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性创新还是开发性创新?行业特征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

2022-09-22彭华涛孙霆姝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开发性探索性竞争力

彭华涛,孙霆姝,周 晨

(1.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0 引言

在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国际创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因此,国际创业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创新策略以突破市场门槛、技术壁垒与制度距离[1]。国际创业企业受资源劣势和外来者劣势限制[2],加之国际市场中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其追求高效率与低价格,并更好地利用稀缺资源[3],高效的创新策略选择就尤为重要。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是广受学界关注的两种创新策略,前者是对全新知识的学习和全新机会的尝试,后者是基于现有的知识和服务进行挖掘和深化的创新策略。关于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合探索性创新还是开发性创新的问题,学界并未形成定论。

为了解释国际创业企业进行创新策略选择偏好的差异性,学界已经关注到行业在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就餐饮业[4]、造纸业[5]、生物医药[6]等多个行业展开研究。跨行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行业对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两种创新策略的偏好不同,并丰富了行业异质性视角下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方面的研究。但是,既往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性:①虽然认识到行业差异性对于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不同影响,但缺乏对行业特征进行区分。由于行业中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资金强度等因素形成的差异化[7-9],国际创业企业对外部资源、内部激励的敏感程度不同,国际创业企业对于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的偏好呈现出行业间差异性[10]。②缺乏对行业特征如何影响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进行梳理。既往研究中,关于影响国际创业企业创新创业策略选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创业导向[11]、产业集群[12]、组织学习[13]等,聚焦于行业特征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行业科技强度的影响。③现有基于行业特征影响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情境与国际情境的差异。受国际创业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以及更加动态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国际创业企业进行创新策略选择时应着重考虑行业特征的影响作用与本土经营企业存在的差异。

本文试图回应上述挑战,提出并探索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行业特征会如何影响国际创业企业在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两种创新策略中的选择?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权衡国际情境与本土情境差异,选取行业国际竞争力、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行业科技强度3个行业特征探讨其对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本文根据权变、优序融资、委托代理、技术跨越等理论,对先前基于不同行业的国际创业创新策略选择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码,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究行业特征对于两种创新策略影响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本文考量了本土情境与国际情境的差异,创新性地将行业国际竞争力、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行业科技强度3个行业特征引入到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研究中,填补了行业特征层面的研究缺口。本研究丰富了相关理论在国际创业企业以及创新策略选择上的应用,修正部分行业特征研究的既有逻辑与范式,研究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中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文献回顾

1.1 探索性创新

探索性创新是指国际创业企业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设计出新产品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策略,其聚焦于企业未来发展,对新知识、新资源和新技术进行搜索,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持探索性创新观点的学者认为,新兴经济国家中企业进行国际创业活动的主要动机是期望能够通过建立国际市场中的关系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互补资源和学习机会[14],是其弥补企业竞争劣势的战略跳板[15]。国际创业企业能够通过探索性创新,从海外市场获取新知识,挖掘异质性创新要素,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需求。

1.2 开发性创新

开发性创新是指优化原有的流程或产品进程,提高运营效率和生产率,强化企业的既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创新方式,开发性创新的回报周期相对较短,投资风险较小。持开发性创新观点的学者认为,国际创业企业采用开发性创新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企业的所有权优势,重复使用企业熟练运用的技术和产品市场知识,促使知识利用惯例形成,减少创新投入的不必要损耗,降低失误概率[16],将企业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1.3 行业特征

既往研究已经证明,行业特性会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产生影响。宗庆庆等[17]得出在不同竞争强度的行业,知识保护对企业研发激励效果不同;李永等[8]研究发现,政府资助在研发强度高、国资比重低的行业创新效率更好。此外,学者就技术水平[18]、污染程度[19]等行业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国际创业企业进行研究,充分考量本土情境和国际情景中的差异性,从市场环境、财务管理、技术壁垒3个角度出发,最终选取行业国际竞争力、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行业科技强度3个维度对行业特征进行划分。

