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烤烟单叶重调查分析
2022-09-27蒲进平徐光文范志丹袁文彬李繁廷周竹青夏建华张永辉闻永昌鲁逸飞鲁黎明
鲁 平 蒲进平 陈 剑 李 想 徐光文 范志丹 袁文彬 李繁廷 彭 涛 曾 旭 周竹青 夏 春 夏建华 张永辉 彭 勇 闻永昌 鲁逸飞 鲁黎明*
(1四川省烟草公司泸州市公司,四川泸州 646000;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烟叶是卷烟工业的重要原料[1],烟叶的产量与质 量影响着烟农收入和卷烟质量。烟叶是以叶片为收获对象的农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决定因素为密度(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叶片数和单叶重三者的乘积[2]。在密度与有效叶片数一定的情况下,单叶重就成为烟叶产量的关键因素[3]。泸州是四川烤烟重要产区,近年来在生产中出现了单叶重偏低现象。因此,分析泸州烟叶单叶重现状并提出对策,对泸州烟叶生产具有积极意义。烟叶单叶重与烟叶产量、品质密切相关。烟叶单叶重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获得理想的质量;过低或过高,烟叶品质均会受到影响,而6~9 g被认为是烤烟较适宜的平均单叶重[2-4]。光照强度[5]、UV-B 辐射[6]、海拔[7]等生态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烟叶单叶重。此外,农艺措施也会影响烟叶单叶重。陈顺辉等[8]研究表明,氮施用量与单叶重关系密切,并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上官克攀等[9]分析了种植密度与烟叶单叶重之间的关系,认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叶重和上等烟比例会降低。黄一兰等[10]研究表明,打顶时间和留叶数对上部烟叶单叶重影响较大,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及留叶数的增加,烟叶单叶重会下降,认为应适当推迟打顶、增加留叶数,以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打顶时多摘除2片脚叶也可适度提高单叶重,增加产量[11]。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素内酯(BR)[12]以及赤霉素GA3[13-14]的应用,也能够显著提高烟叶单叶重,最终提高烟叶产量。马健[2]分析了铜仁烤烟单叶重现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生产技术与收购政策两方面提出了建议。泸州烟区烟叶单叶重总体现状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从烤房和收购站点2个场所收集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烟叶的单叶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泸州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
1.2 烟叶样品采集方法
1.2.1 烤房中烟叶样品的抽样及单叶重计算。在泸州高桥、双桥及营山3个烟叶烘烤工场,分别随机抽取10座烤房,在各部位烟叶烘烤结束后,从每个烤房的中间层随机抽取10个烟夹,清点每一个烟夹的叶片数,并称取烟叶总重量,计算烟叶平均单叶重。
1.2.2 不同等级烟叶样品抽取以及单叶重计算。在泸州市高桥、麻城、摩尼、大寨、寨合、营山、波罗和白沙等8个烟叶收购站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烤烟》(GB 2635—1992)的规定,抽取 X2F、X3F、C2F、C3F、C3L、C4F、B2F、B3F 等 8 个收购等级烟叶样品。每个等级烟叶随机抽取10个烟包,每个烟包抽取100片烟叶,采用感量0.01 g的电子秤称取烟叶总重量,计算单叶重。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7.0及Excel 2010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部位烟叶单叶重分析
2.1.1 描述性统计。在高桥、双桥和营山3个烘烤工场,分别随机抽取10座烤房,统计了顶叶、上二棚、腰叶及下部叶的单叶重,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各部位烟叶单叶重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从下部叶至腰叶、至上二棚、再至顶叶,烟叶单叶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部烟叶的单叶重范围为6.64~9.96 g,平均值为8.54 g;腰叶的单叶重范围为10.50~12.93 g,平均值为11.97 g;上二棚烟叶的单叶重范围为11.13~13.35 g,平均值为12.08 g;顶叶的单叶重范围为12.04~14.18 g,平均值为12.89 g。从单叶重数据的集中度来看,上二棚及顶叶的集中度较好,下部叶较差,但双桥烘烤工场下部叶的单叶重差异不大。
