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加减治疗风热湿蕴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2022-09-23谭美丹谢家平
谭美丹,谢家平
(1.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中医科;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感染科,湖南郴州 423000)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主要以肢体抽动及喉中发出怪声或是口出秽语为临床表现,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缓慢且迁延,通常伴随多种行为问题,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常用氟哌啶醇、盐酸硫必利等药物来治疗该病,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服药时间长,且有诸多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等[1]。中医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需注重疏肝平泻以顺其风木之性,使肝风平而诸症可息[2]。消风散加减中包含荆芥、防风、蝉蜕等中药成分,能够起到扶土抑木、平肝健脾等功效,本研究主要探讨消风散加减治疗风热湿蕴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对患儿神经及肌肉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4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52例多发性抽动症风热湿蕴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66±1.6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4.02±0.25)年。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7.52±1.2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96±0.47)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父母或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中惊风病风热湿蕴证,西医参照《实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4]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关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②未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等。排除标准:①伴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近3个月接受过相关治疗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氟哌啶醇(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468,规格:2 mg/片)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开始0.05 mg/(kg·d),分2~3次口服,5~7 d后酌情增至0.075 mg/(kg·d)。观察组患儿采用消风散加减进行治疗。具体方剂组成如下: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生地黄、木贼均6 g,知母、苍术、当归、菊花、鸡内金均5 g,谷精草、钩藤10 g,石决明15 g,甘草3 g。服用方法:采用广东一方制药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分早、晚开水冲泡,充分溶解后服用。5~7岁每次50~70 mL,8~12岁每味药增加1/3剂量,每次服80~100 mL。两组患儿总疗程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根据患儿治疗后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5]的改善情况判定其治疗的效果。显效:患儿治疗后的减分率≥70%。有效:患儿治疗后的30%≤减分率<70%。无效:患儿治疗的效果未达到上述标准(减分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6]改善情况:依据自制量表评估治疗后患儿挤眉眨眼、耸肩摇头、张口噘嘴、清嗓等4个主证方面的变化情况,每项总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③对比两组患儿的肌肉功能:使用YGTSS量表评价,其中发声抽动、运动抽动总分均为25分,总体损害程度总分50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④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5-羟色胺(5-HT)水平:采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约3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CTH、COR、5-HT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
组别 例数 挤眉眨眼 耸肩摇头 张口噘嘴 清嗓观察组 26 2.60±1.062.65±1.232.15±1.030.86±0.03对照组 26 4.80±1.913.85±1.684.59±1.862.52±0.83 t值 -5.135 -2.939 -5.852 -10.19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肌肉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肌肉功能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肌肉功能比较(分, )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肌肉功能比较(分, )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 总体损害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17.72±2.26 14.29±2.27* 16.99±2.14 13.22±1.15* 27.99±3.21 22.46±3.64*对照组 26 17.68±2.34 10.32±1.69* 17.25±2.09 10.46±1.83* 28.27±3.19 20.35±2.47*t值 0.094 7.153 0.443 6.511 0.315 2.44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ACTH、COR、5-HT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ACTH、COR、5-H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ACTH、COR、5-HT水平比较( )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ACTH、COR、5-HT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皮质醇;5-HT:5-羟色胺。
组别 例数 ACTH(ng/L) COR(μg/L) 5-HT(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754.46±14.71 523.58±11.42* 29.86±5.55 18.12±2.67* 75.74±16.71 55.37±13.46*对照组 26 755.07±15.68 612.97±13.44* 30.34±5.51 21.25±3.14* 76.27±17.69 64.85±10.27*t值 -0.145 -25.844 -0.313 -3.872 -0.111 -2.8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作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快速抽动,或喉中发出秽语等发声抽动,具有反复性和不自主性,治疗周期整体较长,又称作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该病可继发于病毒、细菌感染之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可影响患儿日常交流、学习及性格等多方面,而且病程迁延且易反复,若不积极治疗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严重者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自卑、孤僻等,而难以融入社会。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多巴胺与该病有一定关系,或与基底节纹状体的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以及该受体超敏感有关[7]。目前多发性抽动症常规治疗以西医用药为主,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此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反弹,且长时间服用易出现情绪低落或躁动、反应迟钝、头晕乏力、迟发型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导致治疗难以坚持。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中医“惊风”“筋惕”“肉瞤”等范畴。中医认为,多发性抽动症可由风邪所致,患儿因素体阴虚,易反复发生感染,并伤及阴分,另病久生虚,造成五脏失调,情绪抑郁,发为抽动、胸闷、异声等为主。患儿发病初期,以实证为主,日久虚中挟实。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病机主要归于肾亏、痰扰、脾虚,终致肝风内动[8]。古代医家认为该病可由肝、脾、肾、心等脏腑异常有关,加之风、火、痰、湿等诱而发病。因此治疗关键就在于合理恢复肝、脾、肾正常功能,调理人体的风、火、痰、湿。消风散本为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本方考虑和运用了疏散祛风、养血熄风、祛风胜湿等多种祛风法,柔润清养,补运兼施,补不留邪,攻不伤正。荆芥、防风祛风解表,牛蒡子、蝉蜕清热散风,知母、生地黄润燥滋阴,苍术可祛风散寒,当归补血,又因肝风上扰头目,加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谷精草、木贼、菊花清热疏风明目;鸡内金健脾消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凉肝熄风之效[9]。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各项肌肉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接受消风散加减治疗可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患儿体质,可稳定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病情,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可以达到提高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生活质量、利于患儿成长发育的目的[10]。
ACTH、COR、5-HT作为常见的神经递质,其水平异常变化可导致脑抑制功能不足,进而易对患儿注意力造成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是临床上多种神经精神类型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常见的有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类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可存在一定的功能异常亢进[11]。在应激源的作用下,能够促进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大量分泌与释放,进而促进ACTH、COR的充分表达,并能够直接作用于肾上腺,引发机体一系列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并参与多项记忆、注意力、学习等行为反应,对患儿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加重患儿的抽动症状,阻碍病情恢复。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钩藤中的钩藤碱能够抑制脑部匀浆脂质的过氧化进程,阻止由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的神经毒性作用,进而减轻神经元损伤,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调节脑区功能,减轻患儿神经症状[12]。地黄中的有效提取物能够纠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状态,同时可以保护神经系统,促进患儿病情恢复[13]。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ACTH、COR、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接受消风散加减治疗可改善其机体功能损伤程度,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消风散加减对可有效减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肌肉及神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