2 研究假设

2.1 行业国际竞争力视角下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

行业国际竞争力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行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劳动生产率和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同,导致各个国家在不同行业从事生产和出口的成本不同。目前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仍然是传统劳动密集行业和初级产品部门,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地位[20]。权变理论认为,与企业契合度高的创新策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因素能够正向调节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会产生抑制作用。国际创业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决策自由度与资源独立性,应当谨慎选取与企业内外部环境匹配的创新策略。行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创业企业已在国内市场吸收了有利生产要素,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更需要进行自主创新,在国际市场上挖掘异质性的创新要素以促进企业成长。探索式创新帮助国际创业企业获取新颖的知识和信息,促进已有知识的创新组合,获得超越当前知识领域的全新的信息[21],更可能带来发展的契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效果也更加显著。并且,探索性创新有助于国际创业企业维持各种战略选择,使其在进入陌生市场时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维持竞争优势[22]。综上,处于强国际竞争力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采用探索性创新方式,能够实现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高效提升,维持竞争优势。与之相反,行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采用开发性创新的方式重复利用企业先前熟练使用的技术和产品市场知识,并学习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技术更有助于国际创业企业以较小的创新投入获得较高效益。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a1: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比在国际竞争力弱的行业更显著。Hb1: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弱的行业比在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更显著。

2.2 行业融资依赖视角下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

外部融资依赖是指企业依靠外部进行资金积累,由于不同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因而其融资依赖程度也有所差异。按照某一行业普遍对外部融资依赖的强度,将国际创业企业所处的行业划分为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与内部融资依赖行业[23]。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多具有长期性、高投入及高风险的特点,并且国际创业企业多缺乏融资抵押担保物。基于优序融资理论,国际创业企业的上述现实特征决定了其利用外部融资进行研发投入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约束[24],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中的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更容易受到限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投资者普遍不希望所投资企业进行冒险性创新活动。为限制国际创业企业进行过于冒险的创新活动,债权人会在借款中增加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或回报不稳定的投资;股东在出资时,将会获得公司的控制权,股东会对企业的产品导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进行决策与限制。Katila[25]归纳总结探索性越强,创新性越强,结果也更加不确定;开发性创新则相反,创新性较低,结果的可靠性相对更高。尽管国际创业企业采用开发性创新进行的产品创新程度相对较低,后期的创新回报也较低。但是与开发性创新相比,探索性创新资金压力更大,更加冒险[26]。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进行更加冒险的探索性创新时将会受投资方更多的约束,更可能采用开发性创新的方式;相反,内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由于自有资金灵活性更高,更可能采用探索性创新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a2: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比在外部融资依赖行业更显著。Hb2: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外部融资依赖行业比在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更显著。

2.3 行业科技强度视角下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

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企业集合,研发投入高,研发人员比重大[27]。行业科技强度较强的行业为高科技行业,反之为低科技行业。依据技术跨越理论,技术跨越推动了新旧主导设计更替[28]。技术跨越可以按照跨越模式分为自主跨越与引进跨越两种,自主跨越是跨越主体将精力集中于积累自身技术和提升创新能力的跨越方式;引进跨越即首先对知识进行 “消化-吸收”,随后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向更高层次跨越。高科技行业多属于新兴行业,正处于技术研发、产品快速迭代的时期,知识更新速度快[29]。加之国际创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环境,需要企业拥有更强的研发能力以应对技术迭代,探索性创新更加合适。虽然与开发性创新相比,探索性创新的风险性与冒险性更高,但高科技国际创业企业通过获取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发展机会的方式,才能快速应变、规避风险,并适应多变的国际市场态势、实现生存与成长[30]。低科技行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技术更新的需求比较低,低科技的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合通过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减少多余生产投入。采用开发性创新的国际创业企业通过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实现对已有知识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国际创业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实践、改进现有已被认可为有效的知识、方案,达到提升现有方案的效率、降低风险、提升短期绩效的目的。国际创业企业开展开发性创新,通过高效地提升组织能力的方式促使国际创业企业更有效地适应国外市场,进而提高业务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a3: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高科技行业比在低科技行业更显著。Hb3: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低科技行业比在高科技行业更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调节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研究的行业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构建理论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策略理论框架

3 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3.1 变量设计

(1)开发性创新。依据Jansen等[30]的量表,重复使用企业先前熟练运用的技术和产品市场知识,促进知识使用惯例的形成,包括 “升级现有的产品和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效率”等内涵。

(2)探索性创新。依据He等[31]的量表,界定探索性创新是有利于长期绩效、偏离原有知识轨迹从而进行激进型创新,涵盖 “研发新技术” “探索新客户” “发展新渠道”等内涵。

(3)国际创业成长。依据Zahra[3]的观点,国际创业指企业在他国开展创业活动,包含天生全球化企业、国际新创企业以及已有公司的国际商务和创业行为。国际创业企业成长涵盖 “创新绩效” “出口绩效” “财务绩效”等方面。

(4)高国际竞争力行业/低国际竞争力行业。依据Balassa[32]提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采用一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本国贸易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和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球贸易出口额之比表示。比值大于1,行业国际竞争力强;比值小于1,行业竞争力弱。谢锐等[33]测算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与其他国家产业竞争力进行比对。

