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与翻译应用研究
2022-09-21陈伟
陈 伟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人文教学部,甘肃定西 743000)
引言
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ora) 是由原文本及其平行对应的译语文本构成的双语语料库,一般有双语段级和句级对齐两种。Teubert &Cermakova 认为,平行语料库是翻译者的宝库[1]。Bowker 指出,平行语料库可以帮助译者提高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可以进行词汇查询和查看文本共现的辅助翻译,探寻到地道的译文表达和行文风格,使译文更加地道[2]。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因此其英译是外宣的关键。但红色旅游英译涉及许多红色术语、本土文化和历史语境,只有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语料库容量和辅助功能,才能有效保证文本术语的一致性、文本表达和风格的可接受性。笔者尝试以大规模真实双语语料为对象,以概率和统计为手段,采用语内对比与语际对比相结合的方法,从语料库翻译学的角度来探讨红色旅游外宣英译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刘彦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料的英译,拓展了外宣翻译的研究视角,从“三维转换” 层面例证了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达到最佳的翻译[3]。近年来,学者们自建小型语料库、借助CAT 技术对旅游文本翻译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库意义的研究。邓赟和朱佩颖以红色旅游为例认为,英汉平行语料库能统一和规范对外宣传口径,提升旅游资料的英语翻译水平[4-5]。二是建库与翻译方法研究。陈建明、王炤通过实地调研,搜集整理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汉语红色旅游资源,建立了汉英平行语料库,旨在让当地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形成良性循环[6]。三是红色旅游语料库的构建与翻译问题策略研究。邓晓宇等探讨了红色旅游翻译文本的特征,发现红色旅游景点旅游文本作者或译者受汉语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影响,文本中中式英语现象突出,对受众者有用的信息较少,有必要搭建语料库提升翻译的接受度[7]。千红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庆市红色旅游外宣英译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红色旅游外宣英译中存在措辞冗长、专有名词不统一等问题,提出培养翻译人才、构建语料库和红色旅游英文网站等策略[8]。
综上所述,通过语料库翻译学的角度进行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实际应用更少,且选取的语料在语言表达的专业性和在国际上的接受度有待考证。现行外宣材料的翻译主要以服务各地红色旅游为目的,没有形成文本统一标准,语言规范性欠佳;主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对于红色旅游内涵的挖掘和表达还停留在表面,忽视了文本重构与受众接受度。本研究详细叙述了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其应用,以提高该领域相关内容的翻译质量,使得红色旅游外宣文本符合受众的语言思维习惯。
二、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
(一)建库目的
本语料库边研究边建设完善,旨在构建一个译语和语句级对齐的红色旅游英汉平行语料库,给译者提供大量相对地道的关于红色旅游文化的英文表达。语料库建成后将主要用于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帮助译者提高译文质量,提升目标语受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国与西方语言、文化的深度交流,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红色文化,也可以用于语言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等领域。
(二)子库设置和语料选择
本语料库按照语料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标准,主要选取了有关红色旅游的权威英汉书籍,其次是网站资源和久经使用的旅游推介资料。建立3 个子库: 1.红色文学库(50 万字/词)。语料主要采自以下两本书籍:①1937 年,斯诺在英国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该书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1979 年,三联出版社出版了董乐山译的中文版《西行漫记》,现译名《红星照耀中国》。②1947年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美国出版的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in China,是一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抗战的经典之作,1987 年,张立程、付瑶翻译为《中国未完成的革命》,由新华出版社出版。2.红色文化术语库(0.3 万字/词)。语料主要是从雪人CAT 记忆库中导出的红色人名、地名、机构名称、文化术语和标语口号等。3.红色旅游简介库(5 万字/词)。语料主要是会宁会师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和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中英文对照信息介绍。此类文本虽久经使用,但未公开发行出版,正在勘误中,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每个子库都是开放性的,可随时搜集添加二级子库和相关内容。
