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在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2-09-27丁黎黎薛岳梅

海洋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国民经济海洋

丁黎黎薛岳梅

1.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

2.香港理工大学 物流及航运学系 香港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人类发展史已经多次印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荣败,与海洋经济的强弱休戚相关。海洋拥有的丰富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海洋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已渗透至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发展领域[1]。

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保持在9%左右。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与生物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沿海地区和有关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仍然实现80 010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4.9%。2021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海洋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在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对全球发展变革产生着深刻影响[2]。本文选择“十五”到“十三五”时期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社会民生改善、资源环境保护的作用;明确了海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角色,厘清了海洋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制,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地提供理论支撑。

1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突出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趋凸显。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使得海洋产业在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沿海地区快速成长,为陆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驱动力,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引擎作用不断增强[3]。

1.1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驱动

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01年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实现持续地稳定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维持在9%以上,且呈震荡式攀升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同时,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率处于10%左右的水平,并且逐渐趋于平稳(图1)。

图1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及海洋经济直接贡献率

从发展速度来看,从2002—201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3.62%,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已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图2)。然而,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2010年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劳动效应指数达到3.59%,说明2010年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3.59%的增长率;2003年的拉动作用最低,为0.98%,说明2003年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0.98%的增长率。从整体来看,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逐渐趋于稳定,维持在1.5%左右(图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增长时期,“调结构稳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着重点。海洋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放缓,逐渐转变到中高速增长模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放缓并趋于稳定。

图2 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图3 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指数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均在进行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图4)。我国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均呈现出第一产业占比降低,第三产业不断崛起,且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据海洋经济半壁江山。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是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一环,更对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起到主要的积极作用。

图4 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构成

1.2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波动的预警器

本文采用HP滤波方法测度1994—2017年间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①因篇幅原因,本文省略了采用HP滤波方法对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波动性的分析过程。如有读者需要,请通过e-mail与作者联系。。

从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周期和国民经济周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步波动态势,两者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持续时间基本重合,两者几乎同时出现波峰和谷底阶段(图5)。但是,相较而言,海洋经济的波动性高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海洋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容易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因此,海洋经济能够为国民经济的波动做出预警。

图5 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成分对比图

周期互动方面,国民经济周期波动能够波及海洋经济周期,但海洋经济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不大。根据图6,当国民经济受到海洋经济的冲击后,国民经济将在第5期之后将冲击消化;而当海洋经济受到国民经济的冲击后,海洋经济则需要在第11期之后才能将冲击影响消化。可见,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冲击的响应较大,且持续时间更长。海洋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推动、维持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后期性波动的影响。

图6 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脉冲响应函数

从影响效应方面来看,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海洋经济周期波动对其波动的贡献度微乎其微;而对于海洋经济来说,其波动主要源于其自身波动,但长期来看,国民经济对其波动影响可达到20%(表1)。可见,对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来说,以其自身贡献为主,而对于海洋经济周期波动来说,同样是其自身的贡献较大,同时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效应持续增大。我国海洋经济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响应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稳定的国民经济可为海洋经济的稳健增长提供保障。

表1 国内生产总值和海洋生产总值的方差分解

1.3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遣兵

从效率视角,探究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采用CCR模型测算了2005—2016年11个沿海地区陆域经济系统和海洋经济系统的效率值②因篇幅原因,本文省略了采用CCR模型对海洋经济系统和陆域经济系统的效率进行测度的过程。如有读者需要,请通过e-mail与作者进行联系。,如图7所示。从空间格局来看,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均高于陆域经济效率,其中,广东和上海的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海南的陆域经济效率与海洋经济效率的表现较差,可见海洋经济效率影响国民经济效率,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协动性和相关性。从时间趋势来看,2005—2012年间,海洋经济系统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于2013开始回升,在海洋政策越来越完善和科学的环境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进而对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示范作用。整体来看,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系统效率水平均值高达0.823 5,高于陆域经济系统6.67%。可见,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系统效率有着正向的贡献作用,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先遣兵。

图7 沿海地区陆域经济系统和海洋经济系统的经济效率值

1.4 海陆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海洋经济系统与陆域经济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与其各自内部要素之间均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相互作用[4]。本文采用了巨系统视角下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6—2016年间我国海洋经济系统与陆域经济系统耦合度进行了测度③因篇幅原因,本文省略了海陆经济耦合协调度测度过程。如有读者需要,请通过e-mail与作者进行联系。。整体来看,我国海陆经济耦合协调度从2006年的0.453 5上升至2016年的0.825 0,海陆经济系统实现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耦合协调的渐进过渡,海陆经济存在良性协同耦合发展关系,耦合协调度逐渐加强。在这期间,2009—2015年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领先于陆域经济,海陆经济巨系统表现为陆域经济滞后型发展特征,2016年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被陆域经济超越,海陆经济发展呈现海洋经济滞后的局面。总体上,我国海陆经济系统呈现出一种由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耦合协调的演变过程[5](表2)。由此可见,我国海陆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与我国坚持深化陆海统筹、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联动是密不可分的。

