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管理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2022-09-21黄定金彭玉梅钟玉景周玲珍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手术室福建宁德352100
黄定金 彭玉梅 钟玉景 周玲珍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手术室 (福建 宁德 352100)
内容提要: 目的:PDCA循环管理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外来器械200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器械管理当中实施管理方法的差异分组,常规组(n=100):常规管理,实验组(n=100):PDCA循环管理,对比在不同管理模式应用下外来器械管理质量以及清洗灭菌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组间数据相比较,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相比于常规组,实验组管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清洗灭菌合格率更高;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管控,P<0.05。结论: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提升整体管理质量的同时,保证器械的灭菌合格率,从根本上降低手术治疗过程当中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
针对临床当中应用的医疗器械,保证其灭菌效果、灭菌合格率是使用的前提。在此期间,如果清洗不彻底,灭菌效果不达标,尤其针对外来器械,虽然在使用过程当中降低了医疗成本,但是由于器械流动性较强,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灭菌合格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此就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几率[1]。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本院选取的200件外来器械展开分析,分析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手术室外来器械200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器械管理当中实施管理方法的差异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件。常规组:常规管理,实验组:PDCA循环管理。此间,应用的护理管理人员一致,且资历均在5年以上。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管理。实验组:PDCA循环管理,内容如下。
计划阶段P:对现阶段本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对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展开分析,后对现阶段本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质量进行总结。后抽调科室优秀工作人员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严格以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制度等明文规定为根据,进一步对人员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制定规范性的工作协调标准,并对实际工作进行监督[2]。首先,统计分析在清洗管理过程当中清洗人员不专业、清洗预处理不到位、器械表面残留血迹,器械未完全干燥等问题。正确评估在清洗过程当中,应用人员对清洗专业知识掌握度较差,清洗室人流量较大,未能对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掌握。对于手术室人员控制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监测以及核查,对于手术室跟台护士,没有认识到器械使用后的及时处理工作,在后期清洗过程当中,没有严格按照临床标准展开清洗工作,器械清洗后未完全干燥,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3]。
前期培训:院方负责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质量的提升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能。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在手工清洗时先佩戴专用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已经污染的器械;用清水冲洗一遍后放入多酶清洗剂浸泡10min,后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具进行刷洗。质地为金属、塑料、乳胶及玻璃的医疗器械,都可以进行机器清洗,只因机器清洗具备“节清洗效率高、防止感染”等优势。超声波加酶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是主要的机器清洗方式,其中纹路繁乱、设计精细的常规医疗器械都可以进行超声波加酶清洗。而全自动清洗具备高效、便捷等优势,可以清洗消毒各种器械[4]。
实施阶段D:根据手术具体进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外来器械管理以及清洗消毒制度,在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核定下,获得委员会审批后执行。针对跟台护士清洁消毒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明确管理标准,确保跟台护士以及消毒人员专业技能得到显著的提升,降低后期清洗难度,保证清洗质量,定期进行考核,指出实操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展开进一步强化训练。实行集中管理,针对手术室应用的器械,要统一进行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后无菌发放[5]。此间针对外来器械要根据相关医疗器械管理规范要求,结合手术室具体应用情况,来对相应责任进行明确,确保从器械的审证验证、采购使用、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确认、检测合格、使用记录、质量追溯管理等各个环节详细记录。清洗并消毒: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外来器械进行消毒,避免不彻底清洗情况存在。不论是超声清洗还是手工清洗,必须在清洗篮筐内放入标记,清洗时操作人员扫描标记后进行相对应的清洗工作,完毕后再次扫码。借助计算机跟踪系统对外来器械清洗、消毒工作进行实时记录,并确保相关数据在电脑上同步显示,以此确保器械清洗质量。在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具体器械的类型进行划分,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清洗,尤其针对拆卸清洗的特殊器械,要按照具体拆卸流程进行[6]。清洗、消毒后由外来公司人员参与器械的整理,检查清洗质量可借助放大镜,包装时选用合适材料,完毕后工作人员扫描标记得到条码标签,确保标签上内容完整,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
检查阶段C:科室所有人员协同构建并完善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评价体系,确保对每周消毒供应室消毒工作检查和评价;将仪器清洁、消毒等工作作为注重检查内容,定期展开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落实护理管理措施。详细记录每周检查结果,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和总结检查结果,讨论消毒供应室存在和出现的风险,提出针对性、规范性的解决措施;及时补充,便于下一阶段护理措施的展开。严格按照医院供应中心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来展开检查工作,明确评价要素,检查方法,检查结果以及检查依据。针对器械清洗消毒,制定专项检查,定了在实施期间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器械清洗质量[7]。
处理阶段A:在此期间,针对应用的器械清洗SOP进行重新修订,以便于清洗人员参考执行。定期与手术室质控小组展开分析探讨,分析造成器械清洗不全面的主要原因,在与其他科室协同作用下,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确保下一个PDCA循环力工作更好地实施。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在不同管理模式应用下外来器械管理质量以及清洗灭菌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
管理质量:主要从不同管理模式应用下的消毒清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得分情况实施比较,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把外来器械的数据资料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用t检验,表示为±s,清洗灭菌合格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管理质量
从消毒清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组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相比,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外来器械管理质量(±s,分)
表1.比较两组外来器械管理质量(±s,分)
组别 件数 消毒清洗 医疗器械的管理 环境管理常规组 100 80.12±2.83 81.16±4.71 79.35±3.32实验组 100 91.56±3.24 90.24±4.91 92.28±3.41 t 26.592 13.3454 27.168 P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清洗灭菌合格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如表2所示,比较清洗灭菌合格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相比较,P<0.05。
表2.两组外来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医疗器械的清洗以及消毒工作,是医院重要科室,同时也是控制院感发生率的主要科室,而医疗器械的质控管理质量是控制院感的根本,若操作不当导致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彻底,极易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8]。对于外来器械,临床使用频率不高,机械流动性较强,而且结构较为复杂,清洗以及灭菌难度较大,在手术室应用过程当中,常常会因为灭菌不合格进而引发感染的事件,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同时,还会对相应医疗机构的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9]。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质控管理影响因素,与工作人员、操作技术等多方因素密切相关。①工作人员因素:部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认识,在外来器械质控管理工作中主观意识淡薄,认为既然是外来器械,就没有必要循规蹈矩的开展相关工作,得过且过就行;②操作技术不规范:没有重视外来器械的质控管理工作,而工作人员也没有完全掌握外来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流程,导致清洗工作无法满足相关标准[10,11]。实际使用过程中外来器械流动性较大,来回传递极易存在诸多危险因素,而若想提高外来器械的质控管理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开展工作,强化外来器械质控管理工作并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率。可见,在医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针对应用的外来器械,强管理,根据引发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外来器械引起院内感染的几率,保证整个医疗机构更好的运行[12]。
研究结果表明,对实验组外来器械采用PDCA循环管理,相对于常规组,从消毒清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组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相比,P<0.05;比较清洗灭菌合格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相比较,P<0.05。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应用,推进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各个部门的协同作用下,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有序的配合,使得质量改进工作能够更好的实施[13]。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下,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保证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14]。在此期间,正确对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灭菌不合格以及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评估医院外来器械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各个科室的联合应用下,对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进行改进,从根本上降低外来器械使用过程当中诱发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