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LP的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智慧化路径研究
——以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培养为例

2022-09-26沈晓丽黄昭鸣毛文琴

教育观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实训室言语基地

沈晓丽,周 静,黄昭鸣,崔 杨,毛文琴

(1.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2.上海泰亿格康复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0062;3.宁波市康复医院,浙江宁波,315040)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要以“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1]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伴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智慧化改革进入新征程。

一、现实困境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校)于2012年首开全国医药卫生类高职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3]该专业以儿童言语治疗师为核心岗位,自创办以来就将加强实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儿童言语治疗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双课堂教学、床边教学、志愿服务等多途径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2015年6月,该专业为全国培养了首批儿童言语治疗人才(以江浙沪地区为主),为了及时获得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该校针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开展了第三方评价调研。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该校对此高度重视,重点剖析了人才培养实训教学体系中遇到的难题。

(一)实训教学资源不足

优质丰富的实训教学资源是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得以提高的基本前提。[4]一方面,由于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是新兴专业,配套教材、实训案例库、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相对匮乏,现有的教学资源也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滞后;另一方面,专业实训室功能不全和实训设备(康复设备、测试工具)等硬件数量严重不足也是学生实训能力提升缓慢的原因。虽然自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创办以来,该校加大了对该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但由于资金有限,该实验室的设备不够全面,现有的设施设备无法支持1—4人的小组实训教学需求。

(二)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经验匮乏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复合型专业,涵盖解剖学、语言学、言语康复学、听力学、语音学、康复治疗学等学科。该校组建的师资队伍大多毕业于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殊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与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不尽相同。虽然培训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加强教师对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但实践教学经验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得到加强,加之行业的快速发展,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各种评估与治疗新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学生仅靠校内教师的教学已经难以适应临床的需要。

(三)校外实训开展难度大

实训教学资源是实现实训教学实施的桥梁,高质量的实训教学资源是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基本前提。[4]一方面,大多数校外实践基地规模较小,仪器设备数量少且配置不高,学生在实践基地仍然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加上实践基地布局分散、距离远,学生无法实现校外实训常态化;另一方面,基地带教教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以上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校外实训课程的开展和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实训教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经验匮乏、校外实训开展困难等现实问题,导致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实训教学难以保质保量开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时代探索一条适用于高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实训体系的智慧化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二、模式构建

从2015年开始,该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与国内儿童言语康复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海泰忆格康复服务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智慧康复实训室,共同探索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智慧化路径,提出在线课堂(Online Class,简称C)、虚拟实训室(Virtual Lab,简称L)、智慧实践基地(Wisdom Practice Base,简称P)三位一体的CLP实训新模式。[5]如图1所示,该模式依托康复云互联网平台,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实践课程体系、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虚拟化并共享于云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康复资源的聚焦,集中体现了“互联网+实训平台”开放化、在线化、智慧化、协同化四大特色。[6]

图1 CLP实训模式

三、实施

(一)建设在线课堂,实施混合式教学

在线课堂是专为解决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而构建的。在线课堂将精品教学资源,如PPT课件库、临床经典案例库、素材库(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共享于康复云平台,只需通过慕课、SPOC等云教学模式,即可实现不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学生同时聆听名师授课、观摩教师实践示范并与名师进行交流,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享受优质资源。同时,在线课堂可以满足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需求,为大规模、持续性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课堂平台资源备课,开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线课堂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实训平台”特色,实现了教学规范化,同时兼具低成本、高质量特色。

(二)建设虚拟实训室,实施线上实训

在传统的实训模式下,学生想要加强实践技能,只有进入实体实训室利用康复设备仪器才能实现,但因为先进的康复设备价格高,且设备更新换代快,学生常受到时间、空间和设备配置的限制。虚拟实训室作为传统实训模式的补充,构建思路来源于近年来虚拟实验室给现代职业教育领域带来的改变。[7]虚拟实训室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将临床使用率高、配置齐全、价格高昂的康复设备虚拟化成桌面虚拟机并共享在云平台,一方面减轻了学校巨大的教学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让学生摆脱了线下实体实训室空间和设备数量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学生只需通过一台电脑、平板或手机等智能设备登录网页,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虚拟实训室提供的在线康复设备模拟进行各项嗓音、构音、呼吸、共鸣功能等的实操练习。服务器会通过显示技术对学生的模拟结果给出反馈,帮助学生有效训练,快速将专业知识内化为操作技能,提高言语康复实训技能。虚拟实训室有效缓解了实训设备匮乏这一困境,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能力。[8]

(三)建设智慧实践基地,开展线上校外实践

智慧实践基地以互联网为媒介,依托视频传导平台(如钉钉、微信、QQ等)而建立,可实现远程诊断与评估、综合康复专家决策支持、康复方案与资源定制三大功能。[9]

