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前对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2022-09-23祝春东
祝春东
(武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德州 253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病情相对严重的冠心病亚型,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患者发病后伴有心肌缺血反应,病情凶险,随着病情发展,易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1]。急诊介入治疗是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可促使冠脉血流灌注恢复。有研究指出,急诊介入治疗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增强介入治疗后患者冠脉复流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7.49±8.31)岁;男、女患者各有13例、1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7.82±8.14)岁;男、女患者各有14例、10例。两组之间针对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比。此研究经由武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对此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诊断标准,经症状及体征观察、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②具备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指征,接受急诊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不良事件;②入院前合并出血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给予患者顿服80 mg阿托伐他汀(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规格:20 mg/片)、300 mg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片)、600 mg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片),再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定位病变血管,将病变血管扩张,并植入支架。观察组在冠脉介入治疗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规格:以替罗非班计50 mL∶12.5 mg),经冠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剂量为10 μg/kg,在3 min内注射完毕,再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滴注速率为6~8 mL/h,持续滴注24 h后,再行冠脉介入治疗(与对照组介入治疗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凝血功能指标。采集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4 mL作为样本,以3 000 r/min的速度持续离心处理10 min,分离得到血浆。取血浆开展凝血功能指标检验,采用凝固法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②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血液黏度计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③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根据CT造影检查时的冠脉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评估,分为0~3级,冠脉远端无血流灌注即0级,冠脉远端有少量血流灌注但无法充盈血管即1级,冠脉远端有血流灌注但血管至少经3个心动周期方可充盈即2级,冠脉远端有血流灌注且血管能在3个心动周期内充盈即3级。④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⑤心肌损伤指标。取剩下的外周血液样本2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对样本开展持续10 min的离心,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⑥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卫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生活质量,量表分为4个维度,即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单个维度最高100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继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⑧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出血事件包括:结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T、PT、APTT均明显延长,且观察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别 例数 TT PT APT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 17.89±2.42 23.95±2.78* 12.14±1.63 16.29±1.95* 25.34±4.21 36.19±5.26*对照组 24 17.74±2.36 20.78±2.65* 12.01±1.67 13.95±1.78* 25.10±4.17 30.42±4.59*t值 0.217 4.043 0.273 4.342 0.198 4.049 P值 0.829 <0.001 0.786 <0.001 0.844 <0.001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 )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 5.52±0.78 3.82±0.37* 12.76±1.61 9.27±0.87* 2.43±0.42 1.32±0.35*对照组 24 5.54±0.79 4.71±0.50* 12.89±1.57 11.24±1.09* 2.45±0.39 2.03±0.36*t值 0.088 7.010 0.283 6.920 0.171 6.928 P值 0.930 <0.001 0.778 <0.001 0.865 <0.001
2.3 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TIMI血流3级占比均在治疗后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在观察组中明显更少,心绞痛发作单次持续时间在观察组中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
表4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min)观察组 24 6.59±1.32 2.34±0.75对照组 24 8.24±1.65 3.19±0.98 t值 3.825 3.374 P值 <0.001 0.002
2.5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TnI、CK-MB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
表5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cTnI: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cTnI(μg/L) CK-MB(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0.88±0.230.50±0.16*49.51±3.3743.20±2.39*对照组 240.89±0.210.68±0.19*49.78±3.2546.39±2.94*t值 0.157 3.550 0.283 4.125 P值 0.876 0.001 0.779 <0.001组别 例数
2.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在两组中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表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4 73.96±5.17 87.05±6.59* 73.45±5.13 87.39±6.28* 73.52±5.49 86.47±5.78* 73.42±5.16 86.92±5.71*对照组 24 73.81±5.20 80.34±6.42* 73.23±5.14 80.87±6.17* 73.34±5.31 79.16±5.23* 73.18±5.09 79.83±5.40*t值 0.100 5.649 0.148 5.737 0.115 7.264 0.162 6.988 P值 0.921 <0.001 0.883 <0.001 0.909 <0.001 0.872 <0.001
2.7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8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结膜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致使心肌血流灌注中断后引起的一种心肌急性缺血反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中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类型,患者发病时较突然,发病后会反复发生心绞痛[5-6]。随着病情进展,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易伴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其心源性猝死风险。临床上主张尽早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治疗,介入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对冠脉管腔进行扩张。然而,在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由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性强,其血小板的活化聚集风险较高,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对冠脉复流较为不利,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7]。
盐酸替罗非班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可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血小板Ⅱb受体和Ⅲa受体,与血小板Ⅱb受体、Ⅲa受体有效结合,可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避免血栓形成,确保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的冠脉复流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①治疗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的TT、PT、APTT均明显更长,观察组的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浆黏度、cTnI、CK-MB均明显更低,TIMI血流3级占比在观察组中更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在观察组中明显更少,心绞痛发作单次持续时间在观察组中明显更短,生活质量评分在观察组中明显更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观察组中更低,说明盐酸替罗非班在患者冠脉介入术前应用可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从而增强冠脉复流效果,减轻心肌损伤,减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后患者出血事件未增多,用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前,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可有效延长凝血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冠脉微循环,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控制心绞痛发作,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