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应用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的效果

2022-09-22秦子琈张淑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前庭缺血性本体

秦子琈 张淑艳

济南市中心医院眩晕门诊检查室 250013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一种由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导致后循环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缺血血氧状态的疾病。PCI临床多表现为头晕、冷汗、目眩、视物旋转、肢体发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眩晕是该疾病典型症状,又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该疾病易反复发作、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症状,但药物毒副作用会导致前庭功能代偿受到抑制,造成部分患者仍存在前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有关研究表明,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拟探讨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应用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经超声影像学特征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③下肢本体觉正常,④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耳石症患者,②糖尿病或糖尿病足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⑤中途退出者,⑥不配合本次研究者。试验组患者男32例,女27例;年龄60~90岁,平均(68.27±6.86)岁;眩晕程度: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26例;年龄61~90岁,平均(69.43±6.98)岁;眩晕程度:轻度23例,中度21例,重度1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常规宣教:责任护士为患者发放健康指导手册,主要内容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发病机制、用药指导、健康饮食及生活指导等,同时为患者讲解手册相关内容,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问题。②基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负性情绪者予以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是否有血斑、出血症状,做好安全防护、康复锻炼指导等措施。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

.

2

.

1

成立康复干预小组 由护士长1名、护师2名、康复师1名、责任护士4名组成康复护理小组,邀请护理部主任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及考核,主要内容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眩晕危害、本体觉训练要点、前庭功能训练要点及护患沟通技巧等,考核通过后进入干预阶段。护士长负责康复训练统筹安排、监督,其他成员负责收集资料、康复训练措施实施;各组员查阅眩晕症患者康复训练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眩晕程度及临床工作经验,以会议讨论形式共同制定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干预方案。

1

.

2

.

2

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干预方案实施 (1)健康宣教:责任护士为患者讲解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为其发放本体觉训练及前庭功能训练指导手册,主要内容为前庭功能系统作用、本体感觉作用、训练意义、训练内容、训练注意事项、安全训练要点等。同时将训练操作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图片,并推送至微信群,提醒患者学习及实施功能训练。(2)本体觉训练干预:责任护士及康复师负责指导患者进行本体觉训练,家属协助配合,频率1~2次/d,活动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宜,疗程为4 w,具体内容如下:①平衡仪训练:指导患者借助动静态平衡训练仪了解身体重心位置,在某一范围内随光标摆动维持身体平衡,具体操作:双下肢均匀负重后,依据光标将视觉信息移动至中心,然后逐渐增加视觉信息移动范围(前后/左右),20~30 min/次。②位置感觉训练:用眼罩遮住眼部,患者在无视觉状态下进行重复伸展膝关节至不同规定角度,强化对躯体自我感知能力,10~20 min/次。③半蹲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双腿半蹲、单腿半蹲训练,膝关节屈曲度为40°左右,在半蹲期间用手抛球锻炼专注力。④步伐灵活性训练:患者取正常站立姿态,使身体保持放松状态,指导患者进行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方向跨步、退步、交叉步训练,10~20 min/次。(3)前庭功能训练干预:责任护士及康复师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前庭功能训练,家属协助配合,频率1~2次/d,活动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宜,疗程为4 w,具体内容如下:①前庭电刺激训练:将人工耳蜗医用电极置于双乳突,开启双极直流电刺激,设置电流为0.5~1.0 m A,频率为1Hz,10~20 min/次。②旋转训练:指导患者腰背挺直、四肢自然放松状态坐于旋转椅上,并用约束带、固定带固定,再按照顺、逆时针交替旋转,每隔5 min改变一次旋转速度。③注视稳定训练:指导患者手持小视靶,使视靶处于静止状态,引导患者缓慢移动头部,眼睛注视于小视靶;家属左右移动小视靶,患者头部向靶相反方向左右移动,眼睛注视于小视靶,10~20 min/次。④弓步传球训练:患者右手持球呈双腿半蹲状,将球传至右手,右手接球后上举至头顶,再放下传至左手,左手将球送至左小腿部即完成一组训练,嘱患者训练时注视球,熟练后可适当增加传球速度,10~20 min/次。(4)动态评估:责任护士及时跟踪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对患者不良训练动作予以纠正、指导,同时定期评估患者眩晕症、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将评估结果反馈至护士长。护士长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影响训练效果相关因素,及时发现临床护理问题,并适当调整康复训练策略,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眩晕程度:采用眩晕障碍量表( DHI-S) 评估两组老年眩晕患者干预前后的眩晕程度。该量表从患者躯体、情感、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共10个条目,各条目均为0~4分,总分为0~40,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眩晕程度越严重。②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康复情况。该量表包括14个问题,各问题均为0~4分,总分为0~56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平衡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改良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活动能力(移动、行走、上下楼梯)与自我照顾(进食、个人卫生、如厕)2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眩晕程度比较

实施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DHI-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眩晕程度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比较

实施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实施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是由于持续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PCI的脑血管疾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视力模糊、眩晕、姿势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多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患者例数呈上升趋势。药物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一定程度缓解疾病症状,但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难以对症治疗,导致部分患者仍存在眩晕、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关研究表明,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平衡功能出现障碍会增加跌倒、坠床、晕倒等意外事件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亟需有效康复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平衡功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体平衡功能控制依赖于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系统,其中前庭系统对机体平衡控制最为重要。有关研究表明,对眩晕患者的前庭神经系统进行反复刺激及训练,可促进患者平衡系统重建,有效提升患者前庭功能、缓解患者眩晕症状。前庭功能训练是眩晕患者常用物理治疗法,是通过有效康复训练措施对机体前庭系统进行反复、长期刺激,可有效促进患者平衡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前庭不对称信息的适应能力,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有关研究表明,本体觉训练应用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能有效促进患者本体感觉功能及平衡功能恢复,提升患者肢体平衡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体觉训练是通过诱发或刺激本体视觉,在视觉反馈下调整患者姿势不对称性,协调机体肌群控制能力,进而优化本体视觉功能。本体觉训练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属于一种创新型康复训练模式,该模式将本体觉训练及前庭功能训练优势相结合,通过实施本体觉训练及前庭功能训练措施,可充分刺激、重塑平衡功能系统,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本体觉训练和前庭功能训练应用于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护理中,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本体觉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动态评估等护理措施,可刺激患者的视觉、本体觉及前庭功能神经系统,提升患者平衡控制能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眩晕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本体觉训练与前庭功能训练干预能显著缓解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眩晕症状,提升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本体觉训练与前庭功能训练干预应用于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眩晕症状程度,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前庭缺血性本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被忽视的“前庭觉”
眼睛是“本体”
乐乐缘何总摔倒
前庭神经炎 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