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指导的急救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中的应用
2022-09-21郦珍芳张剑影彭爱霞
郦珍芳,张剑影,彭爱霞
(镇江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镇江212001)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指产妇血压和尿蛋白持续升高,并发生母体脏器功能不全,主要由于产妇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严重胎盘缺血或缺钙所致[1-2]。若未得到及时处理,一旦发病将迅速进展且难以治疗,易导致肾衰竭、心功能异常及脑血管意外等危险事件,是造成母婴不良结局的主要因素之一,故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和紧急处理[3]。而护理质量与产妇、新生儿预后之间关系密不可分,质量持续改进是在质量保证和控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演变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更加注重环节质量控制[4]。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本研究以产妇为研究对象,实施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指导的急救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重度子痫前期相关诊断标准[5];②有生育意愿的成年女性;③单胎妊娠且意识清醒;④需终止妊娠转剖宫产;⑤无高血压病史,既往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②既往有肾病等慢性疾病;③胎盘早剥;④双胎或多胎妊娠;⑤存在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1~34(28.04±3.43)岁,孕周37~42(40.11±0.85)周,妊娠次数1~3(1.46±0.37)次。观察组年龄20~35(28.12±3.51)岁,孕周36~41(40.25±0.77)周,妊娠次数1~3(1.50±0.28)次。两组孕周、孕次、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前提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病情变化并安排专人护理。强化产妇剖宫产围术期护理,并通过安慰、鼓励性语言给予产妇心理支持。向其介绍成功病例、传授正确母婴知识的同时提高健康母婴结局的信心,鼓励产妇适应新角色。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质量持续改进为指导的急救护理。①由急诊护士长发起,联合产科成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团队并担任组长,明确团队目标,不定期召开质量改进会议,报告、总结、分析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相关案例,制订护理目标。②质量改进团队成员均定期接受质量持续改进理论和方法的相关培训,运用该理论查明子痫产妇急救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根源,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组内成员牢记质量改进,采取质量改进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面对急救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不将个人意见加入质量改进过程中。③组内召开分析研讨会,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结局、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等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推移法”“鱼骨图”“原树图”等总结其中可加以干预和预防的指标,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落实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④强化组内成员关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理念,加强重度子痫前期相关急救护理措施的培训。注重护理人员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培养,将组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要求组内成员每天详细记录各项护理工作内容,在组内会议中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护理问题。通过微信群、钉钉App、科室小讲课及晨会随机提问的方式,不定期抽查组内成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优化成员对产妇的急救护理技能。⑤具体护理措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动态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分级处理病情,预测产妇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将其分为高(10种危险因素及以上)、中(6~10种危险因素)、低风险(0~5种危险因素),分别对应红色、橙色、黄色标识,悬挂于产妇床尾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产妇不良事件和异常先兆,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妊娠结局事件发生。在产区及产妇床边设置温馨提醒,密切观察围产期各项指征及病情变化,强化产妇及家属母婴护理认知和健康教育,缓解产妇内心紧张情绪的同时,提高其角色转换能力和家属应对能力。⑥监督反馈: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组长负责随机检查组内成员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在每周的组内会议上进行质控分析和检讨,及时查缺补漏,发现护理及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组内探讨提出反馈意见和整改方案,组长监督改进后的方案在下一步护理工作中严格落实。循环上述流程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
图1 质量持续改进流程图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对病情观察、执行处置、药品准备、协调沟通4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考核两组对该类事件执行率和效果,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②比较两组母婴结局:产妇包括产后窒息、出血、心力衰竭,新生儿包括窒息、死亡。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红肿、切口开裂、切口感染、辅料渗血。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产妇不记名填写,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和态度进行评价,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病率随生育年龄增加呈不断上升趋势[6]。妊娠期高血压可引发产妇在妊娠晚期和临床分娩前发生子痫,继而造成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乃至多器官功能受损等不良结局,严重威胁产妇身心健康及新生儿安全[7]。孔令霞等[8]调查指出,子痫产妇围生儿病死率超过10%,临床应尽早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但子痫产妇治疗难度大且预后效果并不理想,需配合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母婴结局。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若能接受得当的护理干预,其母婴安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有所保障[9]。然而,常规的护理干预缺乏预见性,且护理环节存在无序、随意等缺陷,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要求,易出现护理疏漏和风险事件,需不断对其进行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对护理质量的把控,而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与护理对象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对医院总体服务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传统培训方式侧重于急救技能、理论的分别传授,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融合性,导致护理人员,尤其是刚上岗的年轻护士,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其临床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急救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最终降低了护理质量[10]。质量持续改进是一项无间断、可持续的管理活动,对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杨丽君等[11]研究指出,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的护理中效果显著,产妇血压控制效果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改善。本研究将相关文献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了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急救护理中质量持续改进的评价标准,通过“推移法”“鱼骨图”等工具分析产妇满意度及母婴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护理及改进方案。定期对护理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使质量改进模式不断循环和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情观察、执行处置、药品准备、协调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通过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干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许姝婷等[12]以11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产妇为对象,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双环学习干预;钟春淼等[13]将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应用于子痫前期患者,结果均提示,护理措施的差异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均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实施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指导的急救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1),其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未发生窒息或死亡,其结局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可见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母婴结局,且安全性较佳。此外,本研究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为,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护理方案,程序明确且条理清楚,提高了产妇的舒适度及家属的安全感,最终促进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实施以质量持续改进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获得较为理想的母婴结局,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但本研究由于地域、时间限制,样本数量有限,仍待未来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