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家庭教育期望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2022-09-26暴晓康

教育观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图谱检索期刊

暴晓康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家庭教育期望是指家庭对受教育者未来教育成就的希望和期待,多指抚养者的教育期望或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1]家庭教育期望对个体学业成就、家庭地位代际传递、整体人口素质提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3]家庭教育期望不仅对个体教育获得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还对整个社会教育程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家庭教育期望和家庭教育投入、教育行为等均有内在联系,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生态移民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让移民对教育充满希望是少数民族地区减贫脱贫、防止返贫的长远之策。[4]

近年来,众多学者在家庭教育期望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学界对家庭教育期望的量化统计与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明晰家庭教育期望的研究状况和未来趋势,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家庭教育期望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教育期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思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保证检索数据的权威性和全面性,选择高级检索类型,检索范围为期刊,主题为教育期望。考虑到2000年之前相关研究文献较少,设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22年5月,共检索出693篇学术论文。为检索出更具代表性及高质量的成果,设定期刊来源类型为CSSCI、CSCD、北大核心,以家庭教育期望和教育期望为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索出367篇核心期刊文献,这些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些年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人工剔除会议、通知、新闻等无效文献,共得到342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软件是由德雷赛尔大学(美)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文献计量分析工具,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成为近年来在信息分析中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词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5]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时间发展、空间分布、研究主题等角度,对家庭教育期望的相关研究进行描述统计和数据挖掘,绘制出知识图谱,并对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研究进展及特点

(一)时间发展趋势

从时间发展来看,2000—2022年的相关研究整体上呈现出缓慢发展—短暂下降—快速发展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6]。如图1所示,2000年至2010年,发文量缓慢增加,从1篇增加到10篇,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出现短暂下降;2012年起,呈现迅速增长趋势,2020—2021年发文量48篇,达到最高峰;2022年文献未完整,截至5月份。

图1 2000—2022年发文数量变化趋势

(二)空间分布特点

对文献来源机构和作者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期望研究在空间上表现为独立、分散状态。对各科研单位的发文量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年发文量位居前五。由表1可知,师范类和综合类高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表明这五大科研单位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表1 发文量排名前5的机构

同时,由CiteSpace生成的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图2)可知,该领域研究的节点数量338个,连线234条,密度为0.0041,作者合作关系总体密度较低。另外,对作者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例如,南京大学以吴愈晓等人为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以胡咏梅等人为代表,研究者对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其合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综上可知,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分散,且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名校,研究者之间没有形成跨地域的学术合作。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三)研究主题分析

1.期刊类别分析

期刊类别指的是刊载文献的期刊种类,通过期刊类别及发文量可以大致了解研究进展和层次。对文献来源期刊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表2),《教育研究》的相关发文量最高,其次是《社会》《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和《农业技术经济》。从各类期刊的平均发文来看,以教育学期刊为主,社会学期刊次之,社会学期刊的载文量近些年不断增加,反映出家庭教育期望受到多个学科领域重视,研究主题出现跨领域、多学科趋势。

表2 发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

2.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题和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关键词以及频次可以推测研究焦点,在一定时间内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越能说明这是当前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对关键词图谱进行分析发现(见图3),该领域研究知识图谱中节点350个,连线527条,密度为0.0087。相对于作者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结构形态已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但总体结构分布仍比较分散,学业成绩(表现)、性别差异、影响因素等是共同关注的主题。

图3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基于上述分析并参照关键词知识图谱,对每一个研究方向的高被引文献进行精读发现(表3),研究主要分为三大方向:一是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家庭教育期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三是家庭教育期望的“桥梁”作用研究。

表3 高被引排名前6的文献

第一,有关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述分析,对相关文献梳理后发现,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主题,研究者从家庭、学校、个体等视角探究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国外学者对家庭教育期望的探索要早于国内,并且取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20世纪60年代,布劳和邓肯提出“地位获得模型”,确立了以家庭资源理论为主流的解释逻辑;之后的学者在“地位获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威斯康星学派把教育期望和重要他人等变量作为中介纳入该模型,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地位获得模型”。[7]在国内,杨春华较早地从家庭角度探讨“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子女教育期望之间的关系”,由职业和学历所象征的社会阶层对子女教育期望有着重要影响,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石。[8]在随后的研究中,刘保中等人不仅讨论了家庭社会地位这个宏观概念,而且从更加微观角度探讨了家庭背景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程度。[9]除家庭因素外,吴愈晓等人从学校角度出发,发现学校阶层、质量、环境和班级对学生的教育期望有着显著影响,并对后续学术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10]钱祥升等人基于个体角度,研究人口学因素、个体学业表现、教育期望一致性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作用,该研究使得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因素更加全面和完整。[11-13]总而言之,就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影响家庭教育期望的因素主要为家庭、学校、个体三大方面,呈现出角度多元、内容深入具体、主题多样的研究趋势。由于家庭教育期望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影响,而单因素探讨的缺憾已逐渐被学界认识,在未来研究中对于其他因素(政策、心理等)产生的影响,还有待关注。

第二,有关家庭教育期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期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2005年,安雪慧较早地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业成就,研究发现对儿童的教育期望对他们的学业成绩的提高有积极作用。[14]王甫勤等人以大学教育获得为期望,研究得出在少年时具有大学教育期望的人,最终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从而转化为大学教育获得的优势。[7]庞维国等人借助PISA测验开展的研究显示,父母教育期望对子女的学习成绩具有显著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高,孩子的成绩越好。[15]综合来看,家庭教育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有着一定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对研究文献进行阅读后发现,虽然研究对象涉及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他群体以及民族地区的专门研究更少。

第三,有关家庭教育期望的“桥梁”作用研究。“桥梁”作用亦是中介作用,一端连接着家庭,另一端连接着子女,在两者之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早期的影响因素研究相比,教育期望的“桥梁”作用研究是近几年国内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2015年,杨宝琰等人提出家庭教育期望具有中介作用的思想,即经济资本通过父母教育期望和学校教育关注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学业成绩。[16]在之后的研究中,杨中超发现家庭背景对子女发展除直接影响外,家庭教育期望作为中介因素产生的间接影响可能更加隐蔽、持久。[17]近年来,相关研究越来越聚焦于家庭教育期望的中介影响,反映出有关家庭教育期望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期望对受教育者成长的深层影响。

三、研究思考

第一,从研究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期望的研究角度正向着多元化发展,从家庭开始逐渐延伸到学校、文化、个体、社会等方面。相关研究内容更为深入、主题更为多样,引起了教育学以外的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学者的关注与探讨。在多元化的今天,学术研究需要打破传统二元论的分离形式,以整体性视角研究教育问题,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正如思想家莫兰所言“知识是在学科之间被分解、肢解和箱格化的,而现实或问题愈益变成多学科的、横向的、多维的、整体的”[18]。为此,在未来的家庭教育期望研究中,应积极推动跨领域、多学科研究,以多元思维为方向,促进教育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范围及对象有待进一步扩大。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基于CEPS和CFPS调查,以此为数据来源,调查对象主要为初一和初三学生,其他年龄、年级群体的调查相对较少,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及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期望研究也较少。受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限制,跨民族、跨地域的家庭教育期望研究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加强对少数民族、不同群体的关注。

总体而言,有关家庭教育期望的研究一方面要紧跟教育期望研究前沿,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另一方面应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形成具有较强科研潜力的学术团体,特别是进行跨地域、跨学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图谱检索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绘一张成长图谱
期刊问答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杂草图谱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