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趋势分析及预防机制构建*
——以理工类院校H大学为例

2022-09-23华北电力大学朱晨逸张怡雯

区域治理 2022年34期
关键词:理工科健康状况因子

华北电力大学 朱晨逸,张怡雯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其成人成才乃至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等明显增大,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而这些问题在理工科大学生中更为突出。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趋势研究与追踪分析,对于更好为国家建设发展筑牢人才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献分析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刘秀英对河南省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中发现,13.7%的大学生属于危险人群,其中有7.8%的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缺陷[1]。总体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仍旧存在。

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源头、过程、结果、保障管理,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和日常预警防控。

值得注意的是,学界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专门研究不足,并且研究模式较为单一,多为缺乏发展预测机制的横向分析,研究对策多为事后补救而非事先预防。

基于此,本文以理工科院校H大学学生为例进行数据分析,在对样本进行趋势分析与追踪预测的同时,区别文、理工科学生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探究专业、性别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机制。

二、基于实证研究的H校近十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趋势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数据收集

本文内所有数据来自H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2013年至2021年近十年来,H校大一新入学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数据结果,共计26403个样本。其中,理工科专业22830条,文科类专业1998条,文理兼收类专业1575条;男性18221条,女性8182条。

2.数据预处理

(1)数据录入

对原始数据结果进行逐年清洗,赋值汇总。

(2)变量选取

本次数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对抗、恐惧、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十个量表因子,及总均分、阳性项目均分两个计分结果。同时,由于本次研究重点针对理工类院校大学生,所以特此筛选H校理工科大学生数据作为对比对象之一。

(3)预测模型

一方面,研究将探索过去十年来H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症状指数变化趋势,并探究变量间相关性关系。另一方面,研究还将对2022年—2026年未来五年H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得出相关预测指数。

(二)H校近十年新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1.总症状指数(1-5分)

(1)总症状指数在五年来呈稳定下降趋势

近十年来总症状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H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向好发展(见图1)。

图1 2013年至2021年总症状指数均值变化趋势

(2)轻度与中度病症程度有趋于严重的走向

由图2可知,无症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趋势愈发向好,但轻度病症与中度病症有愈发严重的趋势。

图2 2013年至2021年总症状指数变化趋势

2.各因子症状指数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三项比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得分,但抑郁与其他两个因子相较过去仍不理想(见图3)。

图3 2013年至2021年各因子均值变化趋势

(三)H校未来五年新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测

基于均值建立霍尔特线性趋势模型。所有平稳R方>0.6,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显著性<0.01,具有较高显著性。

在模型预测中,未来五年H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向良性发展,见表1。

表1 H校未来五年新入校大学生指数预测

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作出预测,H校未来五年新入校理工科大学生将与整体呈相同特征,总症状指数以每年0.01的速度呈线性下降趋势。

(四)H校未来五年新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

1.总症状指数

性别、院系与年份均构成影响总症状指数的显著因素,其中年份为显著负相关因素。

2.各因子症状指数

性别在对抗与偏执两个因子上构成显著影响,院系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两个因子上构成显著影响。而年份在强迫症状、恐惧、与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构成显著正相关影响,与其余因子均构成显著负相关影响。

三、结论与讨论

(一)近十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向好

本项目初期根据经验认识及学界目前主流观点,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不断恶化的假设,并拟定对策方向为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机制构建。但分析结果表名H大学十年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断向好,与预期结果有所不同。

本次数据研究对象为大一入学1-2月的新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该研究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持。

(二)虽然总体向好,但病症程度仍存在风险

从图2可知,近两年的轻度症状指数与中度症状指数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在后续大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中,应针对已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建立长期干预机制。中学也应完善心理健康预警筛查机制,尽可能提前降低心理问题风险。

(三)未来五年的预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趋势仍将向好

根据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结果,2022年至2026年未来五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将不断向好。说明在如今国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管理的政策引导之下,学校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在未来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而实现这一成果不仅要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更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健心”保驾护航。

(四)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文科类大学生

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在理工院校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良好。我们认为,理工科大学生对心理变化不够敏感,较重的课程任务也使得他们无暇去思考心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较少有相应的心理负担[2]。同时理工院校本身以理工科专业为核心,专业前景较为乐观。而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相对弱势,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前景不明等问题。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理工科大学生的阳性项目均分高于文科类大学生,表明当出现心理问题时,理工科大学生的症状程度将更加严重。毕研洁与段玉虎在对文理科专业学生心理障碍调查中发现,理科生的心理压力高于文科生。在过度的学业压力下,会因自我认识不清晰而难以调节自身情绪。文科类则大学生由于一直接受人文教育,懂得通过一定方式扼制病症激化[3]。

(五)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

男生虽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女生,但男女生均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方面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该现象的成因可能与社会环境影响[4]、社交不适与一时无法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转变相关。

男女差异方面,男生相对在对抗、偏执两个因子上病症程度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多为理工科专业,而理工科大学生又具有思想机械化等特征相关。

女生在恐惧、焦虑、抑郁三个因子上有病状的概率上显著高于男生,可能与就业歧视[5]、针对女性的犯罪事件频发有所关联。同时,女生本身对待事物更加认真,没能取得理想成绩、“容貌焦虑”等,都可能造成焦虑与抑郁。

(六)建立“中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机制迫切

由于人的心理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考虑到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使不同层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相互衔接,这就需要中学与大学之间加强心理育人工作的协调。

四、政策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近十年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向好,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政策建议的构建应当以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向好趋势、针对性解决现存风险为主要抓手,并从以下三方面不断完善。

在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方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咨询辅导传统模式创新,注重结合不同阶段学生需求取向开设相应定制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日常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活动。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区别化的辅导,定制专业、性别等专门辅导内容与形式。

在促进“中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方面,应加强目标、内容、过程、评价衔接,使各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各有侧重,分工明确,从而实现学生的心理成长的平稳发展。

在发展高校心理健康预防及支撑机制方面,定期对不同院系、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与比较,总结其发展趋势及具体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打造心理素质拓展实践训练营等实践活动品牌。同时还应关注到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心理需求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对于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女大学生开展相关自我认同教育活动,对于学业压力过重的理工科学生鼓励参加减压小游戏等。

猜你喜欢

理工科健康状况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不理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