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现实:池州家风文化馆研究

2022-09-28谈邦紫葳谈家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池州展板家训

谈邦紫葳,谈家胜

(1.韩国南首尔大学;2.池州学院 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在历史上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精神风貌,“家风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构成了中国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1],建设家风馆就是将历史上积淀的浓郁家风在特定的空间里通过展板或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起到化人育人的功效。这确实是一种历史的关怀,也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如何更好地建设家风文化馆,促进优秀家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需要本地学术界对池州现有的家风文化馆作出回顾性地整体研究,但迄今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成果问世。

1 池州家风文化馆的展陈内容

池州现有十个家风文化馆,分别是:池州学院池州家风文化馆、东至周氏家风馆、乌沙纪氏家风馆、茅坦杜氏家风馆、南山刘氏家风馆、峡川柯氏家风馆、灌口胡氏家风馆、老田吴氏家风馆、观前包氏家风馆、青阳杨田镇家风馆等。这些家风馆都通过数十块展板图文并茂地展陈各姓族优秀的家风文化资源,其一,家族历史类。该类展板内容主要介绍家族的得姓由来和简要的世系传承。比如,纪氏家风馆当中“青树纪氏源流”、杜氏家风馆的“茅坦杜氏世系图”、胡氏家风馆的“灌口栗里胡氏家族发展脉络”、包氏家风馆的“池州包氏世系图”、老田吴氏家风馆的“老田吴氏族史”(吴姓源流)、周氏家风馆的“周氏一支世系图”、刘氏家风馆的“肇基南山,繁衍生息”、峡川柯氏家风馆的“柯氏起源”“世系图”等版块内容都属于此类。各家风馆设置此版块的目的应该是起到考镜世系源流、标榜家风悠长的作用。

其二,家族人物类。该类板块展陈内容主要是简介历史上或当下各族的优秀人物生平事迹,从而达到宣传该族优良家风之目的。比如池州学院所建的池州家风文化馆在家族人物这一类共有八大板块,主要介绍东至周氏、南山刘氏、青阳王氏等池州一些名门望族的历史人物生平事迹,重点介绍的代表性人物是周馥及其子孙的不俗成就。纪氏家风馆在家族人物这一栏有三大板块:“东南长城”“文韬武略”和“后继有人”,其中重点介绍明代总兵纪元宪、民国县长纪伯吕的生平事迹。刘氏家风馆在此类内容的展陈方面设立的板块较多,有“社稷贤臣”“矢志报国”“名家收藏”“严慈父母”“善举乡贤”等栏目。胡氏家风馆在家族人物这一栏分四大板块,重点介绍“世祖先祖”的浦公传、“民族大义”的胡春根、“爱岗敬业”的胡万选等。老田吴氏家风馆设“历代名流”板块,介绍自始迁祖至当代的吴姓36位名人的生平业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吴栋材、吴襄及吴纯仁等。

其三,族规家训类。族规家训是各族在历史上总结提炼出来的族人行为规范,一般存录于族谱里,也有单独刊印传世。这些规范的训条可谓是家风的浓缩内容。“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维系、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以及当今社会优秀家风培育、家庭美德建设、青少年道德素养提升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2]。因此,各个家风馆都十分重视将优秀的族规家训内容收录进家风馆里,以供族人践行或社会上参观者学习。如南山刘氏家风馆设“千年家风,万古流芳”板块;杨田镇家风馆设“家训精萃”栏目;纪氏家风馆在“厚德传家”板块设“祖训家规”栏,条列纪氏新、旧家规家训;胡氏家风馆设“胡氏族训家训”栏目,列族训六条、家训十八条,并对家训十八条给予释义;包氏、柯氏和吴氏家风馆设“家规家训”栏目,均将历史上宗族制定的家规训条择其优秀的成分展陈。

其四,前言后记类。前言、后记是任何展馆必有的展板内容,一般情况下前言部分主要交代建设展馆的由来、展陈内容等。比如池州学院创建的“池州家风文化馆”在前言里明确提到:池州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并于2018年9月开始倾力打造全省高校第一家特色家风传承馆——池州家风文化馆,以此作为池州学院“家风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3]12。纪氏家风馆的“总序”(即前言)摘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论述作为建馆的指导思想,并高度概述家风馆的主要篇章内容,其序文提到“家风材料纂成一篇,共分五章,每章以《序》统领,交代缘起,概括主题”,言简意赅,便利观者对馆展内容的把握。

