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REAM教育理念下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探索
——以厦门市第九幼儿园为例

2022-09-26

教育观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利用班级资源

缪 玲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0)

随着我国各项教育改革文件的出台,学校教育更加强调教师使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有学者认为,若教学目标是我们的目的地,那么教学资源就是我们的“燃料”和“粮食”,它是支持我们教学前进的力量。[1]班级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合理开发与利用班级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幼儿园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

为了了解幼儿园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情况,厦门市第九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通过课程阶段审议的方式分析了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情况,发现幼儿园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对班级课程资源的规划不系统、不全面;第二,在教室中教师提供的可用于支持幼儿创造的操作实践材料种类不多、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第三,教师对活动过程中师幼、同伴互动生成的或突发事件、现象等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足,缺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能力;第四,家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我园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如何建构系统化的班级课程资源以支持与推进班本课程的深入开展,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成果作为指导。STREAM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也可以为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如何基于STREAM教育理念开发与利用班级课程资源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STREAM教育与班级课程资源概述

(一)STREAM教育

STREAM由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Reading(阅读)6 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2]。STREAM教育理念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工程活动为核心,是历经探究过程的跨学科综合的教育模式。STREAM将STEM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向STEAM和STREAM延伸,增强了趣味性、生动性,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理解 ,更加契合幼儿身心特征与学习发展的需求。有研究指出,幼儿园和小学是对STREAM产生兴趣和形成相应身份意识的最好年级阶段,学前STREAM教育是STREAM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施学前STREAM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的STREAM教育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二)班级课程资源

目前,对课程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分别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空间、状态等维度对其进行分类。有学者指出,课程资源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总和,是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家庭和社区中任何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各种资源。[3]根据这一定义,本文中的班级课程资源是指班级课程实施过程中,班级可利用的有利于实现班级课程目标的人力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

三、STREAM教育理念下班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解决当下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园将STREAM教育理念融入班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如下工作。

(一)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点,绘制STREAM课程资源网络图

为促进班级STREAM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我园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点,建构了STREAM课程资源网络图,基于此引导班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

1.挖掘“工程”素材,建构主题活动内容网络图

闽南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工艺类、民俗类、游艺类、表演艺术类、语言类。[4]我园教师从不同类型传统文化活动中挖掘“工程”素材,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已有经验生成STREAM课程探究点,并预设相关活动。例如,我园教师挖掘闽南雕艺中漆线雕、石雕、影雕等内容中包含的“工程”元素,生成“创意影雕”“创意漆线雕”“雕艺坊开张啦”“自制展示架”四个STREAM探究点,预设系列活动,建构主题活动网络图,如图1所示,旗子标识处为STREAM课程探究点。

图1 闽南民间雕艺主题活动网络图

2.分析活动内涵,制订STREAM活动素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依据。制订主题活动网络图后,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主题活动STREAM探究点的内涵:先了解为什么做,再明确做什么,进而与幼儿共同商量如何做,包括和谁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用什么工具做、用什么材料做、用多少材料、做成什么样子等。确定活动内涵后,教师应融传统领域目标于STREAM素养目标中,具体表现为:融科学领域目标于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素养目标中,融语言领域目标于阅读、艺术素养目标中,融社会、健康领域目标于STREAM六大素养目标中。主题活动的STREAM素养目标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预设的,而是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活动轨迹阶段性动态叠加的。以闽南民间雕艺STREAM素养目标为例(表1),教师先预设了探究点一“创意漆线雕”的STREAM素养目标,之后叠加探究点二“创意影雕”的STREAM素养目标,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地逐步叠加素养目标。

表1 闽南民间雕艺 STREAM素养目标

3.紧扣STREAM素养目标,绘制课程资源地图

要顺利实现STREAM活动素养目标,教师就要紧扣STREAM素养目标,调动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课程资源。首先,教师应基于STREAM理念从人力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建构班级课程资源框架。然后,针对主题活动可利用的各种课程资源一一列出清单,并依据三点进行综合分析:第一,课程资源与实现课程目标的相关度;第二,课程资源的优越程度;第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难度和条件。[5]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可选择最现实、最优越的资源,绘制课程资源地图,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班级课程资源创造条件。课程资源地图可以由教师绘制,也可以师幼或幼幼合作绘制;可以按课程资源的四个模块分阶段整体绘制,也可以分模块按需弹性绘制。在绘制的时间、内容、形式上,应尊重幼儿的学习与表现方式。

