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2022-09-28郭建明

美术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物画作画水墨

文/郭建明

郭建明/平安家园180cm×190cm 2019年

郭建明/冰山来客136cm×68cm 2022年

郭建明/大巴扎136cm×68cm 2022年

论一幅艺术作品的时候,画作本身的画工与画中所蕴含的精神二者同等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意在笔先”,写意是判断艺术品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无一不在强调写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南朝齐梁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气韵生动”,正是强调了绘画的写意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绘画作品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人们更高的艺术追求。笔墨之间,皆是艺术。这是每一个画家应该有的艺术情操,也是水墨人物画写意的真实写照。

一、写意与笔墨

(一)写意

写意,其实就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它在用笔上不同于工笔画,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更像是一种画家的即兴作画。画家忽略掉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而更强调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表现。有时候,这种笔墨甚至没有具体的参照物,画家抒发心中所想,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而流淌出笔尖的一种绘画手法。笔法不拘一格,结构潇洒随性,形式自然流畅,能够从绘画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这是写意的重要内涵。而中国水墨人物画则充分体现了绘画的“写意性”。

↑郭建明/古道乐土180cm×190cm 2019年

↓郭建明/粮安天下190cm×180cm 2022年

写意,是一种抒写和情感的结合。画家以客观事物为参照体,通过自我艺术的加工和情感的催化,在现实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架起了桥梁,从而通向了艺术的道路。这种绘画的手法不仅仅是对物体本身的抒写,更注重对于内在形象的把握和精神内涵的表达。这就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将意境通过笔墨表达出来,最终达到“气韵生动”的最美艺术形象。

(二)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如“勾、勒、皴、擦、点”等笔法,“烘、染、破、泼、积”等墨法,以笔为主导,墨随着笔而出,二者相互辉映,从而使得绘画线条勾勒自然,意境丰富,达到神形皆备的艺术效果。不同于西方的工匠画,中国画更讲究对意境和形象内涵的创作和表达。不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虫鱼,艺术作品如果只是简单地流于形式,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美则美矣,但不生动。人物画就更是如此了,如果只有皮囊而没有性格,画家在画的过程中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和神韵,就会让整幅画作缺少了精神和内涵,好像是为了画而画。

虽然中国画也讲究手法的程式化,但是不单单是程式和画工。要想画好中国画,画家需要具备三个品质:对历史传统的了解、丰富的作画经验以及画家本身的性情。这些综合性的因素决定了画家是否能够画出一幅优秀的水墨画。艺术本身是模糊的,是人们心中对美的认知和表达。笔墨没有科学的解释,但却可以从艺术品中呈现出来。在一幅画作中我们能够看出画家在作画时的力度,以及用笔的起落、快慢、轻重、粗细等,通过这些笔墨的变化,让艺术品的效果更加立体生动,也将画家的情感通过笔墨表达出来。笔墨,实际上就是画家的语言,是作品无声的诉说。

二、写意性在水墨画中的运用

书画本身是一体。书法的用笔在中国绘画中是最重要的造型和手段。书到一定境界就是画,画到自如就是写。因此,在中国的写意画中最大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写意性。写意性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结构中写意性的体现

书法是绘画的重要步骤,也是作画的基本工具。中国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幅抒写的画。线条的运用是画家为了表达客观事物所抽取出来的,是画家内在精神的客观载体,也是画家性格的外在表现。画家通过线条的勾勒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让观者所知,“书画同体”已经成为了画家作画的精髓。

因此,书法线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客观的线,因为在作画的过程中本身是没有线条的,是画家赋予了线条新的生命力。用线条勾勒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并赋予新的灵魂和生命。以线传情,以线表意,这就是书法结构中写意性的体现。

(二)空间表达上写意性的体现

在中国画中特别注重对空间感的塑造。虽然是平面作画,但是往往通过艺术家的一双手来“化腐朽为神奇”,画作通常会呈现出一种“几何透视感”,令欣赏艺术品的人能够从平面的画作中看到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这就是画家的高明之处,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三远法”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法,由北宋郭熙提出,很好地表达了中国画空间的构造。虽然只是一幅普通的平面画,但往往通过画家“三远法”的艺术构造,使人们在欣赏画作的时候,在心灵上觉得景物离自己很近,甚至会产生一种“人在画中”而身临其境的感觉。“三远法”指的是高远、深远、平远,这不是一种科学的作画手法,这是具有艺术美感的艺术表达手法。它不是对景物的完全写实,更多的是通过对景物的意境表达从而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注重的不是写景,而更多的是抒情。这是画家对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和谐统一,也是以书作画的艺术魅力。

三、近代水墨人物画中写意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绘画工具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符号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不断在时代的发展中进步,水墨人物画更加多元化,作画的工具和题材也更加的广泛。画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笔墨,有时候为了创作,甚至可以用排刷来处理画面。绘画的纸张也不再必须是宣纸,其他材质的纸张也可供选择。颜料上也不止国画颜料,丙烯及油画颜料也可用到。为了加强画面的质感,让画面更加有冲击力,通常画家会采取一些其他不同的画法,如常见的有积墨法、刮擦法、揉搓等。这些画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自由、丰富地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但是也会给一些为了莺歌市场或者追求荣誉的画家钻空子,从而使得画中色彩丰富,画质明艳,但唯独缺少了“写意”,缺少了灵魂和感情。

