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评估在中国:特征、类型与发展策略

2022-09-22程燕林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性独立性评估

程燕林,张 娓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2.中关村兰德科教项目评价研究院,北京 100091)

0 引言

第三方评估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特色,是中国改革不断深化和创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十八大之前,受西方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从一些地方政府、民间机构到部分中央部委开展了政府绩效、公共政策第三方评估的探索。十八大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管理实践中多次要求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中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理工具,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必然趋势,也是公共政策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方评估在中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是在学术界的理论讨论,后来引入到政府绩效管理中,以弥补政府自我评估的不足,对原有绩效评估体系加以补充[1]。第三方评估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且近年获得较高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术界对第三方评估的研究也集中出现,主要体现在对国外实践的介绍和经验总结及对第三方评估内涵与类型的讨论。现有研究对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从评估主体、程序、涵盖范围等方面对第三方评估与独立评估、外部评估进行比较[2-3]。这些固然是第三方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和制度安排,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才能达到管理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果。因此,首先,有必要重新审视第三方评估的核心特征与准则,探讨政府部门为什么要采用第三方评估?其次,有必要基于其准则分析第三方评估的模式类型,探讨不同情境下如何选择某种评估模式?最后,对于不同模式的第三方评估,应该如何推进?需要怎样的程序机制?本文从第三方评估的内涵入手,探讨反映其本质的核心特征,基于核心特征构建第三方评估模式分析框架,并以科技领域的第三方评估为例,对如何开展第三方评估进行案例解剖。

1 第三方评估的政治内涵与核心特征

1.1 第三方评估的政治内涵

第三方评估产生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国内学者已经对第三方评估的定义、内涵、特征、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案例研究[4]。从政府提出第三方评估的背景来看,应该更多地从 “第三方”而非 “评估”的角度理解。第三方评估是外部评估的一种形式,弥补了内部评估和自我评估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政策制定、执行、评估权力重叠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

首先,第三方评估能够推进政府治理观念更新,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第三方评估的引入为政策评估带来一定的 “震慑效果”,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借助第三方机构的研究力量,政府能够拓展视野,从外部角度看内部、看政策,有利于政府工作中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提高政府正确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第三方评估能够促进决策科学化,提升重大决策的质量和水平。第三方专业机构利用其理论知识和专家力量,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重大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落实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决定是否对政策进行变更、终止、修改或补充等,这样可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现政策运行的科学化。

最后,第三方评估有利于提高政府信誉和公信力。与政府无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与人大、人民政协和社会舆论共同成为政府的监督力量。引入第三方评估,既有利于实现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相对分开、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又有利于引入公民参与,提高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打造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政府形象[5]。

1.2 第三方评估的核心特征

虽然业界关于第三方评估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但相关研究对第三方评估特征的描述却相对一致,主要体现为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专业性、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实效性、权威性等方面。其中,权重最高的是专业性、独立性,其次是科学性,其余指标的权重均较低[6]。事实上,这些特征之间并非完全互斥,而是相互关联的,例如专业性与科学性、权威性,独立性与公正性等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尽管当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独立性作为第三方评估的本质特征,但独立性难以成为第三方评估区别于传统评估的核心特征。一方面,独立性实际上是评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准则之一,所有评估都应该秉承独立性,与客观性、公正性等内在约束性特征一样。例如,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明确提出,按照评估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独立进行评估,不受来自外界的任何控制和影响[7];美国评估协会将正直和诚信作为五项指导原则之一,实际上也是要求评估人员秉持独立的道德准则,以保证整个评估过程的可靠和客观[8]。另一方面,完全的独立性并不存在,即便是以独立性著称的美国智库在保持独立性上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资金来源、 “旋转门”机制、寻找 “买主”及严格监管等因素导致智库独立性受到质疑[9]。为了开展独立、客观的评价,美国评估协会2018年的年会主题即为 “向权力说真话 (Speaking Truth to Power)”,倡导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要敢于向权威机构 (一般为有实权的政府部门)说真话,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

