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化角度 丰富音乐性课堂
2022-09-26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中心小学胡梦甜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中心小学 胡梦甜
低年级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以至于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掌握音乐的知识技能。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所学内容呢?研究表明,小学生受所处的生长环境影响,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认知比较清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化因素融入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学习。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动情歌唱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音响。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所处的地点不同、环境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强弱也有所不同;所遇到的事情不同、人物不同,我们感受到的声音情绪也大不相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所设计的实践活动都应该围绕音乐展开。在歌唱处理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化场景去引导学生如何从声音强弱、旋律高低、情绪体验等方面更好地演唱歌曲。
例如,笔者在执教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匈牙利的儿童歌曲《火车开啦》时,考虑到本单元是以“郊游”为主题的,因此创设了“去匈牙利旅游”的生活情境。而火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对此较为熟悉。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以一段火车行驶时的音效作为导入,学生感受鲜明直观,再让他们根据生活所见,用拟声词来模仿所听到的声音:第一组模拟火车启动时的汽笛“呜呜”声;第二组模拟车轮启动“哐当”声;第三组模拟快速前进时的大小车轮与轨道摩擦的“咔嚓”声。教师用指挥手势来引导学生分组加入并模仿火车前进时声音的强弱对比,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无形中强化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长短,以及发声音量的运用,为后面的歌曲二声部表演做好铺垫。接下来自然过渡到新歌教学上,有了交通工具,笔者化身导游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坐火车去郊游啦,让我们排好队准备进站吧!”笔者利用课件把车票票面设置成歌曲里的节奏,让学生运用音乐节奏完成检票口进站环节,读对即可进站上车。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再次自主规范了歌曲节奏。笔者通过课件出示卡通小火车托马斯的形象,继续发掘学生的童心童趣。播放课前录制好的火车列车员配音,引出歌曲《火车开啦》。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在读歌词的过程中,继续加强巩固歌曲节奏。利用旋律线的高低起伏来表示火车经过的道路路况复杂,学生从旋律线中感受到火车司机驾驶技术的娴熟。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歌曲情感。让学生跟着旋律路线画一画,树立音高概念,发现并找出相同、相似的旋律乐句,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去学唱歌谱、填入歌词。在歌曲处理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前面铺垫的火车游戏,回想日常生活中在站台等火车时,火车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火车驶来时,距离由远到近,声音由弱到强(第一乐句渐强);
火车启动时,音量由小到大,声音由弱到强(第二乐句渐强);火车行驶中,司机的心情愉悦,火车发出的声音有活力(第三乐句MF中强—F强);火车开向远方了,声音由强再变弱(第四乐句渐弱)。
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场景准确地用不同力度的声音和情感去用心演唱歌曲。他们在生活中所习得的认知远远比教师的讲述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场景,也更容易接受理解。如在歌曲表演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演唱的基础上加入拟声音效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作,跟前面的火车启动导入游戏前后呼应;在拓展部分,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设置方向图标,并在音乐中不断转换,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开火车的活动,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师生回味无穷。
二、创造生活化拟声体,鼓励学生表现音乐
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去思考、去尝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小小演奏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的音乐、创造出的音乐是教材上学不到的,这就间接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热爱音乐的感情。日常的生活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体验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在表现歌曲这一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歌曲内容选择合适的声效、配上合适的节奏,以此来丰富音乐的层次,从而对音乐进行二度创造。
