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及ERK/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2-09-23汤志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青蒿素试剂盒氧化应激

王 瑞,汤志水,周 林,贾 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西安 710061)

烧伤是由火焰、热液、强酸等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创伤类疾病[1],其疼痛程度、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容易给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极大伤害[2]。皮肤烧伤严重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炎症、水肿、出血、疼痛等症状,往往造成创面愈合缓慢、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现状,给社会带来严重负担[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控炎症介质产生、氧化应激等反应[4,5]。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的一种衍生物,有较好的抗炎、抑菌、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等功效,其水溶性、吸收和治疗皮肤炎性疾病效果较好,且毒性较低、易代谢,是一种治疗潜力较大的化合物[6,7]。本研究通过构建大鼠烧伤模型,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雄性SPF级SD大鼠,体质量(230±20)g,购于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Y(粤)2018-0002。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双氢青蒿素(纯度≥98%)购于广州茵格润化工原料厂(B21182-20 mg);磺胺嘧啶银(SS)乳膏购于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72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LISA试剂盒、白细胞介素1β(IL-1β)ELISA试剂盒、白细胞介素6(IL-6)ELISA试剂盒、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过氧化氢酶(CAT)检测试剂盒(PT516、PI303、PI328、S0131M、S0101M、S0051)购于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兔抗ERK1/2(ab184699)、兔抗p-ERK1/2(ab201015)、兔抗JNK(ab199380)、兔抗p-JNK(ab47337)、兔抗GAPDH(ab9485)、山羊抗兔IgG(ab6721)购于Abcam公司。

TGL-16B高速离心机购于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ChemiDoc MP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购于美国BIO-RAD公司。

1.3 大鼠烧伤模型构建及给药

参照陈华等[8]的方法,采用金属砝码烧伤法进行大鼠烧伤模型构建。烧伤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随机分组:模型组、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SS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将金属砝码置于37 ℃温水中,其余按烧伤模型构建相同方法处理大鼠。将双氢青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按照无水乙醇与橄榄油1 ∶1的比例加入橄榄油,配制成含双氢青蒿素的橄榄油和无水乙醇混悬液,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5,50,100 mg/kg[7],涂抹在大鼠创面,每天1次;sham组和模型组大鼠创面涂抹等量的橄榄油和无水乙醇混悬液,每天1次;SS组大鼠涂抹SS乳膏2.0 g,每天1次[9],至大鼠创面愈合。

1.4 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计算

在药物处理3,7,14,21 d时,观察并拍照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大鼠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

1.5 样品获取

药物处理21 d时,麻醉后摘取眼球取血2 ml/100 g,血液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取上清液,放入-20 ℃保存。之后处死大鼠,切下创面全层皮肤,一部分加入生理盐水,用于制备组织匀浆;一部分放入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创面病理变化检测;一部分放入-80 ℃保存,用来检测ERK1/2、JNK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

1.6 大鼠创面病理变化检测

将大鼠创面皮肤在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使用乙醇脱水后,进行石蜡包埋,切成5 μm厚度切片。经HE染色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1.7 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检测

将大鼠冻存血清快速解冻后,使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TNF-α、IL-1β、IL-6水平。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8 大鼠创面组织MDA水平和SOD、CAT活性检测

将大鼠创面皮肤使用生理盐水制备组织匀浆,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MDA水平和SOD、CAT活性。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9 大鼠创面组织ERK/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JNK)表达检测

取1.5中冻存皮肤组织制成组织匀浆,使用RIPA细胞裂解液、BCA蛋白浓度检测试剂盒提取蛋白并定量。经SDS-PAGE凝胶电泳后,半干转印到PVDF膜上,使用5%脱脂奶粉封闭2 h,分别加入ERK1/2兔单克隆抗体(1 ∶1 000)、p-ERK1/2兔单克隆抗体(1 ∶1 000)、JNK兔单克隆抗体(1 ∶1 000)、p-JNK兔多克隆抗体(1 ∶1 000)、GAPDH兔多克隆抗体(1 ∶1 000),4 ℃孵育过夜;加入二抗(1 ∶5 000),室温下孵育1 h。完成后滴加发光液,使用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采集图像,Image Lab软件进行条带灰度值分析。

1.10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的影响

参与造模的大鼠出现明显的烧伤创面,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大鼠药物处理3 d时,除双氢青蒿素高剂量组创面出现较明显红色外,其余各组间未观察到明显差异(见图1)。药物处理7 d时,模型组大鼠创面出现明显渗出,并伴有结痂现象;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和SS组创面相对干燥,未观察到明显渗出,有结痂,且结痂有脱痂趋势(见图1)。药物处理14 d时,各组创面面积均缩小,尤其是双氢青蒿素高剂量组;模型组创面仍有渗出,且脱痂趋势不明显;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和SS组创面渗液极少,脱痂明显,可观察到创面处有新生背毛,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相较于SS组更加明显(见图1)。药物处理21 d时,模型组创面仍未完全干燥,结痂未完全脱落,创面仍然明显;SS组新生背毛明显,结痂也未完全脱落,创面虽也明显缩小,但依然清晰可见;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结痂基本完全脱落,创面被新生背毛覆盖,皮肤恢复良好,且恢复程度有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见图1)。

药物处理3,7 d时,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药物处理14,21 d时,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SS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见表1)。双氢青蒿素对大鼠创面愈合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SS组。

