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实践
2022-09-26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小学 周 静 葛 晴 孙 艳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依据“大概念”格局而设置的。怎样利用好单元整体性功能,通过勾连、互融单元教材内容串联起零散的习作点,设计、研磨教学过程,实现读写互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切实提高想象类习作指导的实效性?本文试以本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本单元的前期教学中,学生已通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学习,感受到想象的大胆与神奇,学习到初步的想象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体验到奇妙想象带来的愉悦;教师也从中了解到学生在想象、创编故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以此为基础,有机整合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好单元习作。
一、活用例文“助写系统”,发挥指导功能
“习作例文”板块作为习作策略单元的一部分,安排在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之后,“习作”之前,是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而编排的,指向学生习作的行之有效的“助写系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仿写范本。同时,“习作例文”在单元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连接着阅读感知和写作实践。教学时,一方面可借助例文,指导学生获得对本单元习作知识的感知、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呼应和承接,有选择地帮助学生学习借鉴,用实、用活例文,从而顺利完成单元习作。
(一)借助旁批,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中,铅笔的每个梦想都是根据所在的地方,结合相关景物做出的合理想象,旁批意在提醒学生展开想象要依据事物的特点。如跳进荷塘,就会想象自己是阴凉的伞;来到菜园里,就会想象自己是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来到小溪边,就会想象自己是水鸟的船篙、蚂蚁的木筏。这些想象很大胆,也很合理。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颠覆了惯常思维的想象,顺着尾巴的思维,反方向去发挥想象,创编出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故事。文中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样的反向想象可以让想象变得更加新鲜、有趣。
(二)关注句段,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
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在叙述铅笔的每个梦想时,都是先交代到达的地点,再提出问句“知道我要做什么吗”,随即给出答案。这样的设问句读起来轻松又活泼。另外,文中排比段的运用结构明了,五个梦想段落结构一致,层次清晰明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则通过尾巴的讲述展开故事情节,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尾巴的自豪、得意、高傲、自负等。反向想象的趣味也在“尾巴”的语言表达中表现得尤为凸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写作特点进行想象,感受语言表达的奇趣。
(三)随课微练,激发想象思维的火花
随课微练是训练学生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的微型练习活动,课上可以指导学生“学着说”,也可以让学生“仿着写”,如:
以上微练,从填写式到模仿式,再到完全放手的想象练说、创写,学生通过例文的学习,读中悟法、说中练法、创中固法。随后,教师出示“初试身手”中的故事《瞌睡虫找朋友》开头部分,让学生续编故事。这样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以口语交流和书面分享的方式进行的随课微练,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能主动将课文中提炼出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创编的故事中。
二、搭建习作“思维支架”,助力写作过程
习作板块“奇妙的想象”是对本单元前期训练的大集合,从选材、构思、拟题、修改、评讲等多方面指导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重视支架的搭建,从想象兴趣的激发、调动,到想象方法的习得、运用,再到如何将想象的内容写清楚、具体,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
(一)唤醒想象之趣——导情
课堂伊始,师生谈话从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展开,紧接着,教师通过播放动画展示了一组学生用手指印画出的想象到的事物,接着让学生说说印象深刻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个内容是单元习作“初试身手”板块中“在纸上按出自己的小手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的体验活动与精读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后练习的自然衔接。教师这样引导:“看似普通的手指印,因为有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这些有趣的想法不仅可以用画画的方式呈现,还可以用精彩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走进了“想象超市”,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习作话题,创编想象故事。这样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活跃思维的驱动下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互动,为接下来的想象故事创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单元教学内容的穿插与勾连,通过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做到既瞻前又顾后,也能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二)搭建想象支架——导思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习作兴趣很快被激发。此时,教师又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开阔思维,厘清思路。如在交流《一本有魔法的书》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本书有哪些魔法?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经过师生对话交流,逐步呈现出一幅以“一本有魔法的书”为中心,渐次发散为“文字”“图片”“其他”的思维导图。聚焦“文字”这一关键词,学生想象这本书可以“自动解答”,可以“语音对话”,还可以“变成实物”等;围绕“图片”这一关键词,学生想象它可以“场景再现”,可以进行“影像放映”,还可以“时空穿越”等;而围绕“其他”这一关键词,学生想象它可以“变化大小”“改变材质”“实现愿望”等。(思维导图如下)
教学时,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学生的习作思路清晰化。同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思考转化为文字,使文字表达更具条理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言语表达、突破想象习作的难点,让习作指导更加有趣、有效,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
(三)丰富细节之处——导写
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不难,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但下笔成文的时候,学生习作还是显得简单笼统、缺少深度和细腻度。如何引导学生将想象故事写清楚、写具体是本节习作课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细节体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追问,抓住学生想象的薄弱处,或点拨,或提醒,从而拓宽学生想象的广度,挖掘想象的深度,让细节丰满起来。以《一场“特殊”的谈判》的指导为例:
师:你领到的特殊任务是什么呢?