后记(有的称结语、跋)展板主要阐述建设家风馆的重要意义或价值。如周氏家风馆结束语强调从家风文化展中获得的启示“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改善丰富家教家风……让更多的人注重家风建设,并从中受益”。胡氏家风馆结语里强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的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以好家风促政风,带民风,推动优秀家风文化在基层落细落实,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道德风尚”(结语文)。吴氏家风馆的后记强调“老田吴氏族人宗亲发掘整理家风文化,汲取其精华,彰显其德绩,传播正能量。”(后记语)。

其五,村落文化介绍类。村落是族人聚集生活的场域,也是家族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些族史悠久的姓族其聚集的村落历史也较长,今天而言一般多是传统村落,蕴藏着较为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性的实物遗存和非物质性的人文传说等,它们也常常成为家风馆所展示资料。如胡氏家风馆设有“灌口村简介”和“胡氏家风文化资源”专栏,阐述胡氏村落现状及其历史古迹;柯氏家风馆设“人文峡川,崇德向善”栏目,详述峡川柯的人文传说故事;刘氏家风馆设“家风故事”栏目述刘氏先祖兄弟间的让傩事;吴氏家风馆有“老田村概况”“老田村文化遗迹”栏目,用图片展示老田村的文化古迹和时下概貌;纪氏家风馆开篇就介绍馆址所在的民国旧宅的历史人文,并设立“美丽乡村——青树纪古韵新风”专栏,用规划图、实景图及古迹照片等形式展示青树纪中心村的概况。

2 池州家风文化馆展陈内容的异同点

建设家风文化馆是十八大以来出现的新现象,尚没有具体的统一标准。池州现有的十个家风文化馆虽然在展陈内容上有上述的几大板块或者说是几大栏目,但仔细分析,各家风文化馆在内容展陈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异同点。

2.1 展陈内容的共同点

家风文化馆突出优秀的家风材料的展陈与家风传承。所谓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渐积淀,并随社会发展不断演进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氛围、精神风貌的总和,是维系家庭或家族良性运行的精神纽带”[5]4。中华民族是个注重家庭和睦、涵育优良家风的行礼如仪的民族,注重优秀的家风培育与践行是各家族的共识。因此,在家风馆展陈内容方面有着较多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如下:

(1)家族人物介绍。每个家风馆在人物介绍上都用名人的事迹来展示每个家族(庭)的家风传承。习近平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的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6]23。各家风馆里均有大量展板介绍人物,实际上就是以优秀的人物事迹来对当下的人进行家风教育与传承,以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各个家风馆均用很多的展板来展示家族历史上或当代优秀的人物事迹,成为家风馆的主要展陈内容。比如周氏家风馆就从周馥开始,一直介绍到今天共七代的家族中优秀人物,涉及展板数量很多。刘氏家风馆对晚清重臣刘瑞芬、刘含芳及晚清民国时期的收藏刻印名家刘世珩及其后裔作了详细介绍。其他的家风馆也是如此,皆从祖上人物述起直至当下家族名人,此不一一赘述。

(2)家训家规类内容介绍。“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气和风范,“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6]24。现今各个家风馆均重视一族优秀家风的提炼,并将族规家训里积极的内容展示出来。比如东至周氏家风馆用3块展板展示“培心地”“端家范”“重勤俭”“勤学业”“戒非为”“慎交接”的家训内容。梅街镇南山刘氏家风馆专设“千年家风,万古流芳”栏目,用3块展板展示家训,内容涉及家本、家范、家礼、家劝、家政、家产、家族、家和、家业、家美、家声、家戒等12类内容。杨田镇家风馆不仅设立“家训典范”栏目,将该镇辖境内的王氏、施氏、陈氏、沈氏、徐氏的家训家箴择要列于馆墙,并设立“历代先贤家风”“领袖家风”“当代模范家风”等栏目,介绍历史名人、革命领袖和现当代的英模人物的家风精髓。纪氏家风馆不仅展示“纪氏祖训”和“纪氏家规”各十条,还将新家训十条以醒目的形式列上。此类族规家训的展示,各馆均有,余馆不再赘述。

(3)前言后记均强调建立家风馆的意义价值。池州学院所建的池州家风文化馆强调池州地域家风文化不仅仅是池州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当今社会值得吸取养液的精神品牌。家风展现出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立身处世的原则,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正能量,具有强大的榜样性和践行性[3]12。纪氏家风馆将繁杂的家风材料按章归类,作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家风文化教育基地,以“展示历史,重温现实,着眼当下,指向未来”(总序语)。杜氏家风馆强调“充分发掘杜氏家族优秀家风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在于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从中吸取营养,加强家庭美德教育,营造和谐的文明之风”(结语文)。胡氏家风馆强调筹建胡氏家风文化馆目的在于“通过传承弘扬以灌口胡氏为代表的优秀家风文化,切实发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实现传统家风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语文)。老田吴氏家风馆突出强调要重视、弘扬祖传家风,“今九华老田吴氏族人共襄盛举,重修宗祠。辟东厢为馆,仰瞻祖迹,感怀其德。谨持家规,传承家训,弘扬家风,正是本馆宗旨之所在”(前言语)。

