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客家山歌在音乐教育传承中的困境以及对策研究

2022-09-28罗小蔓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梅州市梅州山歌

罗小蔓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一、研究意义

1.对促进并加强梅州客家山歌普及方面

梅州客家山歌不只是当地的重要艺术形式,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笔者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和访谈的方式,以期形成更大范围的山歌普及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一文化形式,最终推动梅州客家山歌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与传播。

2.能够丰富地方山歌的研究数据,夯实研究基础

笔者从当地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知识平台检索资料后发现,梅州客家山歌研究论文总体数量少、方向单一。当地山歌的传承历来都是口口相传,年轻一辈对客家山歌的普及率不高,兴趣不强。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日益严重。

笔者通过梅州当地进行专项调查,丰富当地山歌的研究数据,整理分析为当地山歌发展夯实研究基础。为抢救和保护梅县客家山歌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对于保存客家文化,丰富中华文化,丰富客家人文化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3.对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温丹妮在《梅县民间客家山歌现状调查研究》中提到,山歌从“旧社会”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唱方式尽管有所变化,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曾改变[1]。

传承梅州客家山歌,有利于加强人们对当地山歌的关注与重视,让人们重燃起对于山歌的兴趣与热爱,加强山歌在当地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让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山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山歌的支持力度,以改善当地山歌传承、传播方面的困难,为山歌爱好者带来更大的便利与支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一音乐文化史上的瑰宝。

4.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弘扬,不仅对当地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有着重要作用。

谢欢在《客家山歌之比较显微民间音乐传承中的“文化血缘”》中提到,近几年梅县地区紧抓住实施“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这一机遇,不断扩大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完善客家文化的各个领域,提高群众对客家文化的多层认识[2]。

传承梅州客家山歌有利于响应相关文化政策的号召,结合当地开展的“中国客家山歌节、《客家意象》大型舞台歌舞表演、梅州市群文音乐作品研讨会”等活动,打造梅州当地优秀文化品牌,扩大梅州客家山歌的影响力。同时,梅州客家山歌的不断传播,有利于增强梅州客家人民的文化凝聚力,此外,山歌独特的形式与内容,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多元发展,有利于为我国当代音乐发展创作提供新的灵感,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梳理,发现我国对于客家山歌的文化意义和发展方式都有进行研究,但是更多的是在理论上的研究,并且发现这些文献都明确指出了方面存在困境——客家山歌受众层面局限于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这进一步加大了客家山歌推广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很难发挥客家山歌在客家文化中的传承作用。比如,客家山歌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客家山歌对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必要性等,较少涉及具体实践方式,且更多是对于所有客家地区的山歌的研究。每一个地区由于其发展水平不同,客家山歌展现的问题也不同。因此,笔者把范围锁定在梅州,为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寻找新路径。

三、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1.梅州客家山歌概念界定

本研究侧重于梅州客家山歌,因此可将客家山歌定义为:源于古代民歌并受少数民族民歌等其他民歌影响的、由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梅州市的民间歌曲。其范围从清代开始,一直延伸至当代。

2.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

客家山歌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山间田野的即兴唱和,二是民间艺人的山歌传承,三是民间宗教人士的山歌传承。其中,山间田野的即兴演唱与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个人情感的宣泄、男女恋爱以及相思离别等密切相关。再有,刘晓春在《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中提到,民间宗教人士的山歌传承则是与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跳觋”相关,是客家山歌中比较特殊的传承方式。

同时,该文献提到:“客家山歌的传承呈现出新的特点:从山间田野的演唱进入到大庭广众的娱乐休闲;从主要表现‘郎搭妹妹搭郎’的男女爱情生活到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运动相结合;从口耳相传到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传播;从个人的自我娱乐到民间各种山歌群体的有组织表演。”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承主要注重剧团演出,机构保护发展为主,开展山歌进校园,山歌进旅游区,非遗大学堂等活动。

因此,笔者对梅州市文化馆、梅州市文化馆山歌幼苗培训班、梅州市银声客家山歌合唱团、梅州市山歌剧团、梅州市客家山歌协会进行了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1)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梅州市文化馆)

梅州市文化馆属于国家二级文化馆,在组织艺术创作,参加全国、省、市各类艺术大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打造群文辅导骨干队伍,推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同时,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发了一个名为“听山歌,倾听客家天籁”的小程序,提供了听客家山歌的公益性网络渠道,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客家山歌文化。

(2)梅州市文化馆山歌幼苗培训班

山歌幼苗培训班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梅州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赵文有、廖建隆等老师进行授课。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学员将接受形体训练、山歌唱腔、民俗舞蹈和协作表演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将获颁结业证书,并进行结业汇报演出。届时,老师们还将从中吸收表现优异者,纳入第十二届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一年制)继续接受免费培训。

(3)梅州市银声客家山歌合唱团

梅州市银声客家山歌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8月,成员均是市直单位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热爱生活,喜爱歌唱,本着老有所乐、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原则自发组建起来的。目前共有50多名团员。

