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延续护理技术在慢性传染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2022-09-22周美芳徐闻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出院效能传染病

周美芳 徐闻清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ICU 214000

慢性传染性疾病为临床多发病,主要包括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结核病等。此类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且传染性强。慢性传染性病患者均需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仍需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降低复发率。但临床调查数据显示,多数慢性传染性病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较差,无法坚持规律治疗,病情控制效果受到影响,复发率较高。同时,慢性传染性病患者及其家属疾病防治知识认知度也相对较低,导致其出院后未能做好疾病控制及传染防范,增加疾病传染发生风险。因此,须加强对该病的有效防治及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既往研究显示,给予社区慢性传染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科学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对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探讨家庭延续护理技术在慢性传染病患者社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各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传染病患者250例作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家庭组各125例。常规组患者男75例,女50例;年龄27~65岁,平均(42.15±4.16)岁;疾病类型:乙型肝炎50例,丙型肝炎35例、结核病28例,艾滋病12例;病程12个月~8年,平均(4.51±0.19)年。家庭组患者男72例,女53例;年龄25~67岁,平均(42.24±4.12)岁;疾病类型:乙型肝炎51例,丙型肝炎34例、结核病30例,艾滋病10例;病程11个月~9年,平均(4.52±0.2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具有可比性。同时,两组护理人员均为15名,年龄、工作年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慢性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经住院针对性治疗后病情获得良好控制,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③在各社区长期居住并建立有健康档案;④相关诊治资料保存完整;⑤意识清晰,沟通、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正常;⑥家属及患者本人在知情研究目的、方法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躯体疾病、严重并发症,需及时接受救治者;②伴有认知、意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者。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资格证,②自愿参与社区慢性传染病患者护理管理工作,③服从工作安排。护理人员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休假时间超过>30 d者,②研究途中调离或中途离职者。

1.2 方法

1

.

2

.

1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用药、饮食、运动锻炼指导;通过面对面口头讲解的方式给患者讲解慢性传染病日常治疗及护理措施、相关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1

.

2

.

2

家庭组 家庭组患者给予家庭延续护理干预。(1)组建专业护理小组。选择优秀社区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家庭延续护理管理的专业小组,由工作年限>10年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团队建立及管理,制定工作方案,指导护理动作、监督护理质量等。所有小组成员均统一接受专业学习和培训,详细了解并掌握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后护理管理相关理论及护理措施具体实施等,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严格考核。(2)干预前准备。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基本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精神及心理状态、出院后相关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出院后护理需求、家庭支持状况等。同时收集并登记好患者的基础资料,具体包括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主要照顾者及患者本人或主要照顾者的微信、QQ等社交通信工具,建立患者出院后家庭探访计划表。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再重点讲解家庭延续性护理实施目的、重要性、效果、措施等,提升患者知识认知,争取获得患者及家属更好的配合。(3)护理干预:护理专业小组成员开展电话随访1次/w,开展家庭探访1次/月。同时还通过QQ、微信等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每次随访均详细记录随访情况,以备随时查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情况。随访期间具体护理措施:①强化健康宣教:随访期间,针对自我护理能力加强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转变被照顾观念,鼓励患者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出院后积极进行自我护理,引导患者正确理解外在的帮助与支持均是为了帮助患者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护理能力,进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护理工作。详细了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及自护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使患者出院后的自护需求获得良好满足。同时给家属尤其是主要照顾者讲解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护理需求、注意事项等,指导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护能力。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以患者的具体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为根据,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电话随访及家庭探访过程中,护理人员均注重给患者讲解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产生的影响。在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行针对性干预。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情绪发泄、调节方法,鼓励患者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人、朋友交谈。同时加强对家属进行教育,嘱咐并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同时从精神和实际行动上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鼓励,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亲人的关注、爱护和理解,进而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焦虑、悲观、抑郁等负性情绪。③自我管理护理:随访期间,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体质等为其制定合理的自我管理计划,计划表内容包括用药、饮食、运动几个方面;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相关药物;指导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状况坚持做适当的运动锻炼,身心保持良好放松状态;嘱患者根据医嘱按时入院复诊;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明显异常是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尽快入院诊治。④行为干预:随访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与家属共同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知行为,引导患者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指导患者通过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护能力的方式控制不良因素对心理健康、病情控制产生的影响,促进患者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能够更好认知并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同时,将疾病预防知识、治疗方法讲解等健康宣教贯穿随访始终,还注重给患者讲解疾病控制效果理想案例,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识认知,提升其对生活的希望,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使其能够更加自觉、积极地参与自我护理。两组均在实施相应干预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估:选用自拟调查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评估内容具体包含传染病基础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流程、传染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等,各项评分范围均为0~6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技能越好。②自我效能评估:干预前、后均通过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状况。评估内容包含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及达成结果、应对问题4个维度,各维度均计分方式均为10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③依从情况评估:出院后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饮食、运动锻炼及进行其他治疗,判定为完全依从;患者出院后能够基本遵从医嘱服药及生活,偶尔出现治疗不规范问题,判定为部分依从;患者经常不遵从医嘱坚持规范饮食、服药、运动锻炼等,判定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工作完成后的评估结果显示,家庭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各项评估内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相应干预后2个月后,家庭组患者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护理干预2个月后,家庭组患者完全依从率、总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传染病病程较长,治愈难度较大、患者出院后仍需坚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加重或复发。但调查数据显示,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预防保健知识、消毒隔离知识等缺乏充分了解和认知,多数患者出院后依从性较差,病情控制效果受到明显影响。加上社区卫生中心技术相对薄弱,医务人员传染病护理及治疗安全指导相对欠缺,总体护理技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无法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指导,影响患者康复效果。

3.1 家庭延续护理技术应用可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慢性传染病社区管理中加强实施家庭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使其能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赵红和陈雨研究显示,试验组护士接受延续性护理管理专科培训后,其专业知识掌握(包括传染病基础知识、延续性护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传染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家庭延续性护理指的是将医院内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向外延伸至患者家庭或社区,患者在家治疗或康复期间由专业护理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交流平台、家访等多种方式提供持续性专业护理服务的一种干预模式。家庭延续护理可帮助社区护理人员有效提高传染病护理服务能力,进而确保社区护理服务的总体质量、服务满意度有效提高,使社区传染病患者康复期获得更好照护。

3.2 家庭延续护理技术应用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依从性

本研究给予家庭组家庭延续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自我效能评估各项评分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高,患者完全依从性及总依从率也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慢性传染病社区管理中加强实施家庭延续护理,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效能感,使其康复期在家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提高,保证疾病得到更好控制,降低复发率及传染率。张巧云和刘青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行延续护理理论为指导的家庭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杨丽敏等的研究指出,家庭延续护理中,在社区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基础护理技能、病情观察技巧的掌握程度均明显提高,该种护理模式在慢性传染病患者自护能力、依从性、生活质量等改善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家庭延续护理内容通常包括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及康复运动指导及生活行为指导等。与常规护理相比,家庭延续性护理特点主要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等特点,且高度重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转变被动接受护理的传统理念。该种护理模式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围绕患者出院后的生理、心理护理需求开展护理干预。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旨在促进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相关事项,使患者出院后能够提高自我管理意识、自我护理能力,进而巩固疾病治疗效果、提高康复效果,使生活质量获得良好改善。家庭延续性护理主要通过加强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生活行为指导等,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认知程度,提高其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提醒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项,提升其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其自护能力,进而巩固疾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家庭延续护理用于慢性传染病患者社区管理中,可明显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性。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出院效能传染病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