2.1.2 各个部位烟叶的单叶重分布情况。将下部叶的单叶重分为 6.00~7.00 g、7.01~8.00 g、8.01~9.00 g以及>9.0 g 4个区间,分别统计了各个区间的烟叶单叶重频次,结果见图1。下部烟叶单叶重以8.01~9.00 g为最多,其次为7.01~8.00 g;6.00~7.00 g以及>9.0 g的下部叶较少。总体上看,下部叶单叶重主要范围是7.0~9.0 g。
分别统计了腰叶在10.00~11.00 g、11.01~12.00 g、12.01~13.00 g以及>13.00 g 4个区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见图2。与下部叶类似,泸州烟叶腰叶的单叶重以12.01~13.00 g为最多,11.01~12.00 g 次之,10.00~11.00 g较少,没有>13.00 g的腰叶。总体来说,腰叶单叶重主要范围是11.01~13.00 g。
上二棚烟叶的单叶重分布情况与腰叶较为类似。从 10.00~11.00 g、11.01~12.00 g、12.01~13.00 g 以及>13.01 g这4个区间的分布情况来看,在60份样本中,单叶重10.00~11.00 g的上二棚烟叶为0份,而>13.01 g的上二棚烟叶只有1份,其余59份样品单叶重范围为11.01~13.00 g(图3)。
对于顶叶来说,在12.01~13.00 g、13.01~14.00 g和>14.0 g这3个区间中,顶叶单叶重的分布频次依次降低,以12.01~13.00 g分布最多(图4)。因此,泸州烟叶顶叶单叶重集中在12.0~14.0 g。
2.2 不同收购等级烟叶单叶重分析
在泸州8个烟叶收购站点,分别统计了上、中、下3个部位、8个收购等级的烟叶单叶重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各等级烟叶单叶重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从部位来看,中部烟叶4个等级烟叶的单叶重平均值最大,达到了11.85 g;其次为上部叶,平均值为9.39 g;单叶重最低的为下部叶,平均值为8.65 g。其中:C2F的单叶重平均值最高,达 14.87 g;C3F 次之,为 12.46 g;C3L 居第 3 位,为10.11 g;C4F排第四,为9.97 g。从数据的标准差来看,C2F最高,C3F次之。
图5能直观地反映出8个等级烟叶单叶重分布情况。C2F的均值及最大值均最高,其次是C3F、C3L、C4F;下部叶2个等级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均较低。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来看:C2F与C3F这2个等级的烟叶单叶重变化幅度较大,离散程度较高;其余6个等级的数据集中度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从我国各个烟叶产区的单叶重来看,较为适宜的单叶重范围为下部叶6~8 g、中部叶7~11 g、上部叶9~12 g[3]。在本研究中,泸州烟叶下部叶单叶重集中在7.00~9.00 g,中部叶单叶重集中在11.01~13.00 g,上部叶单叶重集中在12.00~14.00 g;从收购等级来看,中部烟叶 C2F、C3F、C3L、C4F 4个等级烟叶的单叶重平均值达到了11.85 g,上部叶B2F、B3F 2个等级平均值为9.39 g,下部叶X2F、X3F 2个等级平均值为8.65 g。两者相比,泸州烟叶的单叶重处于较适宜的水平,其中下部烟叶与中部烟叶均处于较高水平,只有上部烟叶偏低。
烟叶单叶重是烟叶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品种、种植密度以及有效叶片数确定后,提高单叶重是提高烟叶产量的重要途径。单叶重与烟叶的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最终影响了烟叶可用性。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明确不同烟区适宜的单叶重,着力提高烟叶产量,对于烟叶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烟农收入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田间农艺措施如种植密度、打顶方式与打顶时期、烟叶采收方式、施肥以及喷施植物激素等均能对烟叶单叶重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3]。其中,施肥量、施肥方式对烟叶单叶重及产量影响较大[15]。泸州烟区由古蔺、叙永2个产区组成,空间跨度大,植烟土壤养分变异较高[16]。因此,通过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相关的栽培措施,是进一步提升上部烟叶单叶重及可用性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提出如下生产建议。一是严把种植密度关,移栽密度要不低于15 000株/hm2。二是留足有效叶片数,原则上每株留叶数要达到18~20片。三是严格按照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执行,提高技术到位率。根据当地品种布局、土壤肥力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条件,落实合理密植、适时打顶、科学留叶等关键技术,使烟叶单叶重处于合理水平,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