在我国,传统评估主要包括自我评估与内部评估两种形式,第三方评估与这两者核心的区别并非评估的独立性,独立性已经内化为第三方评估的固有属性,从第三方评估的政治内涵考察,专业性和公开性才是第三方评估区别于传统评估的核心特征。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估人员的职业性,即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态度;二是评估过程的专业性,即具有科学、专业的评估能力和业务水平[10]。公开性主要是指通过建立评估公开制度,积极吸纳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并通过向社会公开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等方式,主动接受公众监督[11]。正确认识第三方评估的核心特征,有利于正确开展第三方评估,有助于避免因过于强调独立性而忽视专业性,从而造成第三方评估 “走过场”的现象。

2 基于核心特征的第三方评估分类研究

2.1 第三方评估的分类框架:P-O模型

现有关于第三方评估模式的分类主要基于对评估实践的总结和归纳,有的以创新改革模式的地名为分类依据,如甘肃模式、青岛模式、思明模式、武汉模式等[12];有的以评估权力来源方式为分类依据,如委托第三方、独立第三方等[13];有的以评估组织模式为分类依据,如课题承接参与型、政府委托环节参与型、政府委托独立评估型、无委托第三方独立评估型等[14];有的以评估权力来源方向为分类依据,如 “自上而下”评估模式、 “自下而上”评估模式等[15];还有的以第三方的组织成分为分类依据,如高校专家评估模式、专业公司评估模式、社会代表评估模式、民众参与评估模式等[16];有的研究从独立性和专业性视角出发,将第三方评估分为满意区、受阻区、力绌区和改进区四类[17]。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绩效到公共政策、从民生领域到科技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第三方评估实践,现有研究对实践案例做了较为充分的分析与总结,但在理论探索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文从第三方评估的本质特征出发,围绕专业性 (Professionality)和公开性 (Openness)两个核心特征,利用二维象限法,构建第三方评估模式分析框架 (简称P-O模型)。以专业性和公开性为两个维度,构建四个象限,将现行的第三方评估划分到其中三个象限中,分别为成熟型第三方评估、补充型第三方评估和潜在型第三方评估 (见图1和表1)。需要注意的是,本模型针对当前实践中公认为第三方评估的活动进行分类,因此不讨论第Ⅲ象限中的非第三方评估 (即自我评估和内部评估)。

图1 第三方评估的分类框架 (P-O模型)

表1 基于P-O模型的第三方评估类型划分

在P-O模型中,位于第Ⅰ象限的是指那些专业性强、公开性高的评估活动,常见的有一些知名咨询公司、国家级学会或协会等独立开展,或受政府委托、独立组织开展的评估活动,尤其是科技领域的评估活动,如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开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由于这类活动所需的专业性比较强,如果在评估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开放度,注重吸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评估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则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成熟型第三方评估。位于第Ⅱ象限的是指那些专业性强、公开性低的评估活动,常见于一些体制内单位,如高校院所、专业评估机构开展的评估活动,如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开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委下属评估机构都具有事业单位属性,这类机构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其与政府的关系密切,易受到政府的掣肘,被认为独立性不足。当前我国的第三方评估制度尚未健全,处于传统评估走向第三方评估的过渡期,此类活动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是第三方评估的主力军,因此称为补充型第三方评估。位于第Ⅳ象限的是指那些专业性弱、公开性强的评估活动,通常是由新兴的民间社团性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如中关村兰德科教评价研究院开展的科技成果价值评价。这类机构通常由于规模小、薪酬待遇竞争力相对较弱、平台吸引力不够,因此难以招聘到专业的高端人才,造成机构的专业性较差。由于此类机构受到政府的直接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向社会公开其评估活动的基础,是未来第三方评估市场的生力军,因此称为潜在型第三方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三方评估与其评估主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讨论时常需要与第三方评估机构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表示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评估活动都属于第三方评估。例如,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估即不属于第三方评估。因此,在讨论第三方评估时,关键不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机构,而在于评估机构开展什么样的第三方评估。

2.2 三类第三方评估的案例分析

由于中央对第三方评估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开展了大量第三方评估实践,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推动第三方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其中多项政策是针对科技领域的第三方评估。由于科技领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且随着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越发重要,国家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逐渐增加,公众对科技领域的第三方评估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重点分析科技领域的第三方评估案例,对不同类型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公开性进行剖析,以期为科技领域如何开展第三方评估提供参考。

