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
2022-09-23广东中正环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詹淑威
广东中正环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詹淑威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已相对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和实施,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开展起到积极及关键的作用。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笔者基于多年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新挑战,并给出在新形势下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相应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的针对性、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及降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它是对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反思和总结,是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和手段,是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障[2]。
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受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例,根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受理公示,仅2022年3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受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高达上百个,涉及化工、制药、家具、塑料制品、道路建设等不同行业类型,而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项目与相关环保规划、政策、技术规范的相符性进行了分析,对项目建设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对项目所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从而从源头降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
(一)企业管理不规范
各大企业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所以要加强整治,企业为了实现更好发展,会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串通,对评价结果改动[3]。部分企业为了利用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的资源投入,减少实际支出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带来的后果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不公平竞争不但对环境影响评价市场产生恶劣影响,而且会对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影响百年大计。
此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需详细阐述各建设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具体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等,且对污染物源强、污染物防治措施可行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于在项目的后续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可按照相应环评文件及其批复内容落实相关建设内容。然而,有部分企业在环评阶段,并未完全确认项目设计内容,为尽快使项目落地,提供的资料与后续其实际建设内容有冲突,导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理论内容无法较好地应用于实践。
(二)人才缺失
目前许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环保咨询公司大多面临相关人才缺失的问题,由于人员不足,导致项目进度拖延或为了进度牺牲报告质量等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环评审批部门审批难度等。人才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涉及行业广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行业认知度要求高;第二,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收入不高,工作量较大,低匹配度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第三,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高速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人员缺口大,短时间不易填补。
第一个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科技及经济发展的进步,并基于市场发展的需要,有许多建设单位开发了许多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对其经手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详细了解其工艺流程,并分析其产污环节、污染物源等,尤其是一些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且不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环评工作人员需要对各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学习了解,进而认识到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等。上述原因决定了对环境评价行业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行业认知要求较高。
第二个方面,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工作者收入平均值不高,收入中位数和上限均不高,但业主方通常为了推进项目落地,给予了环评项目报告书(表)的编制时间通常比较紧迫,因而导致环评工作者压力较大,不高的收入与较大的工作量形成错位,低匹配度导致人才稳定性较低,流失率高。
第三个方面,如前述,环评工作者需要极强的专业素养,而专业素养的建立周期较长,即从普通毕业大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需要企业提供多维度的人力物力支持和自身的积累进步。这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培养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成本,专业队伍培训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环评行业的迅速发展。而随着国家乃至行业政策对于环评建设的严格要求,环评从业人员缺口逐年上升,新生人才的供应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三)评估标准不统一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开展了较长时间,且已发布较多的技术导则,尤其是近几年,对多个环评相关技术导则进行了修订,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等。(近年更新的部分环评相关技术导则及主要修订内容如表1所示)。2018年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有效规范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
表1 近年更新的部分环评相关技术导则及主要更新内容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环评从业单位发现目前仍有部分导则的个别条款并不是很明确,对于同一个项目报告的评估,不同专家所持意见也不尽相同,且各地环保局评估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在评估相同的问题时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环评从业人员对各方进行协调和答复需要大量时间。虽在颁布新导则后,已举办过一些培训会议,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解读,然因非正式函件或下发文件等,审批过程中部分审批部门并不认可。
评估标准的不统一势必带来环评结果的差异,加强环境评价评估标准的统一完善迫在眉睫。
(四)公众理解不够
现阶段,虽然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在国家宣贯后有所提高,但实际情况仍未达到要求。大部分人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不强,对于环境治理的参与不积极。一般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无法支撑公众参与,导致公众参与度下降,进而居民不能够理解环境评价工作带来的长远利益。具体到每个环评项目的开展时,民众不能切身体会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的即时效益和短期经济利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乃至整个环境治理工作,可以造福子孙后代,具有低碳经济效益,能够带来长远利益的大方向。切实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环评认识,让他们驻足当下,展望未来,看到长远效益,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理解,加大公众参与,进而让环评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顺利。
三、新时期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
(一)规范市场运作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实质性监控,公众监督要落到实处,切不能百口难诉。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制度虽然已经建立完成,如何保持科学正确的监督态度至关重要。在其职,谋其位,尽其力,担其责,有关部门及人员在审批中需合法化、透明化考虑问题,充分采纳公众建议。现阶段,我国缺乏整体管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监管机制,致使缺乏设计评价指标的合理依据。另外,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市场准入资质参差不齐,有关机构评价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很多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处理。
相关部门还应扩充评价指标和内容,重视资源分配,还需要更加注意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如生态标准、影响强度、环境敏感地区、环境现状、污染物控制能力、环境影响评估等。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网络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应用使市场更加透明规范。
(二)加强人才培训及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久久为功。加强人才培训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人才培训和管理战略规划。根据不同的人才设计制定不同的培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针对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内容培训;对评价人员进行评价技术、评价方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的培训;对相关行业部门则进行评价关系和评价沟通方式的培训。因此,通过不同的培训主题、形式、内容,使得培训更加行之有效。
(2)加强培训及管理反馈。对于人才培训工作,可阶段性开展交流分享会,让培训师和培训学员分享心得体会,了解培训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切中痛点,深化培训效果。对于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会议,了解人才需求,使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形成正反馈、正循环。强化人才专业素质的同时又稳固了团队。
(3)建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高技术要求,需要从业人员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突破行业认识界限,拓展自身原有工作领域,进而具备成为一名合格环境评价工作者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实践出真知。
(三)完善相关技术导则实施细则
新时期下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愈加严格,在高要求下,需配套完善的技术导则及其实施细则,其可作为环评从业人员及各地审批部门的技术指引文件,对环评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引。如发布详细的导则条款注释文件或解读说明,特别是针对日常环评单位及环评审批部门争议较多的条款及问题,并且建议以各类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使其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完善相关技术导则实施细则可提高环评工作市场秩序的规范程度,进而使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四)增强公众宣传
新时期下,有关部门需要打破传统环评工作的局限,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到环评工作当中,确保项目在实施期间降低环境破坏。公众参与的落实离不开公众宣传,增强全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进行加强,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从身边小事了解环保工作的益处;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不仅保障了公民知情权,也是实现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由于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影响,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坚持不懈地增强公众宣传,使群众正确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权益。
四、结语
综上,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研究对未来我国环境治理和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人才缺失、评估标准不统一、公众理解不够等问题急需解决,规范市场运作、加强人才培训及管理、完善细则制度、增强公众宣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现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环保事业能够更好、更健康地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