(三)语料校对和标注
纸质文本通过良田高拍仪S800 扫描,用OCR文字识别转换成可机读的txt 文本;下载的电子文本直接转换成txt 文本。语料校对包括:对电子文本辅以人工校对纠正错别字、乱码等;降噪主要去除多余的空格、回车、页眉、页码、注释等不符合建库规范的内容或格式,得到清洁文本;然后运用PreEncoder 对语料进行篇头、年代、作者、译者等信息标注,对词性不做标注。
(四)双语语料对齐
王华树等认为,对齐是双语或多语语料加工的关键技术,亦是功能化翻译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9]。为了实现翻译内容的再利用和便于检索,必须做语料平行对齐。平行对齐双语语料是平行语料库最显著的特征,这一步最费时耗力且极为关键。对译者积累的原文和译文做到段落或句子对照,需要用到CAT 软件辅助完成对齐,使对齐工作自动高效。目前有很多这类软件,如Tmxmall、雪人CAT、ABBYY Aligner、Trados、wordsmith 等。本研究选用雪人CAT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中文-英语)V1.35。雪人CAT 有一个高效的双语对齐工具,可以将双语语料自动句级对齐。对齐方法如下:启动雪人CAT—双语对齐项目—项目文件—导入文件—读入中文/英文—勾选使用词典辅助对齐和识别回车码—确定,即可实现自动对齐,这种对齐适合中英文分开的文本。中英文混杂在一起的文本,通过复制中英文文本—使用双语粘贴—点击确定,也可实现自动对齐。机器对齐准确率达70%左右,再使用同步模式人工核验,达到完全对齐。图1 是雪人CAT 对Red Star Over China 第一章内容的对齐效果。
图1 雪人CAT 的双语对齐效果
对齐后的文件,点击项目文件—列表中的文件—导出双语对应文件或记忆库—选择保存格式(一般用txt)指定位置并命名文件,分别一一对应地命名为Ch-test.txt 和En-test.txt 放置于各自文件夹,保存文本时需将其严格按照CUC_Paraconc V0.3 软件的几种要求命名,否则后续无法进行检索。如 《红星照耀中国》 第一章中文Ch-part one.txt,英文En-part one.txt,前缀变化语言,后缀不变。整理好的文本经过保存就构成了英汉平行语料库所需的语料。
(五)语料检索
梁茂成等认为,检索是从语料库中批量提取、观察、统计和分析语言现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呈现模式化数据的主要方法[10]。正如王克非所言,检索属于语料库展示和应用工具[11]。国内有两款绿色平行语料检索软件: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发的BFSU sentcounter1.0 和中国传媒大学开发的CUC_ParaconcV0.3。本研究使用的是后者,它主要用于检索双语、多语平行语料,支持对Unicode、UTF8、ANSI 等编码的纯文本语料检索。语料检索步骤如下:启动CUC_Paraconc V0.3 软件,点击parallel corpus search—English and Chinese bilingual retrievel—source directory—select,接着选择搜索的文件夹路径就输入的中文或英文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到该关键词的大量英汉对照语言实例。图2 是 “学习” 一词在红色文学类子库中的检索结果。
图2 “学习” 一词的双语检索结果
三、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在翻译中的应用
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收集了许多红色人名和地名、文化负载词和标语口号等方面的双语语料。下面举例说明以上三方面在该语料库的资源提取与机器辅助翻译运用。另外,笔者试图通过语料软件的文本共现功能对比分析中英文文本,探讨句群的翻译方法。
(一)人名和地名翻译
笔者参观走访当地部分红色旅游景点时,在人物介绍中,发现有些著名人物的翻译不统一,“周恩来” 的翻译就有六种:Zhou Enlai,Chou En-lai,Zhou-Enlai,Enlai Zhou,Enlai-Zhou 和Chou。在翻译中,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的翻译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些专有名词已约定俗成,不能一概用汉语拼音翻译这类词语。翻译原则之一是 “依照惯例”,如“孙中山” 译为“Sun Yat-sen”;翻译原则之二是“名从主人”,如“延安大学” 应译为“Yan’an University” 而不是 “The University of Yan’an”。研究团队在红色经典著作和新华社人名地名大辞典中,搜集整理了属于此类的汉英人名、地名双语语料,汇集成红色旅游的人名地名平行语料子库,供平时翻译之用。如输入“周恩来” 并进行检索,有160 行索引行,其中翻译为Chou En-lai 的86 条,翻译为Chou 的74 条,而没有Zhou Enlai 的翻译。下面是随机提取的2 例(来自于“红色文学库”):
(1)我和周恩来谈了几分钟,向他说明了我的身份以后,他就替我安排在百家坪过夜,叫我在第二天早晨到他设在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的司令部去。译为:After I had talked for a few minutes with Chou En-lai and explained who I was,he arranged for me to spend the night in Pai Chia P’ing,and asked me to come next morning to his headquarters in a nearby village.
(2)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译为:As we talked I had been studying Chou with deep interest;like many Red leaders,he was as much a legend as a man.