(1)成熟型第三方评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绩效评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是中国科学院第三方评估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 “中科院评估中心”)接受委托并组织开展的典型的第三方评估工作[3]。此次评估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从评估设计、实施到报告形成都体现了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并且整个评估过程考虑了利益相关方,评估过程和结果也对外公开,是具有代表性的成熟型第三方评估。

从专业性来看,此次评估实际是对科技计划进行绩效评估,需要对科技计划以及农业科技资助情况了解的专家,以及政策评估的专业知识。本次评估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科院评估中心,具有深厚的评估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评估实践经验;二是依托中科院评估中心,组成了以中科院专家为主、与国内其他机构的顶尖农业专家共同构成的专家组;三是专家组成,专家来源涵盖了农业领域的学术、产业、政策和管理专家。

从公开性来看,此次评估实际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一次重大创新。公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的来源,委托方、被评对象、第三方调研,既多方收集,增加全面性,也可以相互印证,形成证据三角,提高证据的可信度;二是调研对象,既调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部的科技人员,也收集体系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全面性;三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通过官网向社会公众公开,包括评估方案、专家名单及评估结果。

可以看出,此次评估依靠专业的评估机构和人员,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在评估程序上打破了以往科技评估仅限于某一圈子内的惯例,体现了较高的公开性,因此是成熟型第三方评估的典型代表。

(2)补充型第三方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以5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次评1~2个领域,由科技部负责评估的组织实施,确定参评实验室名单,委托和指导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

从专业性来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通过合理的评估程序、分类评估和合适的专家实现专业性。在评估程序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包括初审、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三个阶段。初评先按学科领域相近的原则分组进行,专家组通过审阅实验室评估材料,听取汇报和讨论评议后,记名打分排序,并提出专家组评估意见。评估专家选取初评得分的前30%和后20%的实验室进行现场考察,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核查实验室运行管理情况、个别访谈,形成现场考察报告。综合评议以初评和现场考察评估为基础,最后确定参评实验室的分数和排序,并提出评估意见。

从公开性来看,评估结果向社会开放,但评估过程并不开放。同时,由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目的是为下一步调整布局、动态进出提供依据,用户是国家主管部门,因此,也未曾征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但实际上,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肩负着 “四个面向”的重要使命,其运行效果也是科技界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综上可知,目前开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虽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由第三方机构组织设计的评估程序、遴选的专家及分类评估的理念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由于受到评估委托方和评估目的限制,其公开性较差。若此类评估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利益相关方参与,及时向公众公布评估过程及结果,则可以发展成为成熟型第三方评估,目前阶段可作为补充型第三方评估。

(3)潜在型第三方评估:水氢机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评价。此案例是笔者全程参与的一项第三方评估,水氢机 (全称甲醇水制氢发电机)是广东省一家民营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果,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水氢机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判断水氢机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该公司委托中关村兰德科教项目评价研究院 (以下简称 “中关村兰德”)开展第三方评估。此次评估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体现了一定的专业性,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出开放性。在专业性方面,中关村兰德是一家致力于推动第三方科技评价和教育评估发展的专业机构,构建了涵盖科技、军事、教育、经济、管理与评估等领域500多位专家的专家库。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有效保证了水氢机项目评价的学术专业性,但在水氢机项目评价过程中还存在评估流程不规范、基础理论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评估的专业性略显不足。

公开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调研了投资机构、潜在应用的公司;二是用户评价,吸收了利益相关方。虽然不是对公众,但已经尽量吸收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同时,项目评估过程节点性事件和结果在中关村兰德的官方网站向全社会公开。由此可见,因为水氢机的受众和利益相关方在于相关企业和领域内的研究人员,此次评估尽量征询了相关企业或应用的下游企业,如汽车企业的意见,以及用户的反馈意见,体现了较好的公开性。但由于承担此评估的机构成立时间较短,专门性人才较缺乏,造成其专业性不足。未来,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前提下,应加强其专业性,并保持其开放度,是未来第三方评估的潜力股,故称其为潜在型第三方评估。

