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现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2-09-27何丽芳丁亚娣麻虹艳

护理与康复 2022年9期
关键词:供应消毒物理

何丽芳,丁亚娣,麻虹艳

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浙江绍兴 312000

消毒供应中心是使用后复用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汇聚之地,将这些具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复用医疗器械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再处理,给临床科室提供灭菌质量可靠的无菌物品,是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部门[1]。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结构一般由护士、消毒员、技术工人等组成,其中消毒员承担着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工作,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灭菌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灭菌物理参数是对灭菌器运行状态的检测,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及各项灭菌参数是否合格,并对运行状态给予反馈,也是灭菌物品放行的依据之一,因此正确解读灭菌参数是衡量灭菌器物理监测质量的重要指标[2-3]。然而目前对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情况的研究较少,对于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情况的横断面调查还有待补充。本研究旨在了解基层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的解读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号:伦审批(20220004)号。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绍兴地区22家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员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取得消毒员上岗证及特种设备操作技术证,能独立操作灭菌设备人员。排除标准:处于带教阶段,未考取上岗证,不能独立操作灭菌设备人员。

1.2 调查方法

1.2.1调查工具

2016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发布了2016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即WS 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WS 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本研究基于新标准对灭菌效果物理监测的要求,同时咨询省级专家后,自行设计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表内容涵盖客观资料与主观资料两部分,其中客观资料包括医院级别,消毒员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人事属性等,主观资料包括对灭菌物理参数的认知(灭菌阶段的识别、合格灭菌参数的知晓、灭菌程序、循环次数的识别等)、参数单位值换算、培训情况、职业倦怠情况等。

1.2.2资料收集方法

2021年8月通过网络将调查表发放给绍兴地区22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长,由护士长转发给符合调查条件的消毒员进行填写,所有题目均为必答题,填写过程中若有漏项,系统会出现提示,全部回答完毕后方可提交问卷。为保证调查内容真实性,问卷均采用不记名方法进行调查填写。根据样本量估算按照变量数的5~10倍的原则,同时考虑10%的缺失率,最小样本量为56。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91.18%。

1.3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导入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错,剔除无效问卷后,导入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医院级别、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对认知情况的影响,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2名消毒员,一般资料见表1。

2.2 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的认知情况

本研究中62名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能正确解读的有10人(16.1%),其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5人,三级乙等医院4人,二级甲等医院1人;不能正确解读的有52人(83.9%)。对灭菌物理参数的关键数值(灭菌阶段的温度、压力、时间)掌握的有35人(56.5%),其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9人,三级乙等医院24人,二级甲等医院2人;只能看懂个别灭菌过程阶段中部分数值的有15人(24.2%),其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2人,三级乙等医院6人,二级甲等医院7人;从未关注过灭菌物理参数的有2人(3.2%),其中来自三级乙等医院1人,二级甲等医院1人。

2.3 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根据消毒员是否能正确解读灭菌物理参数分为正确解读组(n=10)、无法正确解读组(n=52),并根据医院级别及消毒员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培训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消毒员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参数单位值换算、培训情况对灭菌物理参数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消毒员一般资料及对灭菌物理参数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62) 人(%)

表1(续)

2.4 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认知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消毒员是否能正确解读灭菌物理参数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消毒员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参数单位值换算及培训情况是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基层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的现况分析

灭菌质量的监测有赖于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化学、生物监测是结果监测,而物理监测是过程监测。物理监测为监测手段的最基本手段,其灭菌参数包括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等关键数值。灭菌温度需严格保持在波动范围内,以满足最低灭菌时间要求,同时灭菌物品必须通过物理监测方可使用[4]。本调查发现,绍兴地区基层消毒供应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的认知不足,仅10人(16.1%)能完全正确解读,处于较低水平;10人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5人、三级乙等医院4人、二级甲等医院1人,说明来自层级较高医院的消毒员对于灭菌物理参数的认知情况优于层级较低医院的消毒员。

3.2 基层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消毒员的年龄和学历

物理参数的解读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的消毒灭菌知识。年龄越大、学历越低的消毒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低下,无法正确理解物理参数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消毒员的年龄、学历影响灭菌物理参数的正确解读。基层医院缺乏高质量消毒员,消毒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较低,导致消毒员学习能力不足,知识更新缓慢。因此需要医院管理层改变观念,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对消毒员的重视,招聘文化水平较高、年轻化的人员担任消毒员。

3.2.2消毒员的工作年限

消毒员的工作属于经验性工作,在不断的工作中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工作实践中能提高对灭菌器的操作水平及物理监测参数的解读水平。本调查显示,消毒员工作年限越长,其对物理参数解读更全面、正确。然而在基层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知识的积累。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者需要在工作中提升消毒员的收入待遇及职业认同感,稳定消毒员队伍,提升消毒员业务水平。

3.2.3消毒员培训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消毒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消毒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术操作。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消毒员能更好地对灭菌物理参数进行专业解读。WS 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中明确指出,灭菌监测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物理监测是记录每次灭菌阶段的关键参数(包括灭菌温度、时间、压力等),灭菌结束后,打印或电脑储存灭菌过程中的详细参数,作为可追溯的灭菌记录[5]。这就需要消毒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本次调查发现,消毒员的培训情况是影响消毒员正确解读物理参数的重要因素,受过培训的消毒员更能正确解读物理参数。建议医院及科室应给消毒员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消毒供应中心应制定消毒员岗前培训计划、在职培训计划以及离岗休假后培训计划等,并按计划有序开展培训与考核工作,将培训与考核纳入绩效指标中。

3.2.4参数单位值换算

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了压力值范围,统一使用kPa单位。消毒员进行压力值单位换算可以直接解读压力正常值,但目前市场主流灭菌器多为进口灭菌器,较多物理参数显示英文,压力单位有bar、mbar等,温度有摄氏度、华氏度等,使消毒员无法解读换算灭菌参数数值单位,影响消毒员对灭菌物理参数的正确解读。本研究显示,参数单位值换算是影响消毒员物理参数解读的因素,能进行参数单位值换算的消毒员更能正确解读物理参数。管理者应从细节管理入手,提供便捷快速的解读技巧。灭菌参数记录可采用数值记录、图形记录等方式,对于英文显示版,可在醒目处张贴对应中文对照,方便对照核查。合理设计灭菌物理参数记录表,既避免繁琐复杂记录,也要体现灭菌关键参数记录,可记录灭菌阶段温度、压力的最高和最低值,灭菌时间等关键参数,方便消毒员解读灭菌物理参数。

猜你喜欢

供应消毒物理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只因是物理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