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分析

2022-09-28张倩王梓仪黄淑敏钟森杰廖晓倩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证动物模型造模

张倩,王梓仪,黄淑敏,钟森杰,廖晓倩,胡志希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结直肠癌由于高发病率和病死率,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其发病机制及相关新药开发,而制备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故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结直肠癌病理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兹对现有结直肠癌动物模型进行归纳,分析其造模机制及临床吻合度,为构建符合中西医临床特点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1 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临床上,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而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遗传因素除外);另外,还与某些肠道疾病密切相关。结合临床表现,结直肠癌可归属中医学“肠覃”“肠结”“下痢”“肠风”“肠澼”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包括正气不足、饮食不节、饮酒过度、情志内伤等,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脾、肾三脏亏损为主,而标实则为湿热、痰湿、瘀毒等。《景岳全书》“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多有积聚之病”,揭示正气虚损是主因。《严氏济生方》有“肠风脏毒下血者,皆由饱食过度,房室劳损,坐卧当风,恣餐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或营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因热乘之……故大便下血”,阐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热毒壅滞等参与结直肠癌发病。《外科正宗》:“生平性情暴急,纵食膏粱……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于肛门,结而为肿。”表明结直肠癌还与情志关系密切。

2 诊断与辨证

2.1 西医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对患者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其中病理学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依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诊断指标包括:①组织病理改变;②胸部/全腹/盆腔CT增强扫描检查、MRI、PET-CT等发现肿瘤相关影像学改变;③大便性状变化(如变细、便血、黑便或黏液便等),甚至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④腹部检查,出现膨隆、可触及肿块的任意一种,叩诊及听诊有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⑤排便习惯改变;⑥腹痛、腹胀或腹部其他不适;⑦直肠指诊扪及肿块或触及黏膜质地改变;⑧淋巴结触诊检查出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⑨出现疲倦、乏力、消瘦、贫血、低热等全身症状;⑩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A19-9、甲胎蛋白(AFP)、CA125等肿瘤标志物阳性等。

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指标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

3 动物模型分析

结直肠癌发病原因多样,病理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因此建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统一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能更好探寻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3.1 模型动物

目前制备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一般选用裸鼠、大鼠、小鼠或基因型动物。虽然裸鼠对肿瘤免疫反应较弱,肿瘤成活率高,适宜肿瘤的异种移植,但存在免疫缺陷,对饲养要求较高。目前最常见的大鼠品种是SD大鼠和Wistar大鼠,因大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故一般采用化学诱导进行造模。小鼠是结直肠癌常见的实验模型动物,因小鼠个体差异小,繁殖能力强,价格低廉,给药剂量低,且小鼠基因与人类基因有高度同源相似性。转基因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具有繁殖性,具有癌症自发性形成的特点,可有效模拟人体大肠癌的自然发生过程,但价格昂贵。

3.2 动物模型与临床吻合度

目前结直肠癌的造模方法主要包括外源性药物诱导、异位种植、原位种植、腹腔注射转移和转基因动物,虽各有优缺点,但尚未形成统一的中西病证评价标准。兹结合上述临床诊断辨证标准,对结直肠癌模型临床吻合度进行综合评价,见表2。

4 讨论

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重要纽带,制备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中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中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笔者通过收集目前常见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根据西医临床疾病特点和中医症状特点对模型进行评价,加强结直肠癌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4.1 结直肠癌模型的中西医吻合度

由表2可知,药物诱导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吻合度高,异位种植模型中的脾脏种植模型和尾静脉注射模型、腹腔注射转移模型吻合度中,异位种植模型中的门静脉/肠系膜种植、皮下种植、肝脏种植和原位种植模型吻合度低。

表2 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情况

在优缺点方面,药物诱导结直肠癌模型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但该模型的成模率较低,成模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转基因动物模型更接近于大肠癌的自然发生过程,但该模型价格昂贵,在模型构建时存在较高的致死率,还会出现表达不理想或基因沉默的情况。结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吻合度中和吻合度高的模型能有效模拟结直肠癌中西医病证发生过程,更适用于中药药理及证候机制等研究。其中转基因动物模型较适用于气血两虚证,腹腔注射转移模型和脾脏种植模型适用于肝肾阴虚证,尾静脉注射模型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药物诱导模型适用于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