表2 我国海陆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分析结果

从区域内部来看,我国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沿海地区间海陆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在时间序列上增长趋势类似,区域内差异趋于稳定状态,2014年之后基本稳定进入优质耦合协调类别,已基本实现了海陆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濒临失调衰退—初级耦合协调—优质耦合协调的发展状态,且2009年之后实现了海陆经济协调发展(图8)。

图8 我国海陆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

2 海洋经济对社会民生改善的贡献日益增强

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吸纳就业,带动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推动科技进步,从而改善社会民生[6]。

2.1 海洋经济为国民就业提供广阔空间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由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需求由经济发展引致。劳动力的发展规模应该与相应产业的发展规模趋于一致。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较强的社会就业吸纳能力。

截至2018年,我国海洋产业就业弹性达到0.228 2,远高于我国产业整体就业弹性(仅为0.033),海洋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为切实解决我国社会就业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保障(图9)。尽管如此,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在区域间和产业间仍存在较大差异性。

从区域角度来看,由于我国沿海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方面均有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海洋产业就业弹性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河北、上海、辽宁3个地区的海洋产业就业弹性最为突出,分别为0.328 5、0.314 9和0.240 5(图9),超过全国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就业吸纳能力较强。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随着海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大,有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

图9 我国海洋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从产业角度来看,不同海洋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差异性明显,海洋传统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容忽视,海洋新兴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巨大(表3)。如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依然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相较之下,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稍显薄弱,原因在于海洋新兴产业多具技术密集、技术门槛高等特征,对就业具有挤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就业吸纳能力的提升。然而,结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侧重点,海洋新兴产业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表3 不同海洋产业就业弹性系数

2.2 海洋经济发展推动财政收入稳步提升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相关涉海企业获得更多利润,从而增加所缴纳的税费,进一步推动了财政收入的稳步提升[7]。2006—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对财政收入的引致财政弹性为1.28,表明海洋经济总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将提升1.28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部分地区的引致财政弹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分别为1.80、2.66、2.33和1.63,表明这些地区财政收入对海洋经济产值增长的敏感度较高,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低(图10)。

图10 我国海洋产业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

分产业来看,海洋传统产业仍是带动财政收入的主力军,海洋盐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带动效应为首,引致财政弹性分别为31.59、1.4和1.77(图11)。反观海洋新兴产业,其对财政收入的带动效应参差不齐。受国家政策引导,部分产业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发展迅猛,对财政收入有较强的带动效应。而海洋电力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且相应扶持政策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财政收入的带动效应有限。

图11 不同海洋产业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从税收类别来看,我国海洋产业对于财政税收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在营业税(1.43)和关税(1.40)(图12)。在国家“免征营业税”等各类政策扶持下,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等传统产业收入颇丰,营业税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天然良港使我国成为世界航运的重要枢纽,沿海对外贸易带来关税收入,带动财政收入的提升。

图12 我国海洋产业税收带动效应

2.3 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创汇创收双增长

海洋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国家创汇,居民创收”的双重增长。以海洋旅游业为例,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其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11.6%上升至2019年的50.6%,海洋旅游业已然成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表4)。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海洋旅游业外汇收入不断增加,展现出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创汇潜力[8]。

表4 海洋旅游业的创汇能力

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入境海洋旅游业所带来的外汇收入,激发了我国的创汇能力。在沿海省份中,上海和浙江的创汇能力遥遥领先,约为20%;其次是天津、福建和海南,其创汇能力在9%左右。这种区域间差异的产生与各沿海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客运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以海洋旅游业为主的海洋产业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和居民创造客观的收入。宏观层面来看,海洋旅游业产生的外汇收入对GDP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海洋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GDP增加0.911%。在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加深,同时跨境区域旅游合作也在快速发展。区域间的旅游合作会吸引我国入境旅游人次,从而增加外汇收入,继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微观层面来看,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海洋旅游业外汇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加0.695%和0.748%。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劳动力所占比例较高,对海洋旅游业劳动力的贡献更大,因此海洋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创收效应会更强。与此同时,海洋旅游业对居民收入的带动效应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辽宁、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收入弹性较大,均大于1;山东、福建、海南、广西和天津的收入弹性较小,均在0.9至1之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稍小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图13)。