3 基于SWOT分析的第三方评估发展策略

3.1 第三方评估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的内部优势 (Stre-ngth)、劣势 (Weakness)以及外部环境机会 (Opportunity)和威胁 (Threats)的识别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者做出最佳战略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自身优势并利用各种发展机会,同时将系统劣势和来自外界的威胁减至最小[18]。如果将第三方评估活动视为一个系统,利用SWOT分析其内部优势/劣势 (S/W)主要体现在评估能力上,由于第三方评估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选择,能力是其获得认可的基础;外部环境机会/威胁 (O/T)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政策,由于第三方评估是一种治理工具,因此受到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治理需求的影响。

(1)优势。第三方评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独立性、专业性、公开性等特征上。在独立性方面,相较于自我评估和内部评估而言,第三方评估往往由与委托方和被评价方没有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评估机构开展,因而具有超脱性和独立性的优势。在专业性方面,成熟型第三方评估和补充型第三方评估往往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性强的智库或咨询机构开展,具有天然的专业性优势,包括评估的基础理论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专家资源优势。在公开性方面,第三方评估基于公共治理理论,注重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将评估过程和结果对外公开,更加透明的评价过程使得第三方评估结果更具可信性,是第三方评估优势的重要方面。

(2)劣势。从第三方评估自身来看,其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第三方评估尚未建立独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目前仍然沿用传统评估理论,导致第三方评估与传统评估的界限不清;②第三方评估尚未建立制度化的行为准则和行业规范,目前的第三方评估实践多数是参照传统评估进行的操作,导致目前第三方评估实践的差异性较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③第三方评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还较有限,目前主要的需求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第三方评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限。以上缺陷导致社会对第三方评估的认识有限,是第三方评估发展的劣势所在。

(3)机会。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来看,第三方评估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近年来中央及各部委的政策有利于第三方评估的发展,例如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引入第三方评价,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化评估机构及投融资机构的作用;②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发展,为第三方评估带来新的机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开发新的评估工具提供了良好的机会;③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网络化环境迫使评估向公开化、透明化发展,这对第三方评估是个利好的趋势。

(4)威胁。第三方评估发展的威胁因素是指来源于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管理、社会和市场三个方面。管理方面的威胁是指第三方评估可能受到行政管理的约束,发展的灵活性受限,尤其是补充型第三方评估,其公开性低的原因也可能是受到行政约束。社会方面的威胁是指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由于第三方评估在中国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公信力有限,获得社会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市场方面的威胁主要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一方面第三方评估的市场需求还有待挖掘,另一方面第三方评估的市场环境亟待改善,当前的环境更利于传统评估,而非第三方评估。

综上所述,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受到其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从第三方评估自身特征来看,专业性和公开性是其核心特征。专业性直接决定第三方评估的能力,是第三方评估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公开性是第三方评估区别于其他传统评估的重要特征,决定评估程序的合理性,是第三方评估结果可信度的重要保障。因此,当专业性和公开性处于优势时,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即是积极乐观的;反之,当专业性和公开性处于劣势时,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则是消极悲观的。从第三方评估的外部环境来看,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状况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较大。当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对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更加要求多元化时,则国家鼓励第三方加入,宏观政策也是从引导和提倡的角度支持第三方评估发展,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就有良好的机遇;如果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并不足以支撑第三方参与社会治理,国家便限制或延缓第三方加入,宏观政策也不支持和鼓励第三方评估发展,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就受到威胁,可以选择等待或者转型。

3.2 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策略选择

基于以上对第三方评估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按照 “波士顿矩阵”的划分方法,把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策略划分为乘势发展、积极追赶、韬光养晦、探索转型四种类型 (见图2)。

