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9-22曹蓉冯燕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肺癌化疗康复

曹蓉 冯燕飞

1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无锡 2140001;2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科 2140002

肺癌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诱因多与遗传、环境污染、长期吸烟或吸入有害气体等密切相关,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据统计,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涨,每年新发病例人数约78.45万人,死亡病例数则高达63万人,该发病率在癌症中约占11.78%,死亡率占18.45%,在癌症中已身居首位,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患病后肿瘤组织在进展时会受到刺激、阻塞、压迫或浸润,进而使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咳嗽或咯血等临床表现。手术是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于中晚期或术后仍存在癌组织微病灶残留者仍应以持续化疗作为巩固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化疗药物会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引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加上患者对疾病和化疗认知缺乏,极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癌因性疲乏症状较重。癌因性疲乏(CRF)主要是指在癌症相关治疗中所引起的精力衰竭和极度疲劳感。据数据统计,肺癌患者化疗期CRF的发生率高达78.23%,且症状持久难以有效缓解,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在院期间可获得持续且专业的护理服务,但出院后患者自我护理及疾病康复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控性,此时患者经历由被照顾者到自我照护者的转换,对于疾病护理知识和康复的需求较为强烈,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是指在安全和及时的情况下协助患者顺利地从疾病急性期过渡到亚急性期,或者由医院到家庭的过程中所提供的护理照顾模式,一般是指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为此,本研究将根据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需求,为其实施多团队协同延续护理,并观察对其癌因性疲乏、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肺癌根治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根治手术指征;②无其他既往病史;③经确诊为肺癌;④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意识清晰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者;③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常规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65.58±8.34)岁;手术类型: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23例,楔形切除9例,单个肺叶切除14例;并发症:糖尿病16例,高血压18例,贫血12例。干预组患者男24例,女22例;年龄46~78岁,平均(66.87±7.56)岁;手术类型:单孔胸腔镜微创技术20例,楔形切除12例,单个肺叶切除14例;并发症:糖尿病13例,高血压14例,贫血1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健康教育、环境护理、病情护理、化疗药品管理及常规出院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护理、起居指导、肺功能训练及复诊提醒等。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为其实施多团队协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

2

.

1

明确患者护理需求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自行设计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外延续护理需求问卷,通过开放式交流提问分析患者的院外护理需求,如“您希望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和支持?”“您认为化疗期间护理重点有哪些?”“你觉得居家护理中有哪些需要帮助的问题?”等。访谈结束后需对患者反馈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组织讨论、咨询专家、文献检索、内容筛选等方式将肺癌化疗患者院外延续护理需求归纳为生理需求(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肺康复训练)、疾病相关知识需求(化疗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心理需求(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及社会支持服务(联谊活动)等方面。

1

.

2

.

2

成立延续性护理团队

1

.

2

.

2

.

1

成立多团队小组 建立由主治医生2名、护士长2名、专业护理人员8名、心理咨询师2名、康复师3名共同组建的临床护理团队、随访团队、康复团队、信息团队等多团队护理小组,明确团队组内人员分配,如:临床护理团队成员有主治医生1名、专业护理人员4名,随访团队成员有护士长1名、专业护理人员3名,康复团队成员有康复师2名、心理咨询师1名,信息团队成员有心理咨询师1名、康复师1名、专业护理人员1名。

1

.

2

.

2

.

2

多团队协同护理内容 对各团队成员进行统一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肺癌的专业知识及理论,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特点和技能、化疗期间的护理操作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与查阅文献后,共同制定多团队延续护理的具体方案和内容。临床护理团队主要负责疾病知识宣教、化疗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教育,根据患者护理需求提供营养指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护理;随访团队负责患者出院指导、院外随访、复查咨询等护理内容;康复团队主要负责患者肺康复训练、联谊活动组织等。

1

.

2

.

3

多团队延续护理的实施

1

.

2

.

3

.

1

信息团队干预 ①疾病知识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手册或进行一对一交流、集体讲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肺癌相关诊疗常识、化疗的必要性、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类型、日常护理的重点、减轻不良反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纠正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升其对化疗知识的了解程度,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②化疗期间护理:化疗前1 d由主治医生提前书面通知化疗方案,由护士进行详细核对并确认无误后在进行化疗操作,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如何选择溶媒、存放化疗药物、配制原则、不同药物的用药顺序及滴速和不良事件的预处理能力,化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巡视,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主诉情况,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药液外渗等现象发生,根据患者身体条件选择静脉通路,对于使用化疗泵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输液管挤压、扭曲等对流速的影响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

.

2

.

3

.

2

临床护理团队干预 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通过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评估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对于对化疗的不良反应而产生害怕心理,对治疗的不确定感而产生悲观、绝望的想法,对治疗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出现的无助、失落的情绪等,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同时还可通过每日定时为患者播放节奏舒缓、轻快的音乐,准备与病情及生活相关的书籍或播放感兴趣的电视剧等方式,使患者能够找到自身的爱好,帮助其进行身心调节。②营养指导: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嘱患者多食用清淡、软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禁酒,多饮水,保持饮水量≥2 000 ml/d,以利于毒素排出。

1

.

2

.

3

.