2.2 展陈内容不同点

虽然各个家风馆展陈内容上有着上述较多的共同点,但比较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点。池州现有十个家风馆,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是综合性家风馆,一是单一性家风馆。所谓综合性家风馆是指展陈的家风对象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家族家风;相对而言,单一性的家风馆展陈的家风对象只涉及专一的家族家风。因展陈的家风对象不同,本文讨论的不同点也从这个角度展开,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从综合性家风馆来说,目前池州综合性的家风文化馆有两家:池州学院的“池州家风文化馆”、青阳杨田镇的“青阳家风文化馆”,两馆有着显著的风格特色。“池州家风文化馆”重点介绍的是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兼及青阳王氏、贵池刘氏和茅坦杜氏等几个有影响的家族,详细的人物介绍偏多;并设立“承家风之美,育时代新人”专栏,用6块展板强调“以文化人”的家风传承教育作用,凸显该馆立于高校的教育意义。杨田“青阳家风文化馆”则主要介绍杨田镇的施、王、陈等在历史上产生一定影响的几个大姓的家风文化,并将青阳县谢氏、杜氏、刘氏、曹氏等其他家族的家训精粹及其历史名人纳于馆中,体现出青阳县厚重的宗族人文历史文化。

同时,综合性家风馆也会对当代“红色家风文化”作出展陈介绍,比如池州学院创建的“池州家风文化馆”外墙面上就突出介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周恩来、董必武、彭德怀、陈云、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优秀家风。杨田镇的青阳家风馆除突出介绍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一族革命人物的家风传承外,也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优秀家风展陈出来;此外,该馆还将历史上范仲淹、朱熹等名人关于家风的论述摘录展示出来。

除了上述两个综合性的家风馆外,余下的皆是单一姓氏的家风馆。这类家风馆主要突出该族的家族历史、族规家训、家族人物的展示。除却这些共同点外,尚有如下的三点不同。

其一,人物展示的数量多寡不一。各家风馆均重点展示家族代表性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以期化育族人,但在人物材料的取舍方面,各姓族家风馆也有不同。有的奉行“生不立传”原则,如老田吴氏家风馆对尚健在的家族优秀人物的事迹不展陈于馆;有的规定“仕不表彰”,如峡川柯氏家风馆对家族尚健在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业绩材料不纳入馆。如果本族有革命人物,则给予高度重视。如包氏家风馆设“励志从戎,报效国家”栏目,记载军界人士及英烈21人;吴氏家风馆详述吴纯仁将军(1921-2010)的军旅功绩等;胡氏家风馆则专设“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栏目,简述在战争年代为国家做出贡献及时下在军队服役的胡氏11位族人的事迹。有的重视高考上榜者简录,以期家族子弟发奋学习。正因上述的取舍标准不一,兼之家族发展的历史不同,致各家风馆的人物数量也多寡不一,差异较大,详见表1:

表1 各家风馆人物介绍展板及人物数量统计表

从上表观之,纪氏、柯氏、包氏家风馆所载人物数量较多,观之展板内容,这些家族将高考恢复后入榜者及各行业家族人才以简表的形式列出。除表格统计外,涉及家族其它的人物,各馆均以图片加文字形式逐一介绍。

其二,家风特色的提炼或有或无。一个家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质的家风,家风文化馆应该将此特质的家风提炼、展示出来,如此可便利族人熟知并自觉地传承弘扬之。目前所见有周氏家风馆详细介绍周氏的十六字家风“崇儒尚道、清慎开明、培心正业、勤俭乐济”;杜氏家风馆展示的家风是“廉洁始于一言一行,文明在于一点一滴”;胡氏家风馆提炼的家风是“团结宗族,捍卫国家”;吴氏家风馆强调祖先的“让德”精神,概括、展示的族风则是“行事仁让明礼、为人朴质敦厚”。这种概括提炼出来的家风特质理应是单一性的家风馆必展内容,在此方面不尽理想,除上述姓氏外,其它的家风馆尚缺乏此方面的内容。