图2 基于SWOT分析的第三方评估发展策略

在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和倡导第三方评估的形势下,如果评估机构自身特征处于优势,则应该抓住机会,乘势发展。当前国家要实现治理现代化,正是第三方评估发展的大好时机。由于评估的载体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因此,第三方评估发展的选择即是评估机构的发展策略。在国家大力倡导下,具有能力优势的评估机构应该乘势发展,选择乘势发展策略 (SO型)。当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环境有利于第三方评估发展,而评估机构自身特征处于劣势时,机构应该努力加强自身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完善评估程序,使其更符合国家与社会对第三方评估的要求,应选择积极追赶策略 (WO型)。如果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环境暂时束缚或延缓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对第三方评估发展不利时,对于自身特征处于优势的评估机构来说,应选择韬光养晦策略 (ST型),在保持自身实力的情况下静候时机,等到政策允许和支持时即可趁机发展。如果机构自身实力不允许,继续开展第三方评估已经难以维持自身发展,则需要谋求转型,选择探索转型策略 (WT型)。

4 结论与讨论

第三方评估在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即已出现,但直到近年才受到集中关注。为了补充、丰富和完善现有研究,本文着重对第三方评估的核心特征、分类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独立性是评估的基本准则,所有评估均应该秉持独立性,因此第三方评估区别于其他评估的核心特征是专业性和公开性,而非独立性。基于第三方评估的核心特征,本文构建了P-O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的分析框架,将第三方评估分为成熟型、补充型、潜在型三种类型,并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水氢机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评价三个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专业性和公开性。本文还对第三方评估的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把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策略划分为乘势发展、积极追赶、韬光养晦、探索转型四种类型。

第三方评估是国际通用的评估方式,先行国家的第三方评估已经较为成熟,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公共政策评估以及技术或项目评价多数是第三方评估,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关于公共住房政策的评估、英国公共卫生项目等[19-20]。中国的第三方评估虽然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为第三方评估的理论研究不足,导致其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不明确。事实上,第三方评估的问题根源在于对第三方评估的认识有限。

首先,现有研究对第三方评估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当前社会各界经常将第三方评估误认为是 “第三方开展的评估”,因此常常将第三方评估限定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活动,过多地讨论了何为第三方的问题。例如,组织理论认为, “第三方”被称作第三部门,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即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21]。而在中国,从第三方评估实践来看,目前一般的看法认为,由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专业评估机构开展的评估即为第三方评估。对于评估主体的过度关注,削弱了对第三方评估行为或活动本身的研究与探索,也给第三方评估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本文基于专业性和公开性将第三方评估实践分为成熟型、补充型和潜在型三种类型,将评估主体与评估活动剥离开,引导社会更多地关注第三方评估活动本身,而不是纠结是不是由 “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评估活动。

其次,现有研究对第三方评估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入。其中,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备受关注,且往往与主体的独立性过度关联,实际上绝对的独立性是不存在的。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官僚主义影响,政府只是把第三方评估当作一种形式,往往干预过多,目前很多第三方评估活动都只是被当成政府 “公正评估”的 “挡箭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第三方评估在资金来源上还得依靠政府,政府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往往不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践中往往成了 “雇佣”关系,政府成了第三方评估背后的 “主人”,对第三方评估的方案设计、专家遴选、指标构建等 “指手画脚”[21]。因此,本文认为,独立性作为评估行业的道德准则之一,是第三方评估的一个基本特征,而非第三方评估区别于传统评估的核心特征。

再次,当前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仍然不明确。由于第三方评估的理论研究缺乏,导致部分评估人员将第三方评估的发展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发展混淆。本文根据P-O模型划分的三种类型是第三方评估的一种发展路径,从名称上即可以看出,补充型通过加强其公开性、潜在型通过加强其专业性,即可以成为比较完善的成熟型第三方评估。当然,各种类型第三方评估的发展要受到自身优劣势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选择适合自身的策略才是第三方评估健康发展的路径。同时,第三方评估在我国从无到有,当前的规定还不能有效发挥制度制约和保障作用,第三方评估在现实中仍然难以成为 “广泛接受的社会事实”[22]。目前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在积极探索相关法律规范,但国家层面还缺乏对第三方评估及其组织的专门法律依据[23]。

最后,由于第三方评估在我国是 “实践先于理论”,且 “实践有余、理论不足”,本文构建的P-O模型及其分类标准仍然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未来将扩大第三方评估实践的案例范围,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探讨建立第三方评估的理论知识体系,为第三方评估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推动建立第三方评估行业的统计、标准、规范、准则等制度。

猜你喜欢

专业性独立性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独立品格培养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做最好的自己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