3

康复团队干预 (1)肺康复训练:①腹式呼吸:患者选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双膝呈半屈状态,双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上,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鼓起,手能明显感觉腹部鼓起后维持2~3 s。再用口缓慢呼气,手能感觉腹部下降感,吸气过程中做到吸气的最大极限,腹部也鼓起导最大极限,呼气也同理,每次重复8~10次,3次/d。②缩唇呼吸:指导患者闭嘴经鼻吸气,口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收腹、胸部前倾,缓慢呼气保持4~6 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呼气力气以能使距口唇15~20 cm处的蜡烛火焰倾斜不熄灭为宜,10~20 min/次,2次/d。②吹气球法:指导患者深深吸一口气,在气球内缓慢吹气,使气球逐渐变大,维持10 s后,将气慢慢放掉,吹气之间不能换气,休息3 min后,重复练习,3~5次/d,15 min/次。(2)联谊活动:每月组织1次院外联谊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加,在活动中插入游戏环节、交流环节、康复问题讨论环节,促使患者积极发言,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化疗期间自我护理的经验及康复效果体现等,通过彼此沟通使患患之间产生共鸣,找到自我价值感,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1

.

2

.

3

.

4

随访团队干预 ①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准备好出院资料和建立健康档案,嘱患者在出院后也应定时坚持训练,每天可通过≥25 min/d的慢走、爬楼梯、太极拳、骑自行车、跳有氧运动操等项目,使肺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同时学会自行监测相关并发症指征和康复进程,掌握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强化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②院外随访:出院后每周由随访团队对患者进行1次上门或电话随访,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宣教和指导工作,了解是否有存在潜在的护理问题,强化导管维护、营养、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并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以及病情恶化症状的识别及应对,及时疏导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鼓励和支持患者参加正常社交活动。告知本科室的电话号码,如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随时来电咨询或入院检查,并提醒下一次入院复查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癌因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对患者干预后的CRF水平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22个条目,其中行为维度(6个)、情感维度(5个)、认知维度(6个)、感知维度(5个),各条目均采用0~10分评分法,0~3分为无疲乏/轻度疲乏,3~6分为中度疲乏,6~10分为重度疲乏,总分0~22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疲乏程度越严重。②负性情绪:选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HAMD量表共有17个条目,各条目其中0~7分为正常,7~17分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严重抑郁;HAMA量表共有1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为0~7分为无焦虑,分数7~14分为轻度焦虑,14~21为中度焦虑,21~29分为重度焦虑,≥29分为极重度焦虑,各量表结果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共有36个条目,包含生理(7个条目)、功能(7个条目)、社会/家庭(7个条目)、情感(6个条目)、肺癌特异性(9个条目)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0~14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FS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PF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F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HAMA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属于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降低与工业污染等现象的加重,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迅速的增长,因此,临床上对其早发现和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尤为重要。手术和化疗作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其对于机体内正常组织的创伤仍无法避免,相关并发症和化疗不良症状发生率较高。在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可以获得持续且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大部分健康问题均可得到有效解决,但出院后的疾病康复情况医护人员只能通过患者定期入院复查来获取,患者出院后就直接意味着住院行为的结束。此时患者需经历由被照顾者到自我照护者的角色转换,因此对于疾病护理知识和康复需求较为强烈。可见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后的患者健康问题仍急待解决,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及管理者根据患者需求和情况进行有效指导与干预,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将住院护理延伸到院外,对患者的疾病稳定和康复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延续性护理主要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和系统地对患者进行督促和指导。随护理质量的进步,临床的护理工作逐渐向全面、个性化及系统化方向发展,护理层次也从基本病情护理需求逐渐普及于生理和心理需求,连续性护理则是基于将这些护理理念有效贯彻的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解决了患者出院后即结束治疗的状况,并强调过渡和转移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为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计划及家庭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卫生保健服务起到重要作用,使康复护理进一步延续。相对于慢性疾病而言,癌症对患者生命产生的威胁更大,肺癌患者作为健康领域的弱势群体之一,患者在治疗中需面对巨大的生理改变,而回归家庭或社会后的生活中疾病和化疗药物对身体的损害,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发生变化,出现自我感觉降低、心理负担重等现象,进而产生更为明显的疲乏感与不良健康行为的意愿,导致康复依从性降低,影响整体效果和预后。癌因性疲乏(CRF)是一种缺乏激情、机体虚弱、注意力不集中及易感受累的主观感受,是癌症患者治疗中生理、情感或认知上最常见和普遍的劳累症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无法自行缓解的特点。其发生机制与手术创伤、化疗反应、生活改变、功能下降、心理精神压力加重等密切相关,已成为癌症患者中断治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多数患者在确诊为肿瘤之后,其心理上和生理上均会产生严重的创伤,大部分患者认为癌症为不治之症,对癌症过度的缺乏了解和认识,对疾病本身和治疗产生害怕和抗拒的心理,加上对治疗效果和风险的担心及不确定,导致大量剧烈行为反应或情绪变化,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均极为不利。

本研究通过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实施多团队协同延续性护理措施,将护理人员与医生的角色进行定位与协调的过程,在此期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各团队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强化团队之间的沟通和方案调整,最终使团队互相协作的能力得到提高。整个护理过程以患者为主体,医护人员共同强化健康护理集体多团队协同作用,并同时诠释临床教育者、指导者、康复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从而确保整体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护理可有效为患者降低癌因性疲乏症状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是本研究以患者需求为基础,以多学科医护人员联合组成延续性护理团队,通过医护协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医护服务,针对性的为患者解决护理健康问题,实现科学、有效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首先,明确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具体需求,以利于制定的护理内容及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宣教与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护理措施操作性及接受度更强。其次,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知识面的健康教育宣教,促进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加上心理护理的干预,增加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和对身体康复的信心,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躯体角色功能及精力水平。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与运动训练,督促患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强化患者康复护理理念、缓解疲劳、促进患者机体器官功能的恢复,不仅可提高机体携氧能力,祛除机体内的疲劳因素,还可进一步提高肺功能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肺癌化疗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需求及对专业知识的渴望远高于其他患者,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的实施可以提高肺癌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依从性,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面护理,进而提高其院外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结合实际来应用、完善和改进。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肺癌化疗康复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跟踪导练(二)(3)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