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吸气肌肌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2-09-26李文涵郭立敏
李文涵,郭立敏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颈椎病、外伤等因素造成的脊髓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多发于胸腰段。不同节段的脊髓损伤可对感觉、运动、呼吸等神经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相关研究表明,脊髓损伤病人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0%~34.6%,国内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占死亡总数的91.66%[2],因此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脊髓损伤病人的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腹式呼吸运动,虽能改善病情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训练过程枯燥,病人无法对训练效果有直观的认识,部分病人欠缺训练积极性,导致康复效果差异较大[3]。相关文献表明,呼吸肌训练在改善脊髓损伤病人肺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应用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我科83例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19~63(45.86±5.75)岁。观察组:男25例,17例,年龄18~65(46.22±5.17)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损伤诊断标准[5]、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②病人签订知情同意书;③能完成呼吸训练。排除标准:①伴有肋骨骨折的病人;②伴有严重脏器损伤的病人;③伴有气胸等疾病不能完成训练的病人等。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腹式呼吸锻炼:①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训练、支撑减压训练、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每项训练每次5~10 min,每天1次,持续训练30 d。②指导病人坐位或半卧位,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在呼吸时通过双手感受腹部与胸部的运动,调节至呼吸时加强腹部运动,然后缩唇缓慢呼出气体,同时下压腹腔,以增加腹腔内压。每次10 min,每天2次,持续干预30 d。
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同对照组,反馈式吸气肌训练具体措施为:①首先同步breathe-link和pow-erbreathe K5软件,然后将breathe-link引导至训练模式,病人取半卧位,戴好鼻夹,手握呼吸训练器,用嘴唇含住咬嘴,确保密封环境。②训练时应保持胸部及肩部肌肉放松。指导病人尽力呼气,然后通过挡板尽力吸气,吸气时越快速越好,然后缓慢呼气,在体积速度条指示器达到底部时进入下一次呼吸循环,每天2次,持续干预30 d。
1.3 观察指标
1.3.1 吸气肌肌力 在干预前后采用powerbreathe K5对两组病人吸气肌肌力进行评估,病人用扣包含住滤嘴避免漏气,然后用力深吸气,之后缓慢突起,重复实施30次。系统根据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生成吸气肌相关参数。每例病人测试完成后更换滤嘴。测试包括吸气流速峰值(PIF)和吸气肌肌力值(MIP),MIP可反映吸气肌力量,PIF可反映吸气肌克服阻力的能力。
1.3.2 肺功能 在干预前后采用肺通气功能评估设备对两组病人静态肺通气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FV1)、用力肺活量(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各指标均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3 呼吸困难程度 采用改良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在干预后对两组病人呼吸困难程度的主观评分进行评估。量表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提示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
1.3.4 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期间对两组病人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吸气肌肌力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脊髓损伤属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除表现出躯干感觉、肢体感觉、运动功能等障碍外,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受损[6]。脊髓损伤平面在T12节段以上可导致病人呼吸肌功能部分丧失,尤其是肋间肌和膈肌肌力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功能障碍,导致病人肺功能降低、咳嗽无力、痰液不易排出等,对病人的呼吸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增加了肺部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7]。抗阻力吸气肌训练是通过Power Breathe 呼吸训练器结合breathe-link进行负荷训练的方式,可根据病人的吸气肌强度调节训练阻力[8-9]。
肺通气的动力来源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呼吸肌功能障碍可引起肺通气功能障碍,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可导致呼吸肌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呼吸肌麻痹,进而发生咳嗽无力、呼吸耗能增加、分泌物不易排除等症状,进而影响肺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PIF、MIP水平及FVC、FEV1、MVV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提示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可有效增强病人吸气肌肌力,提高肺功能。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心肺功能,腹式呼吸配合训练可通过增强呼吸肌群,增加肺内气流量,同时增加小气道内气压,维持小气道扩张,降低气流阻力,但由于训练中缺少对肺内气流容量目标的明确限定,导致病人训练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11-13]。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采用powerbreathe K5呼吸训练仪对病人进行训练,通过快吸慢呼的方式针对吸气肌进行抗阻训练,在训练时提高了呼吸道阻力,使呼吸肌强度随吸气阻力的大小而变化,可使病人训练强度维持在最佳状态,能够协助病人改善吸气技巧,增加吸气肌肌力,提升气道廓清能力,提升肺活量。同时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还可提高病人心肺输血、输氧效率,促进淋巴回流,有助于促进病人预后康复[14-15]。此外,联合使用breathe-link软件,可在训练过程中对病人反馈训练结果,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引导病人改进吸气技巧,有助于提高病人训练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干预效果优于腹式呼吸运动[16]。
脊髓损伤病人由于存在呼吸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反射性胸腹部肌张力增高,膈肌运动失常等因素,易导致病人发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造成呼吸道阻塞[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提示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可有效降低病人呼吸困难程度。腹式呼吸训练主要是锻炼呼气肌及吸气肌群以加强呼吸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呼吸形式,降低呼气阻力,提高呼吸效率,但对呼吸困难症状的改善却不能满足临床预期[19]。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可提升肺功能,增强吸气肌肌力,提高对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能力,改善呼吸道功能减弱情况,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症状[20-21]。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训练在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疗效不显著,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较少有关。本研究尚存不足,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短,并缺少对病人出院后训练的监督,可能导致部分病人完成量不足,后续应严格要求病人同时延长随访时间,为临床带来更详细的结果。
综上所述,针对胸腰段脊髓骨折伴不完全损伤病人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效果显著,能明显增强吸气肌肌力,提高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