(4)梅州市山歌剧团

梅州山歌剧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客家山歌、小调、宗教音乐、客家歌舞、竹板歌说唱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多个外来剧种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擅演现代戏。剧种分布于广东梅州、河源、福建龙岩、江西兴国、广西贺州等广大客家地区,传播至东南亚等海外华人聚居地。

(5)梅州市客家山歌协会

梅州市客家山歌协会成立于2010年,现有会员60多人。会员们聚在松口作述山歌文化大楼交流,每年还会在春节和中秋举行大型活动,让大家欢聚一堂感受松口山歌的魅力。

3.梅州客家山歌的困境分析

笔者针对107份调查问卷,根据问卷中所提及的多种阻滞梅州客家山歌发展的问题,总结出人们认为的梅州客家山歌发展面临的排名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演唱人员断层、宣传力度不够和受多元文化冲击。

针对上述三种梅州客家山歌面临的困境,我们以人们对梅州客家山歌的了解程度作为梅州客家山歌的普及率大小,对以上三种困境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可以得出三种困境对梅州客家山歌发展的影响程度。

对于“演唱人员断层”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是年轻一代缺乏意愿去作为传承人,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继承发扬。由问卷的第17题可知,当代父母对自家孩子学习梅州客家山歌的支持度,以此分析“演唱人员断层”的程度——家长的支持度越高,孩子学习梅州客家山歌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演唱人员断层的困境将弱化。

对于“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问卷的第6题,可以得到人们对梅州客家山歌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越高,则代表宣传力度比较强大。

对于“多元文化冲击”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在多元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学习自己认为有趣的文化,而对其他文化的兴趣略低,进而“多元文化冲击”会影响人们对客家山歌的兴趣程度。针对此问题,我们设计了第7问,进行调查现在的人们对客家山歌的喜爱程度。

对第6、7、17和第13题进行spss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第17题与第13题的数据相关系数为负值,由于样本数的问题,其相关度无法直接反映;而从第6、7题与第13题的数据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宣传力度不够”和“多元文化冲击”与梅州客家山歌的普及率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宣传力度比外界文化的冲击对梅州客家山歌的影响更大。

从此次的困境分析可以得出,宣传力度的大小对梅州客家山歌的影响最为显著,为促进梅州客家山歌的蓬勃发展,我们应从宣传方式、宣传强度开始着手。此外,宣传力度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的相关系数为0.46**,可见提升宣传力度的同时,一定程度可以使多元文化的影响弱化,进而达到促使梅州客家山歌达到传播最优的效果。

4.梅州客家山歌保护路径

梅州客家山歌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同时也是梅州客家人的精神文化载体,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客家精神之所在。梅州客家山歌作为梅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梅州客家山歌对于推动梅州当地的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传统客家山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据此,笔者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需持续高度关注梅州客家山歌的发展,以基本民情为基础,结合梅州客家地区的特点,通过政府推出政策,官方引导实施的形式,全面激起青少年一代对梅州客家山歌的兴趣,引领下一代学习传承梅州客家山歌。基于各县区山歌风格特点不一的情况,建议在各县区下设二级山歌文化保护协会、山歌剧团等,选取当地客家山歌传承人、客家山歌大师作为领头人,形成源本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客家山歌传唱环境。加大对客家山歌的人力物力方面投入,解决山歌传承的后顾之忧。

第二,从娃娃抓起,坚定不移地推行梅州客家山歌进校园政策。在教育部2021年7月28日颁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坚定不移地推行梅州客家山歌进校园政策,甚至让梅州梅州客家山歌进入青少年课余生活都非常有必要。呼吁青少年传唱梅州客家山歌,一方面,响应中央号召,进一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另一方面,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对梅州客家山歌的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也起着积极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坚持推行一周一节客家山歌的学习课程,组建梅州客家山歌兴趣班、校园山歌剧团。在课余时间邀请山歌大师集中对孩子们进行客家山歌的传唱教学,定期举行校内外的山歌比赛与山歌文艺汇演。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坚定不移地推行山歌进校园政策,加大校园内山歌的传唱力度,让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孩子们的兴趣抓起。

第三,建议梅州当地教育部门及宣传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山歌节、山歌擂台赛等,营造全社会传唱梅州客家山歌的氛围,提高客家人民对于客家山歌传承的重视程度。在《传承发展客家山歌之我见》中提出,可以通过官方媒体如梅州日报,官方公众号及各大自媒体平台不断宣传推广客家山歌,举办多种形式的山歌比赛,让客家山歌真正意义上地走出梅州,走向全省全国甚至全球,让海内外更多人了解梅州客家山歌,传承发扬梅州客家文化。

第四,加大对梅州客家山歌的创新性改革。在《浅析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中对客家山歌的传承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应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深度剖析其文化内涵,挖掘整理原始山歌的唱法腔调。其次,在传承客家山歌原始唱法和腔调的同时,保留梅州客家山歌的风味特色,吸收现代音乐和梅州地区以外的客家歌曲的精华,打造老一辈可以接受、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新版客家山歌。只有在不改变客家山歌特点特色的原则上,在传承中对客家山歌不断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才能让客家山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山歌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解决孕吐难题 让孕妈妈更安心——记梅州市早孕安科技食品有限公司
苗山歌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