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9-28程云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5期

程云华

435200 阳新县中医院骨伤科,湖北黄石

跳跃式骨折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指发生≥2 个不相邻椎体或附件的骨折,且每个椎体间至少间隔1个正常椎体[1]。此类骨折的发生大多为胸腰椎骨折。高能量损伤为造成跳跃式骨折的主要因素,多是由于脊柱受到暴力作用或强大轴向压力的作用造成[2]。跳跃式骨折病情较为复杂,且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认为在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治疗中,通过微创手术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就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阳新县中医院收治的60 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7岁,平均(43.86±13.97)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4~65 岁,平均(43.92±13.9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精神状态正常,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②符合胸腰椎跳跃式骨折诊断标准;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处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期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在网格定位后,以伤椎为中心切开棘突两侧并将其剥离,将椎骨上关节突显露出来,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其中。观察组实施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网格定位后,根据患者情况开展手术,若患者伤椎间间隔<3 个椎体,则根据长节手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若伤椎间间隔≥3 个椎体,则根据短节段方式进行处理。在C 型臂透视引导下确定伤椎位置,确定开口部位后进行标记,在常规消毒后做长度1.5 cm 左右的切口,根据C 型臂引导下将椎弓根钉拧入椎弓根点。若存在伤椎中爆裂骨折的情况,则需先将导针置入,再将骨折块复位后经椎管减压将椎弓根钉拧入。最后经C 型臂透视观察矫正情况、高度恢复情况、是否有占位情况后,将切口缝合并放置引流管。

观察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JOA 评分较治疗前提升>50%,经检查Cobb角降低>50%,且治疗后未发生并发症;b.有效:患者JOA 评分较治疗前提升20%~49%,经检查Cobb 角降低20%~49%;c.无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发热及切口感染。④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情感功能。每项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比较两组病情改善情况,包括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疼痛评分。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n 出血量(mL) 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50.36±12.87 2.21±0.31 5.43±1.12对照组 30 317.62±19.62 6.63±1.86 10.37±2.86 t 62.386 12.839 8.809 P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情感功能 生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 30 86.23±15.97 88.35±19.74 87.35±15.36 86.36±16.74对照组 30 71.26±13.52 70.62±14.26 72.35±13.52 71.49±14.62 t 3.919 3.988 4.015 3.665 P 0.000 0.000 0.000 0.00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指标、JOA 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n 矢状面指数 伤椎前缘高度(mm) Cobb角指标 JOA疼痛评分(分)观察组 30 93.76°±25.65° 96.73±28.56 3.12°±0.69° 23.86±7.16对照组 30 81.23°±15.92° 82.17±15.96 4.76°±1.15° 17.93±5.61 t 2.273 2.438 6.698 3.571 P 0.027 0.018 0.000 0.001

讨 论

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情较为复杂,多为高能量外伤造成。随着建筑业、交通业等不断发展,该类型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4]。过去临床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在该手术下虽能进行骨折复位,但需要将患者的软组织进行大面积剥离,导致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多,而身体组织需大面积、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之中,加大了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5]。从长远角度分析,传统手术会对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术后恢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6]。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具有较多优势[7]。该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只需要做小切口则可开展手术,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避免给患者造成过度的软组织、肌肉损伤等情况,使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情况减少[8]。且创伤的减少也能降低患者术后的感染风险,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缩短卧床时间,较开放手术而言能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9-10]。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指标、JOA 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微创手术的干预下,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且能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微创手术下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传统手术更小,因此,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各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