教师课中应用智慧实践基地对患儿进行远程诊断与评估,足不出户实施床边教学;学生课后在智慧实践基地导师指导下对康复对象进行远程诊断与评估,足不出户实施校外实践;将评估得到的数据导入综合康复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分析,为康复对象提供个别化康复建议,并利用康复方案与资源定制系统为康复对象推荐康复方案及康复定制资源。此外,学生还可以在线预约基地专家,对在智慧实践基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与基地专家进行双向互动,这种互动将有助于优化服务传递系统。智慧实践基地有效缓解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资源短缺和基地指导教师康复技能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近年来疫情常态化管理的状态下,智慧实践基地为学生继续开展校外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应用案例

听障儿童的康复为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第四学期课程,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类评估手段为听障儿童进行评估,并具备根据评估结果制订训练方案的能力。为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教师采用CLP实训模式开展实训教学,通过实践探索,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上海泰亿格实践基地某6周岁听障儿童为例,该患儿双耳中重度听力损失,左右耳佩戴助听器4年,为做好小学入学准备,现要求对该儿童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下一步康复方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泰亿格行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远程评估与诊断,具体操作的步骤为:打开康复云平台,登录康复师账号,点击“ICF康复—综合检查”,进入“儿童综合检查”,对该听障儿童言语嗓音、儿童语言、儿童构音、认知、情绪等方面功能逐一评估,各项评估均可以在桌面虚拟机上完成,并将实际结果记录在康复云平台,经过ICF换算后再将其导入综合康复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分析,系统给出了进行儿童构音标准版评估,并采用构音ICF-PCT疗法(S3+S2)训练的建议。为监控该儿童的康复效果,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儿童的康复中,行业导师要求学生在儿童训练后的每个月末对儿童进行评估,并持续观察3个月。在CLP实训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持续观察患儿训练效果的机会,并掌握了根据患儿的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的能力。智慧实践基地为学生全面地展示了规范评估、精准定制、有效训练的康复模式,有效解决了基地距离远、设备少、效果差的难题。

五、主要成效

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实践,该校CLP实训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互联网+”实训教学新平台,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经过七年的探索与应用,该校智慧康复实训室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列入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获批卫生部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浙江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基地。在人才短缺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校企共建的CLP实训模式,是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实训教学改革的一项创举,是为行业培养紧缺型言语治疗人才的一条有效之路,为我国技术技能型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案例。该校共接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等12所院校参观学习,促进了全国康复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康复类专业建设水平。

(二)实现实训教学升级,促进师生岗位胜任力提升

在线课堂为学生呈现了优质、丰富的实训资源,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环境,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虚拟实训室和智慧实践基地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模拟实操和真实案例实操,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近5年来,该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和对口率达到100%,被各大媒体以“这个专业太火了!”“抢疯了”“为这样的专业打CALL”为题多次报道,就业相关度(平均92%)、就业稳定度(离职率平均12%)和学生就业满意度(平均93%)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于浙江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各大医院和残疾人服务机构,足迹遍布全国,成为言语听觉康复行业的主力军。在奖项方面,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实现了在该赛事中获奖的历史性突破;获省部级专业技能大赛奖项1项,省级及以上就业创业大赛获奖15项;1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园并获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创投资金,18名学生依托智慧康复实训室加盟“泰亿格未来康复师联盟”,成功创业。

在CLP实训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该校形成了儿童言语治疗师岗位胜任力模型、课程实训标准等理论成果,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5篇;协助泰亿格研发儿童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及设备,获全国教育、残联等系统推荐,被列入《国家教育行业标准》;引进国际化课程3门;开发了1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3门、人卫慕课1门、省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1门;出版专著9部,国家级教材2本,新增省级教材1本;获批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入选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市级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第三层次)1人,宁波市优秀教师1人,校教坛新秀2人;80%以上专业教师在宁波市各大医院、残疾人康复机构或企业专家坐诊,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三)实现智慧康复,促进行业发展

从浙江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基地到智慧康复实训室,该校建立了面向全国的示范性言语康复服务体系,为48家医院、39家康复机构提供“线下+线下”技术培训,服务行业社会人士约1万人次;共计帮扶浙江省内5家医院和12个康复机构建立言语门诊,进行基层儿童言语治疗师的培养,全面支持一线工作的开展。教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了我国言语治疗技术水平,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与规范发展。

“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的到来,使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智慧化改革势在必行。校企共建的CLP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实训模式弥补了现实环境下人才短缺、资源有限的不足,推动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为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智慧化的实现走出了一条创新、有效之路: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有效促进了师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促进了言语治疗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实训室言语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