1958 年,全国人大正式通过 《汉语拼音方案》,逐渐废止韦氏拼音。1979 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以汉语拼音取代韦氏拼音。时至今日,韦氏拼音仍在西方学术界使用,但其还没有完全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人名仍然沿用旧称。如表1:
表1 汉字人名和韦氏拼音人名举例
同理,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地名至今仍旧使用韦氏拼音法,尤其在西方学术界仍较为流行。如青岛Tsingtao、苏州SoonChou、香港Hong Kong 等。还有目前民航使用的机场三字代码,也使用韦氏拼音。比如天津TSN、重庆CKG、成都CTU 等。
显而易见,有了人名地名语料库,译者再没必要煞费苦心地查这些词的对应译文,无论是单人翻译,还是多人协作翻译,都能很好地保证译稿术语的一致性,节约了翻译时间,提高了翻译效率。
(二)文化负载词翻译
廖七一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承载和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它展现出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特征和生活方式[12]。中国红色文化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中国特色的红色社会文化负载词和物质文化负载词,如:讲习所、枪杆子运动、围剿、哥老会、白区、红区、碉堡、红缨枪、小米加步枪、窑洞、碉堡子等。这些文化负载词以语言的方式彰显了红色革命时期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翻译任务(来自于红色旅游简介库):把下面一段汉语红色旅游解说词翻译成英语。
“贫农、雇农们住在破旧的窑洞里,土炕上没有被子,小米汤窝窝头也吃不饱,常年穿着草鞋……”
此段解说词中没有复杂的长难句,但含有社会文化负载词 “贫农” 和 “雇农”,也有物质文化负载词 “窑洞”“土炕”“小米汤”“窝窝头”“草鞋”。这些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表达方式,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如果译者在红色旅游语料库中分别检索以上关键词就会轻而易举地检索到英文经典著作中的地道表达方式。如在红色旅游语料库中用CUC_ParaconcV0.3 检索 “农民”,会显示peasants和farmers 两种翻译,共计330 条。查看语境共现,对比不同语境下的选词异同,就可以找到恰当的英文表达。表2 是“农民” 一词的检索结果,随机提取5 行索引行。
表2 “农民”一词的检索索引抽样
语境(3)(4)(5)中,中农middle peasants,贫农poor peasants,佃农tenant peasants,peasant 多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在田地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的农民。语境(6)(7)中,farmer 是指有自己的土地而且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的农民。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贫农应译为poor peasants,而不是poor farmers,中农、雇农的译法同理。多浏览几个译例,Red Star over China 原文中有这样一句:“I met farmers in the Red districts who formerly had never been able to own any land,although rates in some places were as low as two or three dollars (in silver) an acre.”(我在红区遇到过许多农民(farmers),他们以前是从来不可能拥有土地(land)的,虽然有些地方地价低到只有二三元银洋一英亩)再次印证了farmers 是拥有土地的,而peasant 没有自己的土地,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
李文中指出,翻译时注意源文本和目的文本中对应单位(corresponding unit)的概念,对应单位具有意义的完整性和相同性[13]。由于红色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翻译中没有对应语词汇,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否充分和准确将影响读者对于作品及中国红色文化的理解。外宣翻译时要理解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意义,译文应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这样才容易被外国读者接受,这样才能保证文化负载词的前后一致性和有效传播。如“窑洞” 译为Yao Fang而不译为cave dwelling,“草鞋” 译为grass shoes 而不译为straw shoes,“土炕” 译为mud k’ang 而不译为adobe sleeping platform。
(三)标语口号翻译
Slogan 的中文意思是 “标语、口号”,它是古苏格兰和爱尔兰人的战争呐喊(battle cry),也是一种集合信号。slogan 写出来是标语,喊出来是口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红色旅游语料库中有许多的标语口号,当时红军就地取材,把简短的标语口号写在墙上、木板上、竹片上、树叶上等,宣传土地革命时期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如红区红军张贴标语的情况:“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14]标语口号讲究词语搭配及音韵对仗,具有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有宣传鼓动的效果。这些口号大多在该语料库中有英文原文收录,可输入关键词检索,也可以按照口号标语的句式特点模仿翻译。表3 是在“红色文化术语库” 中的一些口号标语双语索引。
表3 口号标语双语索引句式类型
从句式角度看,标语口号主要有非主谓句(V+O)、主谓(宾)句(S+V+(O))和复句(S1+S2)三种形式。句类则以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为主。非主谓句相当于祈使句,翻译为动词开头的动宾短语,显得铿锵有力,是表示号召、倡导、鼓舞、激励的标语口号,如例(8)、(9)和(10)。主谓(宾)句中包含主语和谓语,表达意义完整,多见于政治纲领性的标语口号,如例(11)、(12)和(13)。除此之外,标语口号有时也采用复句形式,汉语标语口号复句形式中相应的关联词语一般都被省略,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逻辑关系常常是暗含在句中的;英语却重形合,讲究句子语法结构的完整和逻辑的清晰,多用连接词语来体现句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分析汉语语句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译文中添加相应的连接词让句子的意思变得更加完整,便于目标语国家的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化,如例(14)和(15)。