图13 海洋旅游业对居民收入的带动效应

2.4 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带动科技进步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陆海资源有限,发展海洋经济将有效缓解陆海资源紧缺瓶颈,拓展我国经济空间。但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洋经济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海洋经济发展需求是科技进步的源动力[9]。本文以索罗余值为基础,构建海洋科技贡献率测算模型,对我国海洋科技进步率进行了测算④因篇幅原因,本文省略了海洋科技进步率测算过程。如有读者需要,请通过e-mail与作者联系。。

整体来看,2002—2016年间,我国海洋科技进步率的整体水平约为45.18%,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0%~80%)。这表明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未得到明显体现,我国海洋经济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主要依赖劳动、资本投入。 “十一五”之后得到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升至64.58%(表5)。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驱动着我国海洋科技不断进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促进了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进一步提高。

表5 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

从沿海各地区来看,我国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距。上海(55.22%)、江苏(44.41%)、广东(43.66%)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处于较高水平(表6),这些地区依托于强大的实体经济,海洋科技能力有较好的支撑,科技依存度较高的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辽宁、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的海洋科技进步水平薄弱,均低于31%,这些地区依旧以海洋传统产业为主,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科技研发技术薄弱,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

表6 区域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

3 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同作用强劲

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不断提高了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逐步实现了彼此之间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3.1 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的协同发展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互动关系。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海洋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进行,海洋资源是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海洋经济的发展则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10]。

从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协同发展度来看,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协同发展度不断上升。虽然地区间存在差异,海洋经济系统与海洋资源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的协同度呈现显著的攀升趋势。自2006年到2016年,全国海洋经济与资源协同度已经从0.78上升到了0.88,发展类型也从轻度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经济资源同步型(图14);在11个沿海地区中,有8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与资源的协同度出现显著上升,其余上海、天津和浙江3个地区整体上也表现为较高的协同度。特别是在我国提出海洋生态文明之后,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的协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协同良性循环势头持续强劲。

图14 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协同发展度

从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系统协同发展模式来看,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系统协同发展类型开始从轻度经济滞后型向经济资源同步型迁移(表7)。自2006年以来,我国仅个别沿海地区个别年份呈现出经济资源同步发展模式,其余大部分交替呈现经济滞后发展模式或者资源滞后发展模式,但全国及各省地区仅有少数地区在个别年份呈现出中度滞后型,大部分地区呈现出轻度滞后。可见,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协同发展程度现状虽然不理想,但是情况并不糟糕,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表7 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协同发展类型划分

3.2 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同发展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化开发,这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海洋环境问题,例如海洋资源枯竭、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等等。要想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突破发展,必须解决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冲突问题[11]。

从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度来看,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发展度表现为小幅度螺旋上升趋势,虽然进步程度不大,但海洋经济系统和海洋环境系统的协同发展得到改善。2006年到2016年间,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同度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其中在2009年达到最低值0.58,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0.93。从区域水平而言,有7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同发展度超过0.7,其余4个地区的协同发展度也均在0.6以上(图15),虽然地区间差异较大,且个别地区在个别年度甚至出现了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失调的情况,但大部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度表现为螺旋式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海洋经济系统和海洋环境系统的协同发展得到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虽然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发展度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及改善的必要。

图15 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度

从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系统的协同发展模式来看,我国沿海地区中仅个别地区个别年份呈现出经济环境同步发展模式,其余大部分交替呈现经济滞后发展模式或者环境滞后发展模式(表8)。与海洋经济与资源系统的协同发展模式不同,沿海地区中除了有少数地区在个别年份呈现出中度滞后型,还有个别地区出现了重度滞后型,其余大部分地区呈现出轻度滞后。可见,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发展程度现状虽然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表8 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同发展类型划分

4 结束语

海洋是国土,是资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海洋经济历经资源依赖型为主的初级阶段、粗放开发利用的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已大步迈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海洋经济迅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民生改善、资源环境优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积极推动力量。在当前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要想实现“海洋强国”和“质量强国”,就必须助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以海洋产业为依托,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海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够推升其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水平,从而直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二是海洋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增长动力通过产业关联、技术进步等渠道,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从而间接地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三是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辅相成,两者耦合推动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以微观主体为纽带,促进社会民生和谐发展。一是海洋经济为国民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洋传统产业呈现了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海洋新兴产业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有望成为高端人才聚集地。海洋经济的发展切实为解决我国就业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提供了保障。二是依托于有利的沿海区位优势,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典型出口贸易支撑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外汇创收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海洋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三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海洋科技研发与创新的结果,海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科技进步,从而间接促进了地区社会民生的发展。

(3)以海洋资源环境为立足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深发展。人类面临共同的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必须注重海洋资源的养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采用节约型的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呈螺旋式改善,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以海洋资源环境为立足点的循环发展模式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能够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缓解陆域资源不足的缺陷,又能真正实现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从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国民经济海洋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资源错配的多层次识别、分解与比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北斗导航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试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中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