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橼里的“哲思虫”
2022-09-22眭红霞马文娟武红玉
文 眭红霞 马文娟 武红玉
一、课程背景
幼儿园里香橼果成熟了,幼儿想把果子摘下来尝一尝。幼儿用了各种办法,采下满满一篮果子,如爬树、拿棍子、搭梯子等。他们把香橼放在科学区,仔细观察和研究,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片段1:十分好奇——果子没有虫洞,虫子怎么进去的?
今天,成成和小陶子剥开香橼观察,突然叫了起来:“有虫子!”原来,香橼里有一条白色的虫子在蠕动。成成说:“怎么会有虫子?再剥一个看看。”这一次剥之前,他们仔细检查香橼,确认表皮上没有任何的洞。不过,香橼被剥开后,他们发现香橼里的确有虫子。
哲思圈谈话:香橼表皮没有任何虫洞,虫子是如何进去的?
橙子说:“在香橼很小时,虫子就在里面了,香橼长大了,虫子也长大了。所以,香橼表皮没有洞。”妍妍说:“香橼果就是虫子的家,虫子敲敲门,香橼开门了,它就进去了,香橼就把门关起来了。”……
片段2:十分疑惑——虫子又从果子里出来了?
过了两天,妮妮发现有许多棕色的、胖乎乎的小虫子在果篮的底下。
妮妮说:“老师,我们之前看到的是白色的虫子,它怎么变成棕色了?”这一发现吸引了很多幼儿。“虫子在里面躲着不好吗?”“怎么变颜色了?”……他们七嘴八舌讨论着。
哲思圈谈话:虫子为什么要从果子里面出来呢?
美娜说:“虫子在香橼里面太闷,要出来透透气。”悦悦说:“它吃饱了,就出来了。”小航说:“香橼又酸又苦,它们不喜欢吃,就出来找新的食物了。”……
为什么变颜色了?
这个到底是什么呀?大家都没有经验,决定在网上查阅资料。原来,香橼里面的虫子叫柑蛆。在果子小时,有一种叫“柑橘大实蝇”的害虫用它们细细的“针尾”将卵刺进去的,随着果子长大,卵就发育成了柑蛆。
因此,香橼表面是没有“虫洞”的。柑蛆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钻出果子,变成“蛹”,蛹最终羽化成“果蝇”。
教师的思考:幼儿有很多发现和疑惑,如“果皮没有洞,虫子是怎么进去的呢?”“虫子为什么要从果子里出来呢?”……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查阅得来的科普答案,还是让幼儿进行猜想和创想?
如果教师能给幼儿多一点的时间,幼儿就会得到不少惊喜。
片段3:小小辩论会——人类要不要杀死害虫?
“香橼里的虫子是害虫,人类应该杀死它们吗?”这一次,幼儿来了一场辩论赛。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并用自制的“辩论卡”记录论据。
六六:如果把害虫都杀死,我们就是一个无虫世界,就没有趣味了!
骐诚:如果不把害虫杀死,大米、蔬菜都被害虫吃完,人们就会饿死!
智涵:我们都只有一次生命,害虫也是,如果杀死了,就没有生命了。
菲菲:如果害虫被杀死了,害虫的妈妈会伤心。
…………
辩论结束了,人类是否杀死害虫?通过投票,大部分幼儿认为:人类应该尊重生命,不要把它们杀死。
教师的思考:在这次辩论中,幼儿收获了知识,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继续探索的动力。辩论没有输赢,辩论是幼儿交流观点、碰撞思想,不断得到新的启示。
片段4:调查发现——昆虫是这样过冬的
在连续多天的观察中,幼儿发现蛹一动不动。虫子也会冬眠吗?虫子是怎么过冬的?幼儿通过调查,发现昆虫过冬的方法真多:蚂蚁,是储存粮食过冬;蜻蜓把卵产在水里,然后在冬天死去;而蝇类的昆虫,会变成蛹,钻到泥土里面过冬,等到来年春天时再羽化……
原来,这个“蛹”真的“冬眠”了!幼儿把它们送回香橼树下面,让它们到泥土里面过冬。幼儿还把幼儿园的“昆虫屋”移到大树底下,希望更多的虫子能到“昆虫屋”里去过冬。
二、课程收获
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园发现,通过哲思课程幼儿在一些领域核心经验的获得上更具有优势。这里以中班哲思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领域 幼儿活动 核心经验年段目标 经验达成度中班(4~5岁):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1.哲思圈谈话中,幼儿认真聆听教师、同伴的发言,讲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观点2.幼儿通过哲思谈话等活动,更加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3.在小小辩论会中,幼儿能整理自己的论据,用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辩友已达成已达成语言领域大班(5~6岁):在集体中能注意听教师或他人讲话中班(4~5岁):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和粗话已达成在哲思圈谈话和辩论赛中,幼儿需要按照次序发表自己的想法大班(5~6岁):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已达成中班(4~5岁):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已达成社会领域在小小辩论会中,幼儿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聆听他人的想法,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能用理由说服对方大班(5~6岁):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已达成中班(4 ~ 5岁):爱接触新事物,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1.幼儿对香橼里的虫子非常感兴趣,通过观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幼儿在“哲思谈话圈”进行谈话时,大胆猜测答案,说出自己的想法已达成已达成大班(5~6岁):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科学领域中班(4~5岁):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已达成幼儿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用“图画”表征,用图画表征“论据卡”大班(5~6岁):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基本达成
“哲学”源于好奇,“为什么”是好奇的起点,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是幼儿表达“好奇”的最基本的方式。因此,我园关注幼儿的“好奇”“困惑”,不断进行“哲思圈谈话”。幼儿研究“香橼里的虫子”的过程,是幼儿不断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用自身的经验描述问题的现象——用原有的经验进行解释——抓住关键点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冲突中发展辩证思维”这种途径,支持幼儿深度探究,获得核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