生:代表全人类与新冠病毒谈判。
师:哇,这项任务既光荣又艰巨,还极具挑战性!与这个特殊的对手谈判,你们会将谈判地点设在哪里呢?
生:在一间红绿相间的屋子里,屋子中央有一层玻璃罩,使我与同伴不会被感染。桌子上还有个“语言转换器”,有助于谈判顺利进行。
师:我们很好奇,人人惧之、恨之的新冠病毒到底什么样子?
生:他们体型似皇冠,浑身散发着荧光,没有五官,只有密密麻麻的触手在空中飘浮。这就是新冠病毒。
师:“浑身散发着荧光”“密密麻麻”这两个词用得好,很形象!
师:那谈判进行得还顺利吗?
生:哎,也是一波三折,不过尽管病毒先声夺人,但我们据理力争,最终我们大获全胜!
师:你们到底是怎样让新冠病毒彻底服输的,能具体说说谈判过程吗?
生:我们对新冠病毒这样说——“新冠,你这次感染人类,不过是想给人类来个‘下马威’,展现自己的威力。可你没想到的是,在灾难面前,人类始终是团结的,白衣战士赶赴前线,有经验的专家研究疫苗,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对抗病毒。我劝你们还是尽早撤兵,否则到时候你们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也坚信,阴霾之后一定能够见到阳光!胜利必将属于人类!
学生开始表达时,想象比较笼统,缺少一些细节,特别是缺少“神秘感”,教师通过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想象,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再现人们和病毒“谈判”的过程,文章也由粗放到细致,这样一个可视化的指导创作过程,是扎实有效的。
(四)激励赏析之悦——导评
在学生完成写作后的分享环节,教师结合学段学情、课程标准等要素制定了本次习作评改星级要求。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星级)小组评价(星级)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故事情节神奇,想象大胆关注细节描写,清楚具体
评改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评改作用的发挥:一是体现在师生的教学对话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用心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渗透写作技巧,利用现场的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体现在对学生习作例文的引领、点拨、纠错、完善中——如“你觉得同伴的文章有哪些精彩的想象之处?还有哪些不足”;三是集中体现在“自主习作共评改”板块,在自主习作、自我评改的基础上,再组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使学生在互文对照与评改中再次深化对本次习作目标与方法的认知。课堂教学结束前,以完成一篇绘本故事、参加“奇妙的想象岛”故事分享会、班级开展“创想大王”擂台赛等,为学生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生动讲述新鲜奇特的创编故事,将想象带来的乐趣持续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乐趣和动力,也让学生不断增强读者意识,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以上单元习作指导过程,教师凭借例文,从指导学生仿说、微练到创作、评价、修改,巧妙搭建了一个个支架,充分展开了“想象习作”这一学习指导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够真正有所变化和提升,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服务,这也正是当下习作教学孜孜以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