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家长陪伴孩子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以日照市为例

2022-09-26名,张静,张莹,岳

教育观察 2022年24期
关键词:陪伴问卷情绪

李 名,张 静,张 莹,岳 桢

(1.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7;2.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山东日照,10446;3.河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南新乡,453007)

一、引言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作为起点和支点,其作用不容小觑。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的观点,这引起了人们对家庭建设、发扬家庭美德的重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庭教育。[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的责任。因此,有必要探究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家长对孩子陪伴的现状,以找出影响家庭教育的客观因素,寻求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山东省日照市7所小学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的家长,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借助问卷星工具匿名调查,将小学生家长陪伴孩子现状调研问卷,以接龙的形式在班级群收集数据。该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家长和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陪伴孩子的情况,如陪伴人员、陪伴时长、陪伴时家长的情绪、陪伴时孩子的行为表现等。问卷投放时间为2019年4月,持续一个月,回收302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 2824份,有效率93%。

(一)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克隆巴赫指数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通过 SPSS 26.0软件分析,本问卷Cronbach’s α为0.913,说明问卷信度较强,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效度分析

为保证问卷效度,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当所有变量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平方和接近0时,KMO值越接近于0,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弱,原有变量越不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1,说明问卷效度越好。本问卷的 KMO值为 0.986(表1),证明此问卷变量间相关性很强,可信度高。

表1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陪伴情况整体较为乐观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需要家长的帮助。本研究把家长的陪伴情况分为“全程陪伴”“大部分时间陪伴”“陪伴较少,检查作业为主”“从不陪伴,偶尔询问完成情况”。调查显示,“全程陪伴”的家长占11.9%,“大部分时间陪伴”的家长占37.6%,“陪伴较少,检查作业为主”的家长占43.8%, “从不陪伴”的家长占7.7%。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越来越少。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家长陪伴小学生的整体情况

(二)陪伴人员以母亲为主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照料与陪伴,一般情况下母亲的情感细腻,父亲的情感深沉。在家庭教育中,就“以谁为主陪伴孩子”进行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母亲陪伴孩子占81%,父亲陪伴孩子占16%。父亲的陪伴行为约占母亲的1/4。还有少量家庭以祖辈、家庭教师陪伴孩子为主。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如部分父母尚未意识到自身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存在“家庭教育责任推诿给学校”“父亲角色缺失”等现象。[3]

图2 小学生家长陪伴人员

(三)家长的陪伴情绪与孩子的成绩无相关性

对家长的情绪爆发进行分析发现,家长的情绪爆发与孩子的成绩无相关性。这里的情绪爆发是指出现暴躁生气的情绪。如图3所示,不管是“优秀”“良好”“较好”还是“一般”的孩子,当“学习认真度、专注度较差”时,家长情绪爆发的人数都处于峰值,分别为405、710、158、382人。在“作业结果的准确率不高”“孩子对指出错误的反应消极”等情况下,家长情绪爆发的人数相对较低。

图3 以孩子成绩为基准的家长的情绪爆发人数

(四)陪伴时间偏短,引导能力有限

由表2可知,在陪伴时间上,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普遍较短,陪伴孩子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较低,陪伴孩子的时间在0.5—1.0小时的家长最多,占比44.44%。

表2 家长陪伴内容及参与占比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陪伴具有相关性,其中认为两者密切相关和相关性较大的家长占81.59%,认为两者毫无关系的家长仅占0.42%。可见,家长的认知上水平较高,但在行动上还需进一步提升。此外,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态度、效率、方法等方面。其中,关注孩子的态度、效率、方法的家长人数最多,约占比88.21%。从家长对孩子的非智力引导、启发情况出发,本研究发现42.50%的家长认为自身的非智力引导能力良好,在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较好。12.90%的家长只意识到了要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但自身能力有限,并未对孩子进行适当引导。