其三,谋篇布局繁杂不一。各家风文化馆均用详实的文字、丰富的图片、珍贵的实物来展示该族厚重的历史、优秀的家风。对于这些体现家风文化的材料如何布局展示,因各馆的建设、设计主体不同,可以说在谋篇布局方面见仁见智。或以人物为主体分类展示,如柯氏家风馆设置“耕读传家,英才辈出”“柯氏翘楚,社稷栋梁”“社科兴国,书香世家”“探索光明,追求理想”“家族楷模,时代先锋”“传承书香,人才辈出”等板块,将柯氏古今重要的人物事迹展示出来。刘氏、包氏家风馆也大体上按此形式布局,只是板块栏目名称有所不同。或强调家风特色,人物介绍与家风提炼并重,如周氏家风馆在“家族人物”板块之后设立“家风精髓”栏目,用5块展板详细介绍该族的十六字家风内容。

3 池州家风文化馆的价值体现

池州学院及池州市各县区纷纷建立的家风文化馆,既是呼应时代重视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生、族人实施优良家风教育与传承的重要场域,其价值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为“好家风”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好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从纵向来看,“好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同根性;从横向来看,“好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同质性[5]7。池州重视家风文化馆的建设,就是在挖掘优秀家风中建设资源,以彰显“好家风”。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一定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的风采”[7]。建设家风文化馆,展示优秀的家风就是为新时代的“好家风”建设提供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

(2)为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文化”提供阵地。红色家风是共产党革命实践的智慧结晶,即体现出中国人的风骨,也体现出他们的信仰和道德品质。池州现有的两个综合性的家风文化馆十分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红色家风文化的展示,单一性的家风文化馆也注重家族中在新中国成立与建设过程中作出贡献的英模人物或革命先烈的事迹展示。这种强调红色家风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展示,可对族人、学生和社会参观者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文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为教育、传承优良家风,激励学生、族人奋进提供重要的伦理支撑。池州学院池州家风文化馆坐落于校图书馆内,入馆参观学习的学生及社会来宾众多,其教育教学的功效已然显现,目前已被评为“池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安徽省社科知识普及基地”。各姓族单一性的家风文化馆多建在宗祠或家族名人故居,与当下的家族成员朝夕相处,馆内展示的族规家训、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自然对家族成员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告诫并警示族人在当下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奋发有为不辱祖先,如峡川柯氏族务理事会柯象东先生就认为“(柯氏)家风文化馆统计、展示历史上的仕籍和高考入榜者,目的在于教育家族子弟要传承家风,奋进报国”(采访语)。这应该也是建设家风文化馆的价值所在。

4 池州家风文化馆建设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8]。家风文化馆既是展示和传承优秀的家风文化,型塑学生、族人和社会民众优良品质的重要场域,也是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条件的体现。目前,池州的家风文化馆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数量偏少,地域分布也不均衡,其中贵池区建有六个家风馆。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家风文化馆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加大家风文化馆建设的力度。由政府主导,家族主体、学界参与,结合国家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建设更多的单一性的家风馆,至少各县区都应该向贵池区那样高度重视家风馆建设。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兴盛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9]。由此可见,在农村建设更多的家风文化馆既有必要也正当其时。

其二,精炼家风文化馆展板内容的分类。目前,各家风文化馆多人物介绍,所占用的展板数量也较多,见表2。

表2 各家风文化馆总展板数与人物展板数量占比

从上表观之,少则近三成、多则六至七成的展板均用于人物的介绍,似乎是人物事迹展示馆。虽然优秀的家风文化正是通过家族人物的言行业绩体现出来,但普及性地介绍似乎有滥誉之嫌。即使是人物介绍,栏目名称的设置各馆也见仁见智,名目繁多,个别的冠名“国之栋梁”“社稷栋梁”“时代先锋”等,似乎有拔高之嫌。再者,优秀家风的提炼不足,不益于家风文化的传承,这也是未来家风馆建设应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未来池州其他县区再建设家风文化馆,应诚邀学界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不宜完全托付于乡绅乡贤。

5 结语

家风即是门风,优秀的门风是家族、家庭的精神积淀和历史的积累;千万个家族或家庭的优秀门风汇集起来也可以形成一个国家、民族的风气。因此,无论从历史的关怀还是现实的需要角度来看,重视优秀家风文化的宣教普及,继承、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欲使良好的家风得以充分地揭示、传承与弘扬,并赋之家风文化资源以教育的意义,途径之一便是建立家风文化馆。池州学院及池州市在此方面紧扣时代的脉搏,创建了诸多的家风文化馆,这些展馆在家风内容展示方面虽有较多的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但它们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家风文化馆的建设是社会重视“好家风”建设,继承、弘扬优秀家风的具体体现,而优秀的家风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既可以维持团体内部和谐,又有利于社会民风民情的型塑。可以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池州建设家风文化馆还有很大的空间,还需要建设更多的家风文化馆。

猜你喜欢

池州展板家训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印象
家训伴我成长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