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实施体会
2022-09-22刘海涛
刘海涛
(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00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诱发疼痛症状[1]。临床中常采用手术及药物方式治疗,但因该疾病症状明显,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治疗期间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以此提升预后。深入分析个性化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腰间椎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7-72岁,平均为(59.55±4.21)岁。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9-80岁,平均为(64.52±5.13)岁。2组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体位及床上排便训练,术后下肢感觉运动与深浅反射等。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对该病认知程度,同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如疾病症状、病因及疾病治疗等,并为患者制定较为合理的运动方式、时间。治疗期患者前2天应卧床,治疗后期也需要增加休息时间,确保脊柱稳定性;恢复期患者需适当增加运动量,纠正身体姿势,使腰部受力减少。护理人员需采用开放式问答方式,通过该方式让患者明白用药及预后情况,耐心解答患者自身疑虑,同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升治疗依从性。(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不良心理因素,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疏导,以此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构建良好职业形象,根据疾病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效果,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前后心理变化,通过鼓励、支持患者,确保患者有良好治疗心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密切沟通,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体验到家庭的关怀,避免心理波动影响疾病恢复。(3)锻炼护理:需根据患者身体恢复状况循序渐进的为其制定健康锻炼护理计划,锻炼期间需协助患者控制活动力度,避免过度锻炼,进而造成身体不适。(4)疼痛护理: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护理,可改善组织区血流,降低切口疼痛程度,避免产生瘀血;确保患者治疗环境舒适,采用不同方法减轻疼痛,如转移注意力、观看视频、倾听轻音乐等。因部分患者对疼痛耐受力较差,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给予精神安慰,使患者认识到疼痛是治疗期的必然过程,同时按揉患者穴位辅助止痛,如合谷穴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对部分疼痛耐受力较差患者给予止痛剂。
3 观察指标:(1)对比2组SF-36评分,包括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2]。(2)对比2组VAS、JOA评分,VAS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剧烈;JOA总分为29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越好[3]。
5 结果
5.1 2组VAS、JOA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前,2组VAS、JOA评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VAS、JOS评分比较分)
5.2 2组SF-36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SF-36评分比较分)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疾病,典型症状为麻木及疼痛,如腿麻、腰疼,导致患者行动不便,导致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在临床中,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若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显著[4]。但是,手术治疗易导致患者机体损伤,因此术后的有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个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模式的延伸,通过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关怀与照料。此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以实施,以此帮助患者树立乐观心态[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制定护理方案期间,主要以患者身心状态,疾病特点等为基础,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优势明显,消除了传统护理的笼统性,通过因人施护、因病施护理念,确保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高护理效果,逐渐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重视和认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