(二)以班级教室为重点,打造STREAM教育资源空间

为促进班级STREAM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应以班级教室为基地,打造STREAM教育资源空间。教师应以班级STREAM课程资源地图为指导,创新呈现立体化的班级STREAM教育场景。

1.STREAM视角的班级空间设置

STREAM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融合,活动内容突出工程与技术,实践操作突出设计与制作。教室的区域设置应体现STREAM的学科综合性特点。首先,教师可整合传统的区域空间,创设具有科学探究、设计制作、表达表现功能的空间,投放相应的材料与工具,交互呈现STREAM各领域要素。例如,以科学区为主设置科学探究空间,依托操作区设置设计制作空间,整合音乐区、语言区、美工区、建构区设置表达表现空间。其次,材料投放突出STREAM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对有助于实现工程与技术素养目标的材料要重点搜集。例如,在闽南民间雕艺主题活动中,教师做了如下工作:对照资源地图,增加有可能引发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工程活动方面的图书、音像、图片;投放吹塑纸、黑色卡纸、KT板、石板、玻璃瓶罐等材料;投放铅笔、荧光笔、牙签、竹签、钢凿和刻刀等个性化工具;设计与制作可借鉴的相关主题网络资源,制作步骤图;提供支持设计或记录表征的各类工具图。

2.STREAM视角的班级墙面创设

借由墙面的示范、暗示、展示等功能,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墙面环境,将STREAM元素融入墙面创设,以支持幼儿的同伴交往、创意表达,展示幼儿与资源互动、生成STREAM相关经验的活动过程。首先,主题墙板可以完整呈现STREAM活动流程,在师幼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设计“我的问题”“我的设计”“我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我的改进”“最佳设计、制作投票栏”等版面,完整展示STREAM活动过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其次,三大功能区墙面也应适时、适当展现STREAM元素。例如:在珠绣主题活动中,科学探究区墙面呈现了幼儿对珠绣传统文化的感知经验,如图片、调查表,有关不同珠子的分类、对比、排序的探究记录等,融合了STREAM中的科学、艺术、数学元素;工程设计区墙面展示了不同的绣法步骤图,突出了STREAM中的工程、艺术元素;在创意表达区墙面展示幼儿个性化创作的作品,幼儿交流作品的语音、视频二维码等,融合了STREAM的所有元素。这样,教师赋予班级墙面新的活力,使它们从传统意义上的墙面布置走向具有STREAM特色的课程展示创新区。

3.动态创设班级STREAM课程资源空间

打造STREAM活动空间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在幼儿与STREAM空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及时、灵活地根据幼儿需要投入、调整课程资源,支持幼儿的学习探究,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的动态过程。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爱皮影”中,幼儿对皮影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从皮影模型、制作步骤图、皮影表演视频中了解了皮影的特点,明确了皮影制作的要点。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又提供了皮影艺术造型图、剪纸作品、雕刻工具、装订工具等,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而生成了剪纸剧本、皮影剧场等活动。

(三)以工程活动为切入点,捕捉STREAM课程生成性资源

课程生成资源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6]生成性资源一般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过程中生成。如果说科学地预设、规划资源是课程效实施的保障,那么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资源则是课程生动开展的催化剂。工程活动是STREAM教育的核心,是师幼整合应用STREAM各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为促进班级STREAM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应以工程活动为焦点,捕捉STREAM动态性生成资源。

1.规划灵活的工程活动计划,预设生成性资源

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实现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做充足的准备才有把握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在活动目标的把握与落实上,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幼交互作用形成的动态STREAM活动目标。例如,在闽南民间雕艺主题活动中,动态生成的STREAM活动目标涉及传统文化、科学、数学经验的延展,工具、材料、技术运用方式的不同选择,学习品质的培养途径。动态生成的目标充分肯定了工程活动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给师幼创设了一个充满挑战、激情的工程活动情境。[7]

