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手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

2022-09-27彭秋婷叶鑫璇王安森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向性上肢神经

彭秋婷,叶鑫璇,王安森

(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无创性、新型的训练模式,可使患者由被动性训练转为主动性训练,提升患者的运动康复能力及其积极性,在临床改善患者肢体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近年任务导向性训练常应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肢体训练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进行手部训练提升手实用能力主要是从训练手部触觉展开,通过手对物体的性质及位置进行感觉,进而调节其与环境的关系。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发生一般由上肢周围神经干或其他分支受到外力所致,常见损伤神经有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等。导致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缺血性损伤、压迫性损伤、烧伤、切割伤、手术误伤、注射性损伤、中毒感染等因素。针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临床常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中医传统治疗、运动疗法、感觉训练、作业疗法、支具矫正等。治疗及训练过程中,临床常采用单纯肌电生物反馈进行干预,但在此过程中,无法针对性的训练患者日常动作,同时使其抓握实物的能力及感觉功能被忽视,因此,疗效受限,患者肢体能力恢复周期长,效果不够显著[2]。因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手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2例因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而诱发的手功能障碍患者,行计算机分组,对照组(n=61)、试验组(n=61)。试验组男26例、女35例,平均年龄29~76(46.56±2.26)岁,平均病程4~6(4.56±0.52)个月。对照组男33例、女28例,平均年龄30~77(47.32±2.15)岁,平均病程3~6(4.62±0.54)月。损伤神经包括桡神经及正中神经,试验组、对照组桡神经损伤分别10例、11例,正中神经损伤分别7例、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n=61)

1.2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肌肉组织萎缩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的病理性改变);②均存在不同程度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手功能障碍[3](具备3项及以上:麻木、触电样、乏力、肌肉萎缩、灼烧样疼痛、腱反应减弱或消失、感觉减退、感觉过敏);③病程均≥3个月;④存在腱反应减弱或消失、触电样、乏力、麻木、灼烧、肌肉萎缩等两项以上症状;⑤均存在外伤史或压迫史。

1.3 排除标准①伴随多器官神经损伤者;②存在认知障碍者;③完好性神经损伤者;④心脏起搏器安装治疗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及训练,每日需口服甲钴胺,每次服用0.5mg,每日3次,训练主要以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具体:缓慢、轻柔的关节被动活动,2次/d,关节活动10~20遍/次;固定位置肌肉的等长收缩,2~3次/d,5~10min;进行局部关节的按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任务导向性训练,具体如下:进行运动任务设定之前,需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将设定的任务由易到难指导患者展开。首先,为减低手部神经的应激反应,在训练之前,可利用软硬适中的毛刷刺激桡神经及正中神经,可按照由近及远、睁眼-闭眼、健肢-患肢的方式进行由弱-强的刺激,时间以5-10min为宜;其次,根据视频展开手指操练习,在此阶段中,使患者手指关节得到最大的屈曲及牵伸,同时进行肢体协调练习,可通过梳头发、手握杯子、喝水等练习,保持每个动作3-5s,休息3-5s后,重复动作,时间控制在8min左右;最后,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个性化任务,确定患者的神经损伤范围为患者制定主动、被动的任务模式,由简到繁、由轻到重,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性,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手功能评估,主要通过《手功能评定法》针对手实用功能进行等级评定,主要分为6级,1级(微弱):0-25分,2级(很差):26-50分,3级(差):51-75分,4级(部分):76-89分,5级(完全):90-98分,6级(最大):99分,手功能改善率=(4级+5级+6级)例数/总例数×100%[4]。

1.5.2 桡神经、正中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 采用正中神经肌电(EMG)[品牌:MEDCOM,型号:NeuroExam M-800,厂家:珠海市迈康科技有限公司]于腕部及肘部放置刺激电极,同时测定并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EMG波幅(AMP)、EMG潜伏期(LAT);于桡神经沟处放置刺激电极,记录MCV、AMP、LAT。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手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手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情况[n=6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神经EMG受损情况桡神经EMG显示,两组治疗后MCV、AMP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L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神经EMG受损情况(±s)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神经EMG受损情况(±s)

注:与治疗前对比,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EMG受损情况

正中神经EMG显示,两组治疗后MCV、AMP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AMP显著高于对照组,L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EMG受损情况(±s)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EMG受损情况(±s)

注:与治疗前对比,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

3 讨论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会进一步诱发感觉减退或异常、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使神经肌肉兴奋度显著降低,同时其存在一定潜伏期,抑制周围神经再生,限制主动活动范围,进而导致手功能障碍。任务导向性训练中,患者需按照任务目标完成有意义的训练活动,进而提升肢体能力,此项任务目标较为明确,针对性较强,对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关运动学理论认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再训练、再学习,对其大脑进行刺激,是一种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方式。训练以及治疗的重点是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关键,患者需要通过特殊的任务完成导向性目标,通过功能性动作完成由简及繁、重复、多样性、密集的运动,进而使肢体能力得到最大的改善[5]。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功能恢复上体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也因此逐渐应用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手功能障碍的恢复训练中[6]。大量研究证实,运动疗法或训练可进一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中枢对外周的控制力,重塑脑功能,在增强肌力的基础上,使患者运动能力协调性及外周骨骼肌含量得到显著提升,使其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得到改善。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手实用功能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试验组手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贴近生活的训练任务,如梳头发、手握杯子、喝水等动作,提升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将任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提升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功能性及目的性,将此任务循序渐进,并不断重复,建立正反馈,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手实用能力,进而使其能力评定级别显著提升[7-8]。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手障碍患者及神经传导速度会受到极大抑制,MCV、AMP、LAT则用于评定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9]。本研究中,桡神经、正中神经EMG显示,两组治疗后MCV、AMP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桡神经MCV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正中神经AMP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L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饶美林[10]等学者经研究证明,导向性训练可在激活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网络的基础上,完成脑功能的重塑,进而使神经及肌肉功能得到调节,同时提升肌力,改善手功能。由此说明,通过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手部运动神经主动活动范围,使受损神经肌肉受到刺激,进而使其兴奋度提升,受损神经在受到刺激后,再生力提升,潜伏期缩短。有效改善其手实用能力,其训练机制可能与感觉刺激主动性运动、牵伸训练的结合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此种贴近生活的触觉刺激及牵伸运动的配合,能够使僵硬、黏连的软组织得到缓解,增加感觉信息的交换,促进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与再生,使其手实用功能得到极大改善[11]。

综上所述,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使神经EMG得到改善及调节,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导向性上肢神经
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语录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跟踪导练(三)(2)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新媒体广告营销的平台优势与导向性问题
课堂因问题而精彩思维因问题而活跃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