综上所述,小学生家长在陪伴中存在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第一,大部分家长会选择陪伴孩子,“从不陪伴”的家长比例不足8%。第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避免情绪爆发。第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注重孩子的性格、态度、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同时,小学生家长在陪伴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随着年级的增长,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将“陪伴孩子”与“辅导作业”概念等同起来,主要表现为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以补习为重点内容[4],只是“辅导”,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讨学习。第二,家长陪伴比例失衡,陪伴孩子的任务更多交由母亲负责,家庭教育中出现严重的父爱缺失。第三,尽管大多家长可以做到“情绪平和”地陪伴孩子,但是情绪爆发依旧很明显,如何学会控制情绪仍是家长的必修课。第四,陪伴时间有限,受工作、家务等影响,家长真正全程陪伴孩子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导致家长与孩子沟通有限,对孩子了解不充分。

四、建议

(一)家庭内部

1.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教育孩子的任务大部分交给母亲。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将重心放在工作中,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不了解,而母亲又忙于各种家务。这可能会导致夫妻双方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教育方向不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夫妻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是教育一致性的前提条件。父亲的要求与母亲的期盼统一,双方才能共同协作,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陪伴,同时拉近亲子距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合理管理情绪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家长往往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回到家后难免身心疲惫。当孩子表现优异时,家长心情舒畅;一旦孩子行为表现不当,部分家长会情绪失控,大发雷霆,存在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工作压力的现象,对孩子而言,这会留下难以治愈的心理阴影。因此,夫妻双方应共同努力将家庭打造成“避风港”,在回家之后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有效缓解因工作压力大带来的负面情绪。家长要加强情绪管理,可通过学习心理学、放松身心、深度阅读等方式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负面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提升陪伴质量。

3.注意观察孩子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家长的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显得弥足珍贵。孩子渴望家长的陪伴,而很多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陪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如果繁忙的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较短,就可以通过更有效的亲子互动来提高陪伴质量,避免出现陪伴冷漠的问题。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观察孩子的生活,适时通过鼓励让孩子感觉到温暖与爱护,给予孩子信任和安全感,这有助于让陪伴更有温度,提升陪伴的质量。

4.进行自我提升

新时代的小学生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新的信息,部分家长凭借自身的旧知识储备很难满足孩子的需求。新时代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以身作则,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从而提升孩子的能力,塑造孩子的性格。然而,有些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信息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因此,部分家长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种种问题和矛盾。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因此,要提高陪伴质量,家长就要进行自我提升,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才有提高陪伴质量的基础。

(二)家庭外部

1.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公共权威部门多层次、宽领域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服务,有助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多依靠班主任,然而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工作侧重点以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主,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关注不够,同时缺乏个性化服务。我国的公共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尚未普及,46.8%的社区未建立家长学校或家教指导机构。[5]对于现有的社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很多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多针对一般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不深入,难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服务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社会多方面配合和长期努力,如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素养;中小学创立家庭教育指导部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解答家长困惑,根据孩子的发展现状制订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对策;社区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与学校部门相互配合,以开展亲子活动、举办家庭小会议等方式,多模态助力家庭教育指导,精准提供有效服务。在接受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背景下,家长才能有效地提升陪伴孩子的质量。

2.宣传现代化家庭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思想滞后有可能导致陪伴过程中家长对孩子指导不明确、教育内容不与时俱进、降低家庭教育质量。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家长需要掌握现代化家庭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孩子。相关部门要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依托多媒体技术,扩大宣传范围,以现代化家庭教育思想为内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满足家庭教育所需。社区、学校可定期评选“最美家长”,从实际问题出发,邀请家长进行演讲活动,分享教育经验,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供其他家长学习。家长只有掌握了现代化的家庭教育思想,才能尊重孩子,更好地陪伴孩子。

3.完善法律体系

健全的家庭教育法律体系是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催化剂。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我国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但还需要配套的、细化的法规的保障。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但是要使每位家长都从尽义务教育转变到尽责任教育,相关部门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具体情况。比如,各地区的教育现状不同,针对不同具体情况的相关法规还需逐步完善。法律将家长责任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助于家长高质量地陪伴孩子,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高质量的家长陪伴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了家长陪伴孩子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分析,如家长如何避免在孩子面前情绪化,如何将学校、家庭、社会家庭教育统一等。接下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家长陪伴孩子的实践操作层面。

猜你喜欢

陪伴问卷情绪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