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以长治学院为例

2022-09-26张艺萌徐发秀

教育观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升学学习成绩幼儿教师

张艺萌,徐发秀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一、问题提出

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后,内心和行动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且愿意努力奋斗,在这个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专业认同不仅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从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来看,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对其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认可所学专业,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和自我胜任感。从对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影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育的未来工作者,对专业的认同及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幼儿教师的质量。

近两年,幼儿教师招聘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但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幼儿教师缺额较大、流动性大的问题,而且目前幼儿教师仍然以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高学历的本科生、研究生会由于一些现实原因选择其他职业,从而导致高素质幼儿教师的缺乏。在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大踏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又要保证其高质量发展。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已然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长治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到大四的346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投票平台“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计发放问卷346份,剔除2份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4份,其中大一和大二学生均为87人,各占25.29%,大三和大四学生均为85人,各占24.71%。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之以访谈法。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是以赵旭编制的问卷为基础[2],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增添了一道基本信息题。问卷分为三部分,共包含36个问题。1—9题为问卷的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10—34题为问卷的第二部分,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能力四个维度调查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这25道题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计为1分,比较不符合计为2分,不确定计为3分,基本符合计为4分,完全符合计为5分。35—36题为问卷的第三部分,题目类型为多选题,旨在调查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内外部因素。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为0.941,说明本问卷信度较高。通过KMO和Bartlett进行效度检验得知效度较高。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总体情况

学生在总体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专业认同上的均值都高于理论均值3,说明总体上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均值:专业情感>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能力。(表1)

表1 专业认同不同维度的描述性分析(N=344)

(二)年级方面

在年级分布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能力及总的专业认同的显著性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本专业学习氛围良好,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上的授课教师基本一样,技能课所使用的器械相同。因此,学生在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专业实践体验、专业学习行为、专业能力上没有太大差别,年级分布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没有影响。(表2)

表2 年级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分析

(三)志愿选择方面

在专业志愿选择原因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能力及总的专业认同的显著性值均小于0.05,专业志愿选择原因在总体情况及各维度下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按自己意愿选择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最高,调剂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最低。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对所选专业更加了解、兴趣更浓、执行力更高,会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其专业认同水平更高。而在父母和他人建议下及专业调剂的学生对所选专业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兴趣较低,在专业学习行为上稍有怠慢,自我能动性较低,专业认同水平较低。(表3)

表3 专业志愿选择原因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分析

(四)入学前专业了解情况方面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显著性值小于0.05(p=0.014,p=0.004),在入学前对专业了解情况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经过LSD两两比较可知,对专业十分了解的学生得分最高,专业认可度明显高于对专业不了解和有所了解的学生(p=0.007,p=0.049)。专业行为和专业能力在年级分布上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p=0.065,p=0.247)。学生入学前通过书籍、电视或上网等方式来了解专业的情况,在对专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后才会选择报考专业,这一选择建立在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知和兴趣的基础上,因此认同感会更高一些。

(五)本科升学方式方面

在本科升学方式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在本科升学方式上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专业情感维度和专业行为维度在本科升学方式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经过LSD多重比较可知,本科升学方式为专升本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p=0.022;对口升学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及专升本的学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80,p=0.524)。普通高中、对口升学、专升本的学生接受的师资是一样的,在硬件方面所使用的是一样的设备和器材,学生获得发展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一样,因此,学生的专业认同在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维度没有显著差异。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要求较高,幼儿教师薪资待遇却较低,因此,普通高中升学来的学生在专业情感方面的认同感不高。普通高中的学生入学前很少接触技能学习,对口升学的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期间接触过钢琴、舞蹈、绘画等技能课,因此专业实践方面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擅长,专业行为上的认同感更高。(表4)

表4 本科升学方式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分析

(六)学习成绩方面

在学习成绩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能力及总的专业认同在学习成绩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显著性均小于0.001。经过LSD两两比较可知,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p<0.05。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比较认可,在学习中能感受到成就感,因此更愿意学习。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态度不认真,体会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因此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专业认同水平较低。(表5)

表5 学习成绩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分析

(七)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生源地方面

在担任学生干部及生源地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能力及总的专业认同在是否担任班干部和生源地上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学生无论是否担任班干部都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的规划,在周围学习气氛感染下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否担任班干部不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在生源地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乐观,因此,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都会考虑报考这一专业,生源地不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表6)

表6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生源地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分析

(八)学习条件方面

在学习条件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能力在学习条件上的显著性值均小于0.001,主效应差异显著。对学校学习条件比较满意的学生专业认可度明显高于认为其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认为学习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认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实训室建设等都能满足平时学习的需要,因此会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专业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专业的认同水平更高。而认为学校学习条件不好的学生可能会认为学校提供的设施等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专业认同水平较低。(表7)

表7 学习条件在专业认同各维度及总体上的差异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得出,学生在各个维度的专业认同以及总体专业认同均值都在3分以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专业情感维度得分最高,专业能力维度得分最低,并且在专业能力的认同方面最不稳定。年级、本科升学方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生源地不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学习成绩、学习条件、专业志愿选择原因、入学前了解情况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因此,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宣传和就业指导力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知,入学前对专业十分了解以及自己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最高。因此,学校要向学生全面地宣传学前教育专业,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性、阶段性的就业指导。首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加强就业前景的宣传,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3]其次,教师平时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本专业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入学前不了解本专业以及因为调剂或者他人建议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这部分学生,教师更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向他们传递正确的职业观,让他们正确认识本专业,改变他们“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学前教育学生只能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等偏见。最后,学校应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对接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通过这样阶段性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二)完善硬件设施,提供实践平台,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由调查结果可知,认为学校学习条件好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会更高。一方面,学校应增设硬件设施。例如,增设钢琴和舞蹈室,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再好的设备也要通过使用来体现其价值,学校要提高硬件设施的使用率,做到物尽其用,最终使人尽其才。另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同幼儿园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去见习或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体会到本专业的价值所在。通过增设硬件设施,提供校外实践平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生活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因此,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学校可结合本专业特色,举办多样的文化活动。[4]如定期举行学术交谈会或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竞赛,给表现优异者颁发证书或者小礼品作为奖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在宿舍文化建设中,鼓励学生增添一些文化要素,如悬挂教育家的画像或者名言警句,让学生不论在宿舍、教室还是实训室都能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四)建立本科导师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本科导师制即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入学开始,让优秀教师参与本科生的指导工作,对其进行全周期、全方位指导,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而实行的一项制度。首先,导师要明确工作内容。导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导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指导、科研指导、生活辅导、问题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其次,实施本科导师制,要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这有利于导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管理、自主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导师平时要与学生时常接触,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见面交流不少于一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学生排忧解难。最后,为使导师制得到良好落实,学校要将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院教师的考核工作。考核方法可采用导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核导师工作效果,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的依据之一。[5]学校应逐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激励机制,对考核合格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本科生导师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升学学习成绩幼儿教师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名落孙山
升学啦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