在具体的工程活动过程中,要为幼儿的有效参与提供灵活的时间与空间。弹性的计划一方面可调动幼儿参与工程活动的热情,保证幼儿有充足的主动参与时间;另一方面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预留了空间。因此,教师需要预测工程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境,如:工程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幼儿会关注问题的什么角度;如果遇到幼儿不说、天马行空地说,幼儿有质疑、有争议、有矛盾,教师应如何来引导和启发幼儿;如果教师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幼儿却始终不理解,教师应该如何补充等。

2.保持动态生成的工程活动过程,捕捉生成性资源

有学者指出,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课堂教学层面,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过中动态生成的这一类素材性课程资源时,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体现出来。[8]规划工程活动计划后,教师应保持动态生成的工程活动过程,捕捉STREAM课程生成性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幼儿,引导幼儿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幼儿多角度、探究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关注教师与材料、幼儿与材料、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中生成的课程资源。例如,教师关键时刻对幼儿的启发,幼儿在工程活动中所提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过程中不断相互启发和质疑的点,教师与幼儿对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师从上述内容中可以发掘出更多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应认识到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只有联系幼儿的生活世界,在经验与生活之间搭建起桥梁,才有可能引导幼儿生成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可创生工程活动的情境,强调幼儿在实践情境中对知识的体验,提高教师的个体经验、师幼互动生成的经验的教育价值。

(四)建立家园STREAM教育共同体,共建共享STREAM课程资源

1.建立班级家长资源库,家园共建STREAM课程资源

班级家长资源库的建立应以教师为主轴,主动集结家长力量全面开发与利用班级STREAM课程资源。以我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实施为例,在人力资源方面,教师通过家长邀请了民间剪纸艺人、木偶表演艺人、陶泥技师、扎染技师来园组织剪纸活动和木偶戏展演活动,将中国经典的民间技艺引入幼儿园。在活动资源方面,教师借助家委会,将学前STREAM教育延伸到社区、社会场馆教育中,鼓励有条件的家长报名参加闽南本土文化体验馆活动,帮助家长和幼儿更好地了解闽南文化的相关人文知识、制作流程、工艺要求,更好地开展STREAM教育。在物质资源方面,教师鼓励家长收集闽南文化相关书籍、图片、文创物品。这样,教师用传统文化浸润童心,使家园合力成为协作共同体。

2.创新共同体互动模式,家园共享STREAM课程资源

教师应学会巧用信息资源,创新家园STREAM课程资源共享模式。首先,在STREAM理念宣传方面,幼儿园应将传统的现场观摩指导家长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教师可线上组织家长参加STREAM教育培训讲座,让家长了解STREAM是什么,明确自身可扮演的角色。其次,在STREAM制作实操方面,幼儿园可以线上展示STREAM主题探究活动,或线上播放STREAM活动视频,加深家长对STREAM活动的了解,调动家长加入幼儿园STREAM教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给幼儿留出“家庭创意角落”,支持幼儿的创意制作。最后,在STREAM制作成果分享方面,教师应鼓励家长之间自主搭建STREAM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展STREAM教育活动。例如,在闽南雕艺主题活动中,教师可结合传统节日定期举办线上直播活动,还可以举办跳蚤市场活动等,让幼儿亲手制作的有关闽南文化的STREAM作品走出家庭、走向社区,推动家园社共同关注幼儿STREAM素养的提升。

我园的实践证明,STREAM理念融入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升了幼儿的STREAM素养,提高了教师的STREAM课程领导力。在我园班本化STREAM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以STREAM理念为导向,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科学、系统地甄选、培植,使班级潜在的课程资源变成现实的课程要素,丰富了课程内涵,扩展了课程外延,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实现了文化的创生,保证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了班本化STREAM课程的品质。在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清晰地认识到,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瞄准幼儿需求,不断创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和方法,要充分调动幼儿、家长、社区人员、专业人士等参与班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 进而全面提升STREAM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利用班级资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