生理想信念、端正价值取向、强化社会责任,从而推动师范生师德的养成。

4.强化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供需对接意识,充分做好服务规划

师范生志愿服务团队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着眼于自身服务水平,强化供需对接意识,积极地与地方开展合作,向有关单位和社区争取公共资源、服务场所,并要充分运用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实地调研,了解和征集服务对象的需求,将其主动与自身能力特点对接,有针对性地做好师范生志愿服务活动规划、设计,切实地使服务对象受益。可以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师范生志愿服务,提高供需对接效率,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这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强化师范技能,更有利于师范生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为师德养成奠定现实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生师德志愿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以志愿,致青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致良知与师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