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9-28张盛霞张会
张盛霞 张会
266000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风湿老年科1,山东青岛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河南新乡
老年高血压是指>65 岁的老年人群所患的高血压,该病为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老年高血压以嗜睡、头晕、颈部僵硬为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循环、泌尿系统,诱发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患者需及时开展治疗[1]。缬沙坦、氨氯地平被广泛地应用到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中,两种药物均在改善血压中效果显著[2]。鉴于上述两种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本研究提出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是否能增强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23例;年龄65~87 岁,平均(76.35±2.12)岁;病程2~5年,平均(4.52±0.35)年;体重指数21~24 kg/m2,平均(22.52±1.03)kg/m2。观察组男35 例,女22 例;年龄64~88 岁,平均(76.32±2.15)岁;病程1~6年,平均(4.50±0.38)年;体重指数,20~25 kg/m2,平 均(22.55±1.01)kg/m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书面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②患者对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③患者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障碍者;②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者。
方法:两组均予以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抗血小板聚集,100 mg/次,1次/d。同时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控制、有氧运动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7粒)80 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4;规格:5 mg×7片)5 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相关评定标准评估,a.显效:头晕、头麻、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b.有效:症状改善,各项血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70%;c.无效:病情未见好转;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②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治疗前后,晨起应用血压监测仪(生产厂家:慧润康(北京)科贸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京械注准20152211220),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③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血液3 mL,离心处理后,应用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上海沫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文号:粤械注准20172400874;规格:CS200),检测血肌酐水平;并采集患者晨起空腹中上段尿液,检测尿微量清蛋白。④观察两组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7 159.58±2.35 124.25±2.12 104.55±3.25 73.85±5.25对照组 57 159.59±2.32 126.89±3.77 104.54±3.24 82.18±2.33 t 0.023 4.608 0.016 10.949 P 0.491 0.000 0.493 0.000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s)
组别 n 血肌酐(μmol/L) 尿微量清蛋白(mg/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7 135.78±6.35 81.25±2.45 45.89±2.13 19.86±5.15对照组 57 135.75±6.34 92.57±1.35 45.90±2.10 25.87±3.12 t 0.025 30.552 0.025 7.536 P 0.490 0.000 0.490 0.000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该病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且此病预后较差,应尽早开展治疗[4]。
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多以控制血压水平,防止靶器官损伤为治疗原则,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为缬沙坦,此次研究,对照组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80%,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有所降低,可知缬沙坦降压效果突出。对其进行分析: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用药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1)受体,升高血管紧张素Ⅱ血浆水平,进一步刺激AT2受体,起到抗衡AT1同时发挥抑制血管收缩、阻止醛固酮释放、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5-6]。此外,研究发现,缬沙坦还具有改善心肌重构、减少蛋白尿排泄功能,如缬沙坦可改善肾小球灌注压,降低肾小球基底细胞膜通透性,加速肾单位排泄,提高肾小球重吸收功能,继而发挥减轻肾损伤,保护肾脏功能目的[7-8]。
此次研究,为增强疗效,提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即对观察组患者在缬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证实联合治疗确能增强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用药后能阻止钙离子内流,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最终发挥降压作用。且该药物每天仅需服用1 次即可达到降压效果,尤其适用于易健忘的老年人群。从药效动力学方面进行分析,氨氯地平半衰期>30 h,为长效降压药,且可以平稳地降低24 h 的血压,对身体耐受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将其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发挥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联合治疗确能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对遏制病情进展有积极作用。
另外,研究发现,氨氯地平亦适用于肾性高血压、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肾脏损伤,此时采取氨氯地平治疗,可扩张肾脏入球小动脉,提升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可有效降低肾血管阻力,改善肾小球血管壁肥厚现状,进一步减轻疾病对肾脏损伤,保护肾功能。而缬沙坦也具有肾脏保护功效,因此,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增强降压效果同时,在保护肾功能方面亦发挥协同作用,有效延缓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微量清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联合治疗能发挥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在保护肾功能,改善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
从安全性方面分析,因服用氨氯地平对微循环前毛细血管有一定扩张作用,会表现出一定程度水肿症状,此时联合缬沙坦后,可缓解水肿症状,有效弥补单一用药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可知联合用药安全性高,不易叠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临床疗效较佳,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血压水平同时,对改善肾功能亦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