(四)句群翻译重构
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做到了段落和句子层级的对齐。借助语料工具的记忆库功能和文本共现功能,检索短语和单句,查看文本共现,即可显示该短语和单句所在句群的双语文本。句群又称句段或语段,是介于复式句和段落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由几个意义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的一个句法整体[15]。翻译句群需要调整原文句子逻辑结构和重构写作风格,译文才能符合目标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1.逻辑重构
以句群为翻译单位,根据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在目标语中对句子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从而实现译语的自然衔接和语篇的连贯。通过平行语料双语的对比、分析和模仿,翻译时从受众的视角出发,用目标语的语言和思维表达。如下面一段摘自“红色旅游简介库” 中有关 “小红军战士救魏煜”的语料:
县城魏家的小孩——魏煜已经跟几个小战士混熟……魏煜和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们来到离县城西门不远的一条街上时,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敌机的轰隆隆声……可是年幼的魏煜还在街头玩耍……一阵硝烟过后,小红军却躺在了血泊之中,小魏煜吓得大哭起来……朱德总司令闻讯赶来,小红军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朱老总,我……不能……跟您走了……”
译文: Wei Yu,a child of the Weis’ in the county,was already familiar with several little soldiers...While Wei Yu and little Red Army soldiers who were putting up slogans were walking on a street which was not far from the west gate of the county.Suddenly,the roar of the enemy aircraft came from a distance...Little Wei Yu,however,was playing in the street...After a burst of gunpowder smoke...but the Little Red Army was lying in the blood.Little Wei Yu was so scared that he cried loudly...As soon as Commander in chief Chu Teh heard the news,he came to the accident immediately.Little Red Army’s said intermittently in weak voice: “Mr.Chu,I...Can’t...Go with you...”
以上中英文语料各有4 个句子构成的语段,中文用了2 个连接性词,而英文用了9 个连接性词。汉译英时,重构了句子结构,添加了连接词whil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时另一个动作正在进行;and,as soon as 表示几个动作的顺承;however,but 表示转折;who,which 引导的句子起修饰限制作用。这些逻辑重构手段实现了句间的衔接和连贯,反映了主题层次。汉语句群以话题为中心,逻辑主要靠逻辑顺序和修辞手段等隐形衔接手段,而英语句群则偏重语法和连接词等显性的衔接手段,较多使用连接词。尽管两种语言在逻辑关系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衔接手段上差异较大。上例汉译英中添加的连接词,让英语句群的意思变得更加完整。另外,汉语句群英译时需要重构逻辑顺序,按照英语习惯安排顺序。英语通常将重要信息前置,而汉语恰恰相反。如“县城魏家的小孩——魏煜” 英语表达 是Wei Yu,a child of the Weis’ in the county,把人名Wei Yu 放在前面,而把次要信息放在后面。“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 英语表达是“said intermittently in weak voice”,把主要信息intermittently 放在前面,强调魏煜生命垂危。
2.写作风格重构
叙事和类比是西方人的常用写作手法。在跨文化翻译时,译者也需要重构写作风格,让外国受众准确地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以下是“红色旅游简介库” 和“红色文学库” 的语料:
穷人生活状况:Children are even more pitiable,with their little skeletons bent over and misshapen,...Women lie slumped in corners,waiting for death,their black blade-like buttocks protruding,their breasts hanging like collapsed sacks.
富人的生活状况:The shocking thing was that in the cities—where officials danced or played with sing-song girls—there were grain and food,and had been for months.
该语料通过纪实性的语言,描写了国统区穷人区骨瘦如柴的孩子和躺在角落里等死的妇女的生活状况,以及富人区做官的和歌妓舞女跳舞打麻将的生活状况。用类比手法描写国统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贫富状况。这样的叙事手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叙事性的传播策略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传播者对事件不作评价,首先吸引受众关注事件,然后通过事件之间的类比,让受众对事件作出自我评判。这种参与式、渐进性的传播方式,西方人易于接受,也有利于中国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传播更具感染力。
结语
本文介绍的平行语料库的建库软件易获易用,建库方法简便易学。将红色旅游汉英平行语料库应用于外宣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使用语料库软件检索到源语与译文,发现翻译中的对应和不对应关系,对比分析原文和对应译文在词汇、句子结构和句群上的异同,提高人名地名翻译的一致性、文化负载词的标准性和标语口号翻译的准确性。句群翻译注重文本重构,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基于大量真实地道语言材料的平行语料库翻译有助于扩大外宣效果,也有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通过观察、模仿和策略选择等过程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