吻合度低的动物模型以病理性模型为主,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度较高,但中医临床证候吻合度低,导致总体吻合度偏低。其原因可能包括:①结直肠癌病理模型与中医病因发病的相关性弱,以及人类与动物存在物种差异,且同一种疾病两者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②中医理论体系复杂,缺乏规范、统一的辨证标准;③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是四诊资料,其中问诊所获得的主诉资料难以从动物身上获取,而望诊、切诊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④病证结合模型判定需借助宏观指标,但主观性较强。

4.2 结直肠癌病证结合模型的发展思路

疾病类动物模型适合化学药物的研究,而具有病证结合诊疗特点的动物模型既满足结直肠癌临床发病机制和特征,又纳入中医辨证论治,能更好揭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证候的本质规律。目前,由于对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结直肠癌模型研究较少,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只是现阶段的评价结果,并非该模型不具备证候研究的潜质。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直肠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完善。

4.2.1 优化宏观指标

首先,可从中医四诊指标采集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望皮肤和望舌是中医望诊最重要的内容,但由于鼠类、兔类等啮齿类动物面部覆盖有毛发,气血阴阳变化难以透过皮毛表现出来,望舌也难以获取。因此,用小鼠爪和尾的望诊替代或辅助舌诊和面诊有一定意义。此外,脉诊在目前的条件下也难以完全实现,而心电图采集心率、心律对动物脉诊有补充和借鉴作用。其次,可动态观察动物模型不同阶段的宏观指标。结直肠癌发病早期以邪气亢盛、正气尚存为主要特点,后期则多表现为正气虚损,由于对动物模型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观察较少,故目前缺乏以标实为病证特点的湿热蕴结证模型。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存在中医证候的发展和演变,因此结合中医证候评价标准,采取全程动态方式观察实验动物的症状表现很重要。

4.2.2 纳入微观指标

模型建立后除可从宏观体征和病理损伤进行评估外,还可纳入微观指标使动物模型证候评价更为客观、准确、全面。如肾阳虚动物模型主要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的功能障碍或低下为病理学特征,其微观指标主要表现为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环磷酸鸟苷及皮质醇等明显降低;大鼠湿热证可能与水通道蛋白含量下降和血脂异常有关,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4.2.3 引入病证结合造模方法

病证结合造模方法是在相对成熟稳定的结直肠癌动物模型基础上,施加中医证型干预因素。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索,如李妍等用尾静脉和腹腔注射脂多糖联合C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皮下注射构建结直肠癌热毒血瘀证模型,该模型出现耳缘毛细血管颜色和双眼球颜色由红变成深红甚至紫红、爪甲紫黯、尾部光泽减退等脉络瘀滞证表现;刘宣等在结肠癌原位模型基础上,采用高脂饮食、灌服白酒等方法建立结肠癌湿热证模型。这些造模方法将病因造模法与病理造模法结合,构建同时具有疾病与证候特征的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中医病证结合模型主要探索方向。

4.2.4 完善模型评价方法

“以方测证”是根据方证对应的原理,利用特定方剂治疗后的效果反证模型所属中医证候类型,这种方法对西医病理模型的证候研究具有借鉴作用。西医病理造模多用于疾病机制和新药药理的研究,具有单一性和重复性好的特点,而中医证候相关资料较少,难以体现中医证候的特征,但并不代表病理模型不存在中医证候。根据“以方测证”原理,可对现有西医病理模型予葛根芩连汤、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桃红四物汤或膈下逐瘀汤、知柏地黄丸等干预,观察疗效以推测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另外,结合动物实际情况,将中医证候表现转换为符合动物行为学的判别症状,完善中医证候动物行为评价指标。还可通过观察动物的爪甲耳廓颜色、行为表现、摄食量、排泄物质地、体温及功能实验等进行判断,如肾阳虚证以精神倦怠、畏寒肢冷、小便清长、五更泄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动物模型中,畏寒肢冷可表现为爪甲与耳廓颜色变淡、体温下降、蜷缩喜扎堆,精神倦怠可表现为活动减少、反应迟钝、体毛枯疏失去光泽等,小便清长、五更肾泻可表现为大小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吻合度高的模型为药物诱导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但吻合度低的模型也具有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合理采集动物四诊资料,建立更完善的符合中西医临床特点的模型评价标准弥补目前模型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可从优化宏观指、纳入微观指标、引入病证结合造模方法、完善模型评价方法4个方面,构建既能满足结直肠癌西医临床疾病特点,又具有中医证候特点的结直肠癌病证结合模型,为结直肠癌的中药药理机制及证候研究提供实验研究基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和广泛应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开发是一种趋势,具有重大的研究前景和意义。

猜你喜欢

病证动物模型造模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评定标准研究进展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