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在多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2-09-23师思源李慧婷李博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急诊科分级病情

师思源 李慧婷 李博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病区,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郑州 450000

多发创伤为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生主要指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造成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或器官的损伤。创伤发生的因素较多,常包括摔伤、高处坠伤、重物砸伤及交通伤等〔1〕。在创伤发生后患者常会出现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及休克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且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为了预防创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其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采取有效的转运护理措施至关重要〔2〕。CRAMS评分为近年来临床评估病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评估病情的轻重程度,为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护提供重要依据,而标准化分级转运通过区分轻重不同程度的创伤,实施层级转运〔3〕。本文拟探讨多发创伤患者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损伤发生后12 h内入院治疗;②具有明确的外伤史,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和器官受到创伤;③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组织功能衰竭者;②精神、认知功能异常,无法进行研究患者;③转运过程中出现其他突发事件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40例;年龄25~60岁,平均(35.61±3.21)岁;损伤类型:摔伤18例、重物砸伤11例、交通事故伤31例、高处坠落伤6例。研究组男49例,女25例;年龄27~65岁,平均(38.75±4.52)岁;损伤类型:摔伤21例、重物砸伤9例、交通事故伤28例、高处坠落伤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急诊医护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患者病情对其进行转运,并配备转运需要的药品、物品及设备,对于有明显标志的危重症患者,应启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程序〔4〕。

1.2.2研究组 实施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

1.2.2.1CRAMS评分 患者在进入急诊后,首先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检查患者呼吸、血压、语言、肢体活动及胸腹部状况,然后应用CRAMS评分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将轻伤和重伤患者进行区分。评估的内容包括呼吸、语言、胸腹、循环及运动等,每项为0~2分,其中轻伤:9~10分,重伤:7~8分,极重伤:<6分。根据患者CRAMS评分制定紧急护理预案,并安排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5〕。

1.2.2.2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

1.2.2.2.1建立分级转运管理小组 选取急诊科主任为组长,主要负责转运中协调院内各部门;选取急诊科护士长为副组长,主要负责培训转运方案,并监督指导落实。另选取各科室护士长、急诊科医师、护理人员及工人为组员,护士长负责调动科室相关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检查、手术并提供急救绿色通道。其他组员负责制定转运措施,并实施转运及转运后评价〔6〕。

1.2.2.2.2识别转运风险 根据急诊危重症安全转运检查表,对既往急诊患者的转运记录进行分析,对其一般情况、病情评估、转运起止时间、人员配置、转运流程及转运设备等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7〕。

1.2.2.2.3制定急诊科标准分级转运方案 ①分级标准确定:根据急诊转运创伤人数和急诊医护人员配置,并根据急诊转运专家的意见制定创伤患者的标准化转运方案。②制定完善转运流程:首先确定需要转运的患者,然后利用CRAM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患者分级。主管医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明确转运风险、目的及重要性,在家属知情同意后,下达转运医嘱〔8〕。由副组长与各科室协调沟通,并告知其预计转运时间及患者病情情况,提醒其做好准备。主管医师和转运负责人确定转运人员职责,做好内部转运沟通,完善转运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分级,配置相应转运人员,备好转运药品、物品及相应设备,各接收科室应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正常转运: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后,在总负责人指导下进行转运,各人员各司其职,有效配合。转运过程中,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持其人工气道安全,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各管路应妥善固定,保证仪器正常运作,同时应对并控制转运中的突发事件。若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加重,应根据其病情分级进行相应的处置,轻伤:进行初步的处置,待病情稳定可继续转运,若病情仍加重,应尽快返回病室抢救;重伤:应尽快返回病室进行相应处置;极重伤:应就地进行相应抢救〔9〕。

1.2.2.2.4培训转运知识 定期对转运管理小组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分级标准、转运药物、物品及设备的配备标准、准运人员配置标准,转运人员职责和分工、转运风险预测、转运过程监测重点内容及应急处理等。培训课可通过情景演练、专题讲座及个案讨论等形式进行〔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急救时效及转运中的病情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转运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转运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转运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转运途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意外拔管、输液不畅、血压下降、药物数量不足等总发生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转运途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急救时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就诊时间有所降低,而就诊成功率有所提升,且降低和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急救时效比较

3 讨论

多发创伤在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在受到创伤后常因失血过多、血容量降低,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引发机体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实施有效的急救及转运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11〕。有研究显示,多发创伤死亡患者均存在3个高峰区,而急诊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处于第二高峰区,在创伤数小时内死亡率可达30%,所以,对于多发创伤患者的急救转运必须要争分夺秒〔12〕。以往常因医院自身条件、医疗设备及人力资源等原因,对大部分患者的转运护理尚不完善,导致其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失去生命,因此,有效的转运和及时的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13〕。

标准化分级转运利用建立转运小组,有效分配转运过程中各人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多科室的协同作用,同时也提高各转运人员的专业能力〔1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可减少院内转运时间,使转运效率得到提高〔15〕。标准化分级转运明确转运人员的责任,提高对患者转运的重视,而转运小组中组长和组员的有效协调和配合,更影响转运组员的行为,显著缩短患者运送和检查等候的时间,使转运效率显著提高〔16〕。

标准化分级转运能够合理配备转运人员,配备药品、物品及相应设备,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转运安全〔1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发创伤患者中应用标准化转运方案有效降低转运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急诊常规的转运没有具体标准方案,仅凭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患者的转运,在物品、药物及设备等配备的问题上并不完善,而标准化分级转运制定完善的转运流程,并提高转运人员预警患者病情的能力,可有效评估转运中的风险,避免医护人员在转运中慌乱无序的状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8-19〕。而CRAMS评分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为标准化分级转运提供重要依据〔20〕。

综上所述,在多发创伤患者中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缩短患者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不良事件的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急诊科分级病情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THE FAREWELL
听诊器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