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21陆小花李秀云孔秋燕谢丽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流程图胸痛

陆小花,李秀云,孔秋燕,谢丽娟,程 俊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英德513000)

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疾病,患者受各类因素影响,刺激胸部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而引起胸痛。急性胸痛多由胸部疾病引起,若诊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短时间内死亡[1]。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通过心电图初步诊断外,大部分高危胸痛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留观以明确诊断,这也导致一部分低危胸痛患者不必要急诊留观及住院,造成急诊区拥挤和医疗资源的浪费[2]。为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简化转诊流程,节约转诊时间,本院组建由急诊科、心内科、检验科、影像科医生共同参与的胸痛微信群。急诊出诊时,由院前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一系列检查,将检查结果上传至胸痛微信群,医生可提前了解患者病情,通过远程会诊指导抢救,尽可能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搬运次数,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3]。我们结合可视化分诊流程图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快速鉴别诊断、准确评估,本研究探讨了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就诊的178例急性胸痛患者相关资料。纳入标准:①以急诊胸痛为主诉就医,且胸痛发生于24 h内;②非创伤性胸痛;③年龄>14周岁;④入院后积极配合相关诊治与检查,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不能明确胸痛发作时间或已明确超过24 h者;②就诊时发生其他急性并发症者;③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或重度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者;④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退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者;⑥精神疾病者;⑦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89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常规组,男64例、女25例,年龄39~93(68.03±10.84)岁;体质量指数(BMI)19~30(22.51±3.72);病程28 min~22 h,平均(11.65±1.37)h;疾病类型:心源性胸痛55例,非心源性胸痛34例。将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89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男66例、女23例,年龄37~93(67.23±10.66)岁;BMI 19~29(22.33±3.49);病程25 min~21 h,平均(11.24±1.05)h;疾病类型:心源性胸痛52例,非心源性胸痛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急诊干预措施。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派出救护车出诊。急诊医生到现场后立即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病情并建立静脉通路,迅速送至急诊科抢救。经急诊科医生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后进行分诊,遵医嘱给药,同时引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1.2.2 观察组 实施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本院对分诊流程进行优化并用图片的形式进行传达,优化后的分诊流程图将急诊胸痛患者分为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患者、院外转诊患者、急救车接诊患者3类,分别采取相应诊治措施,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流程。针对院外转诊患者和急救车接诊患者,由随诊医务人员急查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并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检查结果上传至胸痛微信群,由我院心内科进行会诊、分诊、确诊,迅速转运患者至急诊科,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后,由急诊送入介入室实施治疗;针对院内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患者,由分诊台护士对患者快速评估后,至胸痛诊室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由胸痛诊室的接诊医生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上传至微信群,随后进行肌钙蛋白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传至微信群,由心内科医生进行会诊、确诊,实施介入治疗。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见图1。

图1 可视化分诊流程图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急诊停留时间:从入院初步会诊到接受救治的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持续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对病情种类、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评估与分类所用时间。②比较医护人员对两组临床实施效果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评估量表,内容包括急诊救治速度、效率、患者病情控制等,量表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诊准确率、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分诊准确率、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2.2 医护人员对两组临床实施效果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医护人员对两组临床实施效果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胸痛关系到人体多个器官系统,导致胸痛的原因也复杂多样,其中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症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胸痛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因此,急性胸痛发生后医护人员需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快速作出诊断鉴别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免影响患者预后,因而优化急诊分诊流程具有重要意义[4-5]。急诊分诊主要以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为依据,保证患者及时获得治疗。相关研究指出,优化急诊分诊流程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急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直接关系到患者整体救治效果的提升[6]。

本研究将急性胸痛患者分为3类,避免了不必要的就诊程序,节省救治时间,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急诊效率和诊断准确率[7]。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通过微信传输病历资料,简化转运及诊治流程,从而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时间和分诊评估时间,尽可能保证急性胸痛患者及时得到诊治,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8-9]。此外,通过胸痛微信群进行会诊,可以综合医生意见,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避免错误评估[10]。本研究将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取得较好效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两组分诊准确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使分诊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降低了急诊分诊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与陈胜棣等[11]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观察组临床实施效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的满意度(P<0.05),表明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救治质量及就医体验。关于急性胸痛患者的预防和诊治,还存在问题:很多患者及家属对急性胸痛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不重视,错过最佳救治时期;对急诊不了解,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导致在沟通方面浪费过多救治时间;急诊科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对急诊胸痛患者的诊断有待进一步加强。若要进一步提升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率,还需提升对急性胸痛和急诊治疗的认知水平[12]。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和观察指标有限,研究结果可能与其他研究存在出入,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具体实践效果后续有待加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可视化分诊流程图联合微信平台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胸痛患者急诊效率,尽可能保证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流程图胸痛
云的识别指南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一种程序源代码的标准化流程图转化方法∗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绿色通道
智慧大迷宫