(5)外部融资依赖行业/内部融资依赖行业。参考Rajan等[23]计算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方法,即资本支出与经营现金流量差值与资本支出的比值,将行业分为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与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本文按照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为1,内部融资依赖行业为0进行编码。

(6)高科技行业/低科技行业。高技术行业为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1994年QECD完善高科技行业计算指标体系,选用R&D总费用占总产值比重、直接R&D经费占产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进行计算。按高科技行业为1,低科技行业为0进行编码。

3.2 文献搜集

依据Schwens等[34]的研究进行文献搜集、搜索和筛选,具体包括3个步骤。①英文文献访问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英文数据库,输入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Firm growth” “Exploratory innovation” “Exploitative innovation”且包含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xternal financial dependenc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等关键词,中文文献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应内容获得。文献类型包括期刊、会议、学位论文等。②为了确保搜集数据完整性,减少相关文献的遗漏,本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相关核心期刊进行进一步的搜索与筛选。③随后,按照筛选标准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降低出版偏倚。

3.3 文献编码

本研究根据 Schwen等[34]编码建议,由3位作者进行独立编码,对3位作者编码不一致部分进行讨论,以确定最终编码。选取文献报告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作为效应值,如原始研究同时汇报了两个或多个维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则取不同维度变量相关系数的平均数作为效应值,原始研究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与国际创业企业成长原始研究资料

4 实证分析

4.1 异质性检验

本文利用 CMA 2.0对编码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计算得到的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和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相关性的效应值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2。探索性创新—国际创业企业成长、开发性创新—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的Q值分别为535.790和514.704,且p值<0.001,表明效应值异质性显著,即探索性创新、开放性创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异质性。此外,I-squared值分别为94.774和94.560,数值均大于75%,表明变量之间异质性较高。据此可知,本研究中独立样本组间误差较大,后续研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元分析。

表2 效应值异质性检验结果

4.2 出版偏倚检验

出版偏倚会导致元分析数据遗漏,本文对出版偏倚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研究中的失安全系数分别为3690和3085,远大于标准值155,因此不存在出版偏倚。运用剪补法修正,得到 Tau 值及回归截距数值的 p 值大于 0.1,结果不显著,且观测值与调整值产生的变化为0,表明结果不显著。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的结论可知,样本数据不存在严重出版偏差。

表3 失安全系数

4.3 主效应检验

运用CMA2.0软件对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的随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关于探索性创新—国际创业企业成长、开发性创新—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研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266 (p<0.001)、0.241 (p<0.001)。结果说明,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与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之间的效应均为正效应。

表4 随机模型主效应检验

4.4 调节效应检验

探索性创新对行业国际竞争力强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行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270 (p<0.001)和0.239 (p<0.001);开发性创新对行业国际竞争力强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行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203 (p<0.001)和0.391 (p<0.001)。数据显示,国际竞争力强的行业和与国际竞争力弱的行业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强行业比在国际竞争力弱行业更显著,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弱行业比在国际竞争力强行业更显著,假设1a和1b得到验证。

表5 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调节效应

探索性创新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内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239 (p<0.001)和0.302 (p<0.001);开发性创新对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内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252 (p<0.001)和0.224 (p<0.001)。数据表明,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与内部融资依赖行业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比在外部融资依赖行业更显著,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外部融资依赖行业比在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更显著,假设2a和2b得到验证。

表6 行业融资依赖的调节效应

探索性创新对高科技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低科技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217 (p<0.001)和0.319 (p<0.001);开发性创新对高科技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低科技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194 (p<0.001)和0.294 (p<0.001)。数据表明,行业科技强度调节效果显著,见表7。高科技行业与低科技行业采用开发性创新更有利于国际创业企业成长,假设3a未得到验证,假设3b得到了验证。

表7 行业科技强度的调节效应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为自变量,以行业国际竞争力、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行业科技强度为调节变量,以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为因变量,运用元分析研究方法,得出主要结论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国际化战略时必须与行业特征相匹配,高国际竞争力行业、内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合采用探索性创新;低国际竞争力、外部融资依赖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合采用开发性创新;行业科技强度对创新策略影响国际创业企业的调节作用显著,高科技行业与低科技行业均更适合采用开发性创新的方式。