2.2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药物处理21 d时,模型组大鼠创面多数趋于愈合状态,但仍存在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结构完整度较差、上皮细胞分化生长不佳等情况。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创面完全愈合,无炎性细胞浸润且上皮细胞生长良好,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与正常皮肤组织基本接近。SS组创面基本愈合,中间部位上皮细胞完整覆盖,但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组织还存在一定差异性(见图2)。

图1 各组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情况Figure 1 Burn wound healing of rats in each group

表1 各组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率

2.3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SS组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对TNF-α、IL-1β、IL-6的降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比较,SS组TNF-α、IL-1β、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双氢青蒿素中剂量组比较,SS组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IL-6水平差异不大(P>0.05);与双氢青蒿素高剂量组比较,SS组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P<0.05,见表2)。

2.4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创面组织MDA水平和SOD、CAT活性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SOD、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SS组MDA水平明显降低,SOD、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间MDA水平和SOD、CAT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组与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比较,MDA水平和SOD、C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与双氢青蒿素中、高剂量组比较,SS组MDA水平显著升高,SOD、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见表3)。

图2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 (HE,×200)Figure 2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wound tissue of rats in each group (HE, ×200)

表2 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

表3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MDA水平和SOD、CAT活性

2.5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创面组织ERK/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ERK1/2/ERK1/2和p-JNK/JNK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和SS组p-ERK1/2/ERK1/2和p-JNK/JNK明显降低(P<0.05),且双氢青蒿素各剂量组间p-ERK1/2/ERK1/2和p-JNK/JNK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组与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比较,p-ERK1/2/ERK1/2和p-JNK/JNK无明显差异(P>0.05);与双氢青蒿素中、高剂量组比较,SS组p-ERK1/2/ERK1/2和p-JNK/JNK明显升高(P<0.05,见图3,表4)。

1. sham组;2.模型组;3.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4.双氢青蒿素中剂量组;5.双氢青蒿素高剂量组;6.SS组图3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ERK、ERK1/2、p-JNK、JNK蛋白表达Figure 3 Expression of p-ERK, ERK1/2, p-JNK and JNK proteins in wound tissues of rats in each group

表4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ERK、ERK1/2、p-JNK、JNK蛋白表达

3 讨论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为了促进烧伤创面愈合,防止感染和伤口向更深的皮肤层发展,充分的烧伤创面护理是必要的[10]。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烧伤的药物是极其重要的。

皮肤在被烧伤后,创面部位会发生炎症反应,组织中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面伴有炎性渗出液[11]。炎性渗出液对创面愈合有一定作用,它能够稀释创面组织中的致炎因子和毒素、带走炎症灶内代谢物,并且渗出液中有抗体、溶菌素等物质,帮助减少创面部位病原体或毒素,然而渗出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在创面部位长期存在会引起组织水肿,反而会加重损伤,影响愈合[12,13]。有报道称,双氢青蒿素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6,7]。但是,目前尚无其在治疗烧伤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烧伤模型,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大鼠创面在药物处理14,21 d时,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创面部位基本无炎性渗出,脱痂明显,且新生背毛生长趋势良好,组织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另外,创面愈合率也显著提高。这提示,双氢青蒿素能够帮助提高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速度、缩短愈合时间,并且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皮肤烧伤会导致组织细胞受损,而细胞受损会促进TNF-α、IL-1β、IL-6等大量炎症介质产生[14],这些炎症介质又能反作用于细胞,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导致更多炎症介质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减缓创面愈合速度和时间[15]。皮肤烧伤会引起组织水肿,造成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正常能量代谢失衡,大量自由基产生,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发生。过量自由基会破坏细胞正常组织,如活性氧能够与细胞膜脂质相结合,产生MDA等有毒物质[16,17]。另外,氧化应激反应会抑制如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引起氧化抗氧化失衡加重,促进氧化应激病理过程持续进行[18]。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创面组织MDA水平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而与模型组比较,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TNF-α等炎症因子及MDA水平明显降低,SOD和CAT活性明显升高,这与双氢青蒿素在小鼠银屑病样皮肤炎症中的抗炎作用一致[19]。这提示,双氢青蒿素能够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组织损伤,促进大鼠创面愈合。

MAPK是细胞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胞质功能调控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20,21]。ERK、JNK是MAPK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二者被激活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存在密切联系[22,23]。磷酸化ERK1/2和JNK水平的下调有助于烧伤皮肤瘢痕疙瘩的形成[2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RK1/2和JNK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双氢青蒿素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RK1/2和JNK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这与上述研究一致。说明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减少ERK1/2和JNK磷酸化蛋白表达,抑制ERK/JNK通路激活,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利于烧伤创面愈合。然而,本研究仅初步探讨了双氢青蒿素能够抑制ERK1/2和JNK的磷酸化水平,但其是否通过抑制ERK/JN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后续将通过通路激活剂的干预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综上所述,双氢青蒿素对大鼠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双氢青蒿素能够通过降低ERK1/2和JNK磷酸化蛋白表达,抑制ERK/JNK信号通路活化,从而减少TNF-α、IL-1β、IL-6等炎症介质产生,同时能够提高SOD和CAT抗氧化酶活性,帮助维持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猜你喜欢

青蒿素试剂盒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质量评价研究
玻璃珠-涡旋振荡改良法用于硅藻DNA 提取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确诊新冠肺炎需要核酸检测试剂盒?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18F—FDG配套试剂盒的开发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铅诱发机体氧化应激效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