课例1: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歌曲《我是小鼓手》
这是一首四二拍的充满童趣的歌曲,生动形象的歌词表现了小鼓手的神气、自豪、喜悦之情。在拓展环节,笔者拿出了大鼓和小军鼓,分别演奏给学生听,让学生有听觉上的分辨能力,学生总结出大鼓音色低沉、小鼓音色清脆的特点。笔者接着引导学生:“除了用乐器伴奏,请你思考还能用身边的什么物体声音来代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呢?”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学生能很快想到用拍击凳面来表示大鼓的砰砰低沉,用拍手来表示小鼓的咚咚清脆,采用这样的方式,操作性强、学生的参与度高。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分组练习,然后跟范唱伴奏,并交换大、小鼓分组,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被激发,音响节奏律动效果非常好。
课例2: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歌曲《夏日的雷雨》
这是一首简洁、易上口的谜语歌曲,歌词描写了夏日风、雷、雨、电等自然景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对于夏日雷雨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上本节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任务,先将学生分为风、雷、雨、电四个讨论小组,并让他们从家中找一些便于携带的物体来模拟风、雷、雨、电的声音。在学完歌曲后,笔者让学生拿出自己携带的物体并展示本组成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首先第一组学生拿出了塑料袋,只见他们双手抖动,往塑料袋里装入了空气,并发出了呼呼声,这是模仿风的声音。
风声(抖动塑料袋):
第二组学生拿出了饼干盒,敲击铁盒底部,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这是模仿雷的声音。
雷声(拍铁盒):
第三组学生拿出了一些小铁勺,他们相互敲击,形成了清脆的叮叮声,这是模仿电的声音。
电声(敲击铁勺):
第四组学生拿出了塑料瓶,里面装了数量不一的小豆子,轻摇塑料瓶,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重摇塑料瓶,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这是分别模仿小雨和大雨的声音。
雨声(摇晃塑料瓶):
通过寻找并利用生活中的发声物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无限激发,笔者也通过这一简单的课堂实例验证了“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因音乐而精彩”的理念。
三、创编生活性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想象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演唱歌曲比欣赏乐曲更容易表现,他们可以通过音高结合歌词,直接明了地表达音乐。那如何让乐曲欣赏变得通俗易懂呢?肢体语言在某一方面会比情感语言更易于学生理解。旋律结合动作,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达。笔者以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下册乐曲《在钟表店里》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在钟表店里》由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乐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小钟表们走动工作的场景,由四个乐句重复出现组成。在聆听这一部分时,笔者引导学生以大清晨钟表店开门了,小钟表们都在快乐地滴答滴答地工作着展开想象,并请学生来模仿钟表工作时的样子。学生用双手分别模仿时钟的分针和时针,用弹舌表示滴答声,跟着音乐旋律转动。学生再次聆听时,笔者提出问题:“钟表们走动了几圈?”学生跟着笔者一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钟表,参与度很高,效果非常好。聆听完第一乐段后,学生准确说出钟表走动了12圈,此时是中午12点。
第二部分旋律优美、抒情,到了中午,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钟表们需要睡午觉。中间连接了一个短暂的引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准确听出,这是钟表店主人在给小钟表上发条的声音。紧接着音乐盒旋转了起来,传来一段美妙温柔的旋律。在这一乐段,笔者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音乐盒中旋转的公主,身体自由跟随着音乐轻轻摇晃并旋转。有了肢体语言的支撑,音乐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为接下来第三段的聆听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再现部分,与第一乐段有所不同。笔者继续引导:“午休结束啦,下午的动作又开始啦!让我们跟着小钟表一起动起来吧!”学生继续用左右手模仿钟表走动,用弹舌表示钟表的滴答声。这一次钟表只走动了4圈,说明到了下午4点,这个时间,钟表店该下班啦!最后出现了一段各种钟表的声响,笔者请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用动作对一种类型的钟表进行模仿,以此来表现钟表们的欢乐。整首乐曲在沉浸式体验中欣赏完毕,师生融合度较高。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歌词描绘了生活场景,生活赋予了音乐灵魂。音乐是多样性的、灵动的;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无穷的。生活给予了学生丰富的阅历,音乐让学生插上了创造的翅膀。教师需要用自身专业素养并结合有趣的教学语言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善于发现音乐中的生活素材,能在歌曲学习中很好地发挥和运用这些生活化的元素,让音乐课堂更加情境化、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