5.1 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调节作用

行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创业创新策略选择的调节作用显著,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强行业比在国际竞争力弱行业更显著,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力弱行业比在国际竞争力强行业更显著,假设1a和1b得到验证。研究证实吴朝彦等[35]、Raman等[36]的结论,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创业企业采用探索性创新促进效应更强,同时实证检验行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调节作用,将研究整合到行业层面。强国际竞争力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采用探索性创新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超越当前知识领域的全新知识,引领企业锁定技术前沿领域与价值链高端,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足发展。相反,开发性创新是指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弱国际竞争力行业中的国际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开发现有网络并将其转化为可用收入来源纠正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中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宜采用探索性创新的创新策略,进行产品与市场开发,持续扩大优势,实现企业成长;国际竞争力较弱的行业中国际创业企业更适宜采用开发性创新的创新策略,学习国际市场上的知识,提升公司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弥补竞争劣势。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并拓展权变理论的研究边界,进一步发现国际创业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开发性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与行业国际竞争力密切相关,填补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研究在行业特征层面的缺口,为国际创新企业选择与其竞争环境相适宜的创新策略提供一定依据。

5.2 行业融资依赖程度的调节作用

行业外部融资依赖程度在国际创业创新策略选择的调节作用显著,探索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比在外部融资依赖行业更显著,开发性创新对国际创业企业成长促进作用在外部融资依赖行业比在内部融资依赖行业更显著,假设2a和2b得到验证。本文创新性地将行业融资依赖程度切入到国际创业领域研究,对行业融资依赖程度如何调节国际创业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引导企业管理者关注行业融资依赖程度的重要影响并将其作为创新策略抉择的依据。研究结论拓展了融资优序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和边界,丰富理论在国际创业企业以及创新策略选择上的应用,填补国际创业企业如何依据行业融资依赖程度进行创新策略选择方面的研究缺失。

探索性创新所需研发投入额大,对企业资金要求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故外部投资方会限制企业探索性创新投入以降低投资风险。依据融资优序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外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采用探索性创新的阻碍更大,其多会采用开发性创新方式,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减少大幅度研发投入,缓解国际创业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与此相反,探索性创新更适宜自有资金充沛的国际创业企业,内部融资依赖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可以采用探索性创新的创新策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有效提升企业技术能力。

5.3 行业科技强度的调节作用

行业科技强度对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的调节效应显著,高科技行业与低科技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均更适合采用开发性创新,假设3a未得到验证,假设3b得到验证。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国际创业企业的科技强度、创新策略选择与企业成长的既有逻辑和范式。资源约束理论强调,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受到资源约束和限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文认为目前高科技行业的国际创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开发性创新的重要意义,开发性创新在短期内可以为国际创业企业提供独特资源,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压力,获得短期绩效,导致短期内实施开发性创新会为国际创业企业带来快速成长。但与此同时,高科技国际创业企业也不能忽视探索性创新,因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企业长期发展息息相关,而探索性创新能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源动力,因此高科技行业应当尽可能地兼顾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两种创新策略,平衡运用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实现国际学习与赶超,这与Martin等[37]、李杰义等[3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学界普遍认为,探索与开发是两种不同特征的创新活动,需要不同资源和能力予以支持,两种创新策略会对组织资源进行剥夺。但是,国际创业企业面临着充满复杂性、悖论性与动态性的全球市场,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源薄弱,将有限资源在探索与开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适应多元化国际市场至关重要,企业需要通过国际双元学习实现创新赶超,实现高水平的全球市场一致性与地方市场适应性协同。国际创业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实现资源约束环境下的双元创新,一方面,国际化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探索时按照一定次序主导实施探索或开发行动,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从事一种创新策略,实现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另一方面,国际化企业在组织内部资源相对富裕时,在不用部门分别开展探索和开发两种创新活动,并使得资源在不同行动间进行均衡配置,实现不同创新活动间的协同配合。

5.4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本文虽对创新策略选择研究进行补充与完善,但仍存在局限性有待补充:①元分析不能进行曲线和线性关系比较,元分析方法是对线性关系中学者产生不同研究结论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然而在管理学问题研究中,曲线也是解决线性关系中矛盾结论的一种方式。②部分搜集的参考文献由于无法获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在前期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了剔除,这损失了实证研究中的部分重要依据,可能导致变量间关系研究上存在数据偏差。③除去行业特征这一调节效应外,仍然有很多调节变量会对国际创业创新策略选择带来影响。未来可将研究范围扩大,探讨组织结构、产权异质性、文化距离等方面对国际创业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调节效果,丰富研究。

猜你喜欢

开发性探索性竞争力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Development Financial System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浅析开发性金融的发展及意义
胡晓炼:成功运作开发性金融要发挥政府作用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