其次,年轻的画家追求新颖,为了不断创新,彰显个性,在水墨人物创作时通常也会别出心裁,打破常规的作画方法,将客观物象符号化。这一形式是创新的,也是绘画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产物,符合当下年轻人对绘画的理解和追求。但是越是符号化的画作,“写意性”的缺失就越严重。虽然这种画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是值得学习与鼓励的,但是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继承。

(二)西化现象严重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形势发展,世界经济、文化艺术等都呈现出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人们对于西方文化也逐渐接受并模仿,尤其是在艺术的追求上更是存在一定的西化现象。西方的传统油画更强调造型,而对人物的写意性则不及中国的水墨画。人们在学习西方美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在继承传统水墨画写意的基础上去吸收和借鉴西方油画中的精髓部分,而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丢失了传统的艺术瑰宝。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方增先、李震坚等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就做得比较好,他们注重发挥笔墨作用,通过水墨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内涵,突出了写意精神在水墨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西化现象还表现在学院课程的设置上。现在学院派基本上都强调了写生、素描、色彩的重要性,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强调了对造型的写实,但是却忽略了对“写意性”的追求和作品意境的表达。目前,在美术学院高考专业课程训练中,素描、速写和色彩是必考内容,对传统的水墨画写意训练很少。但是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意蕴和写意胜过技巧和线条。素描式的水墨画最终也缺少了“意”的那份韵味。

(三)过分注重展览评奖

艺术展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奖励和选拔优秀的艺术人才,但是现在的艺术展种类繁多,展览的评奖机制也更注重考察画者的基本功、画的色彩,对于画的意境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而画者也很有可能为了迎合市场以及大众的口味,从而在作画的过程中讲究技巧而少了感情,让作品看起来技巧有余而意蕴不足。方增先就曾经在全国美展的评选中作为评委谈到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不及从前,而更多的是一些技巧和色彩的搭配。比起传统的水墨画人物“写意性”注入的精神,现在的水墨人物画缺少了灵魂。

郭建明/大地笙歌180cm×97cm 2020年

郭建明/天光180cm×97cm 2016年

(四)画者自身素质的影响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艺术沉淀。水墨人物画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人物画,同时在画中也体现了哲学、书法、诗歌等,经常会出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就是这样的意境。水墨画不是单一的画,而是多种文化形式的艺术组合。当今的画者可能是为了学画而学画,因此在对传统文化及绘画精神的理解上稍有欠缺,对传统的中国画基础技法也没有深厚的功底,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稍显单薄。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绘画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会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和意境的感悟就会有所偏颇,导致在画中没有感情和生机,只是一幅单纯的画作。

四、如何继承与发展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性”

(一)加强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临摹训练

对于刚学习绘画的人来说,临摹是最快速的学习方法。通过临摹古代经典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对于了解和研究水墨人物画是非常重要的。在临摹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人在作画时候的技巧,同时也能够体会古人在作画时的心境。在选择临摹对象时一定要谨慎,要选择一些成就较高,市场认可度高的画家的作品。这样对自己技巧的培养和风格的养成上是很有帮助的,将画家的风格和技巧研究透彻,学习他们运用笔墨的方法以及感情和意境的抒发,加入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能够真正通过笔墨“写意”,这是临摹的意义所在。

(二)改善美术课程,加强写生训练

郭建明/温暖的日子190cm×180cm 2019年

↑郭建明/誓言190cm×180cm 2022年

↓郭建明/万水千山180cm×180cm 2022年

美术课程的设置上要削弱对素描、速写等线条手法的教学,加重对于写意的学习和理解。而写生就是这样一种培养“写意”的好方法。写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方法,通过写生能够让画者观察周边的景物,做到身临其境,心中有景。细微的研究,并将自然风景通过自己的笔墨呈现在纸上,绘画就更有画面感。而且在写生的过程中因为绘画者本身也在环境中,所以更容易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对景物的理解也就更透彻,在作画的过程中也能够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表达。例如,在画山水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画法来画不同的山石,让山石更加形象逼真。在画人物的时候不同的人物也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法,少女的画法与老人的画法是不同的,少女的线条更加的圆润,而老人的则需要用枯笔飞白来表现人物的沧桑。

(三)多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二者之间有着深深的联系,它们都讲究“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突出强调了“写意”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如音乐、诗歌、书法等都能从艺术作品中窥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意蕴。我们通常会说“字如其人”,书法也体现了作者的性格和情感,而绘画也是一样。音乐的学习能够让人们对艺术画面的节奏把握准确,而书法的用笔能够让艺术家在进行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对线条的运用更加浑厚。这些传统文化的表达都传递了“意境”,表达了感情。因此要想加强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性,就要让画者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在画中倾注情感,让画更有灵魂。

总结

总而言之,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笔墨抒写意蕴,抒发感情是其重要的内涵,其中的“写意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中非常注重“写意”,但在近代西方美术的交融发展中中国水墨人物画“写意性”有所缺失。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中“写意性”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未来对水墨人物画如何进行“写意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郭建明/暖阳136cm×68cm 2021年

郭建明

祖籍湖北黄冈。现为河南省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北京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猜你喜欢

人物画作画水墨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由“象”达“意”——唐代人物画设色方式探究
水墨
水墨人物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指纹来作画
巧巧手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